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关于幸福的10个误解
原作名: THE MYTHS OF HAPPINESS:What Should Make You Happy, but Doesn’t,What Shouldn’t Make You Happy, but Does
译者: 黄珏苹
出版年: 2013-6
页数: 220
定价: 42.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3054600
内容简介 · · · · · ·
翻开这本书,请您回答下面这道幸福题:
当_____时,我就会幸福;
当_____时,我就会不幸福。
你的答案是什么?
婚姻与爱情,还是成功与财富?……
《幸福的神话》一书中列举出人生中十大最常见的幸福神话:是不是独身一人就注定不幸?是不是得到一份好工作便一生风顺?是不是那些拥有财富之人离幸福更近些?是不是清贫注定与幸福无缘?……
对于幸福,我们一直抱有深深的误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想说的是,与其不停追问幸福的真意、神话幸福,不如让数据自己来说话。
柳博米尔斯基通过大量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颠覆了很多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原来那些你以为可以带来幸福的,最终会令你失望;那些你以为让你不幸的,其实是人生路上最深厚的祝福……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各种经过科学验证的工具,赋予你应对危机的勇气、力量和方法,让你知道幸福在哪里,不在哪里。...
翻开这本书,请您回答下面这道幸福题:
当_____时,我就会幸福;
当_____时,我就会不幸福。
你的答案是什么?
婚姻与爱情,还是成功与财富?……
《幸福的神话》一书中列举出人生中十大最常见的幸福神话:是不是独身一人就注定不幸?是不是得到一份好工作便一生风顺?是不是那些拥有财富之人离幸福更近些?是不是清贫注定与幸福无缘?……
对于幸福,我们一直抱有深深的误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想说的是,与其不停追问幸福的真意、神话幸福,不如让数据自己来说话。
柳博米尔斯基通过大量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颠覆了很多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原来那些你以为可以带来幸福的,最终会令你失望;那些你以为让你不幸的,其实是人生路上最深厚的祝福……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各种经过科学验证的工具,赋予你应对危机的勇气、力量和方法,让你知道幸福在哪里,不在哪里。
用心理学解读那些起起伏伏的幸福人生。
[各方赞誉]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之父
柳博米尔斯基与大多数自助书籍作者的不同至少有三点:她是一名学者,她在幸福研究领域的大量研究是开创性的;她所要说的都以极为明晰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她提供的生活建议简单、可行。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
如何才能更加幸福?如果你想得到一些经过验证的科学建议,那你选对书了。
——————巴里•施瓦茨
畅销书《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作者,社会心理学教授
柳博米尔斯基运用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结论,给了我们大量有效可行的幸福忠告。尽管在收获幸福的道路上需要大量付出,但读一读这本书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丹尼尔•吉尔伯特
哈佛大学“幸福教授”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读者来说,最不幸的莫过于很多幸福书籍莫衷一是。其实,我们只需要一本书:它来自最权威的科学家,它的文字都源于最棒的实验数据,那些大行其道的伪专家和假权威会因它而备感焦虑,读者却因它而获益良多。幸运的是,《幸福的神话》就是这样一本书。
作者简介 · · · · · ·
丈量幸福的梦想家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Sonja Lyubomirsky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她先后就读于两大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冲突和谈判领域顶级专家李•罗斯。
积极心理学领域最具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成果丰硕,荣膺2002年度坦普顿(Templeton)积极心理学大奖,获得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特别资助。
最受大众媒体欢迎的心理学者。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结论常成为大众媒体热议话题,《奥普拉脱口秀》、《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悦己》、《时尚》、《大观》、《商业周刊》、《卫报》、《波士顿环球报》、《经济学人》、《人物》、《新科学家》、《福布斯》等国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目录 · · · · · ·
对话:幸福十问
序.言:.幸福的误解
第1章 如果我结婚了,我该多幸福——享乐适应的困局
无论婚姻还是恋情,时间久了,便很可能体验到一种感受,那种即使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愿分享的感受——厌倦。
第2章 如果我们即将分手,我还怎么幸福——米开朗基罗现象的救赎
· · · · · · (更多)
对话:幸福十问
序.言:.幸福的误解
