作者:
Jr. Robert E. Harrist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Stone Inscriptions from Early and Medieval China
出版年: 2008-5-9
页数: 424
定价: USD 6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295987286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Stone Inscriptions from Early and Medieval China
出版年: 2008-5-9
页数: 424
定价: USD 6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29598728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 (benshuier)
- 风景、原风景、文化景观论 (南池子)
- 纹饰的意义呈现 Patterns of Meaning (一粒家田米)
- “列文森中国研究图书奖”书目 (168 Hours)
- 2013 (子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The Landscape of Words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1748 2020-06-20 17:55:44
很优雅的研究。作者接续《万物》中对汉字的讨论,将古代中国视为“文字书写的帝国”,而此基础上,摩崖在作者的阐释中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摩崖的意义有二,向内改变了山地景观的外观与内在属性,且暗含永恒的期望;向外则是一种权威与认同的展示。而就摩崖自身的属性而言,作者就其与石碑进行了多次辩证对比,如将铁山刻经称作“虚拟石碑”,以及将宋代之后的文人偏爱摩崖阐释为相较于碑刻,摩崖没有太多礼仪与位置的限制。 如... 很优雅的研究。作者接续《万物》中对汉字的讨论,将古代中国视为“文字书写的帝国”,而此基础上,摩崖在作者的阐释中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摩崖的意义有二,向内改变了山地景观的外观与内在属性,且暗含永恒的期望;向外则是一种权威与认同的展示。而就摩崖自身的属性而言,作者就其与石碑进行了多次辩证对比,如将铁山刻经称作“虚拟石碑”,以及将宋代之后的文人偏爱摩崖阐释为相较于碑刻,摩崖没有太多礼仪与位置的限制。 如言不足,其一是对金石学的批判多于反思,其二是过于强调摩崖的可被观看,正如阿部贤次所言,能看懂摩崖的依然是少数,而多数的看法则需要进一步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本书是一部“总体艺术”研究的范例,作者对空间及空间内各因素互动的深入体察无疑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展开)
1 有用 噜 2012-11-18 10:18:07
提出单纯研究拓本的局限,主张将摩崖放回到原来的山水之中进行解读,还可以顺便爬爬山旅行一个神马的。。。最后不忘吐槽了一下party的题字。。。
1 有用 野次馬 2018-05-21 03:22:47
有用,但是编校错误太多,段落重出随处可见。什么时候再去陕西要去一次汉中博物馆。四章分别处理石门、云峰山、铁山和泰山,中间两章有意思。讨论过程很像是“摹拓”这一工序的逆转,把规格、环境重新纳入考量范围,是所谓“空间转向”、“总体艺术”的绝佳范例。但总的来说描述性篇幅多于分析。
0 有用 缁衣 2020-05-31 15:16:24
从汉代到当代
0 有用 Gillian 2020-10-05 03:52:46
介紹了早期磨崖石刻的幾個個案,唯獨感覺章節之間的聯繫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