第1章 如果我结婚了,我该多幸福——享乐适应的困局
无论婚姻还是恋情,时间久了,便很可能体验到一种感受,那种即使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愿分享的感受——厌倦。
第2章 如果我们即将分手,我还怎么幸福——米开朗基罗现象的救赎
糟糕的婚姻会禁锢你,暴露出你人性中的恶劣面。当你一心想离开伴侣时,其实你想离开的是你自己。
第3章 如果有了孩子,我就会幸福——负面偏好的迷思
孩子既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之源。当为人父母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幸福时,我们会痛苦不堪、灰心气馁,还会感到羞愧万分。
第4章 孤独一人,我不可能幸福——重新认识单身自我
单身者被认为错失了人生至高无上的经历。因此,他们必然更孤独、更悲伤、更有剥离感,甚至更不成熟。然而,他们不是。
第5章 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会幸福——宿醉效应的捉弄
人们在刚换完工作时,满意度会大爆发,但一年后,就会回落到换工作之前的水平。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破产、解雇通知书、被逐出住所,这些词句让我们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很快陷入绝望和深深的恐惧之中。几乎没有人相信,没钱也可以获得幸福。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财富,一开始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额外的舒适与奢华会带来愉悦。然而,当我们习惯甚至“上瘾”时,不提高舒适及奢华的剂量,我们就无法感到满足。
第8章 如果坏消息接踵而至,我不可能幸福——马太效应的祝福
积极情绪造就成功,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你的积极情绪越充盈,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人际关系、闲暇、健康等,就会越充盈。
第9章 永远无法实现梦想,我很郁闷——可能自我的危机
当通往梦想的大门关上时,即使我们早已经放弃实现梦想的渴望,或者从未真正认为自己能实现这个梦想,或者缺乏天赋或献身精神,我们依然会为之苦恼。
第10章 我老了,我不幸福捐——赠效应与对比效应的平衡
给我们沉痛一击的,莫过于发现美好年华已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等到真的老了才这样想。面对衰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捐赠效应和对比效应。
结 语 幸福的真相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位心不在焉的倾听者,比充满敌意的倾听者,对共同体验的破坏性要大。尽管乍看起来有违直觉,但当我们与朋友或伴侣分享意义重大的记忆、事件或梦想时,我们宁可对方有消极的反馈,也不希望完全没有反应。因此,对于陷入困境的关系,语言同步性特别具有价值,尤其是在艰难的对话中。在一段关系紧张的交流中,如果能模仿对方的说话风格和举动,就更有可能倾听彼此,更有可能解决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2章 如果我们即将分手,我还怎么幸福——米开朗基罗现象的 -
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幸福的神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幸福的神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幸福的神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身体接触的力量 (多多拥抱你爱的人)
> 更多书评 4篇
-
kordelia (快活得悬梁自尽了)
#同步性是我们认真倾听并尽可能理解对方的信号。“注意” 是其中的关键。 一位心不在焉的倾听者,比充满敌意的倾听者,对共同体验的破坏性要大。尽管乍看起来有违直觉,但当我们与朋友或伴侣分享意义重大的记忆、事件或梦想时,我们宁可对方有消极的反馈,也不希望完全没有反应。因此,对于陷入困境的关系,语言同步性特别具有价值,尤其是在艰难的对话中。在一段关系紧张的交流中,如果能模仿对方的说话风格和举动,就更有可能...2020-03-17 12:02 5人喜欢
-
●一项著名研究发现,尽管结婚能大幅提升幸福感,但只能维持两年左右,之后就会恢复到婚前水平。 ●经研究证实,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一直持欣赏、感激态度的人,比较不容易产生适应。其实,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把你对伴侣或婚姻的欣赏与感激写下来,或者给伴侣写一封感谢信,甚至不用让伴侣看到,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想象从生活中去除这种关系。如果我们从未认识现在的丈夫,会怎样呢?可能生活中的许多好事...
2017-11-23 17:37 4人喜欢
●一项著名研究发现,尽管结婚能大幅提升幸福感,但只能维持两年左右,之后就会恢复到婚前水平。
●经研究证实,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一直持欣赏、感激态度的人,比较不容易产生适应。其实,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把你对伴侣或婚姻的欣赏与感激写下来,或者给伴侣写一封感谢信,甚至不用让伴侣看到,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想象从生活中去除这种关系。如果我们从未认识现在的丈夫,会怎样呢?可能生活中的许多好事都不会发生。这种去除的策略比直接的感恩更有效。
●要想避免适应,就要确保婚姻具有充分的变化性。通过变换与伴侣一起做的事情、改变心理以及减少计划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婚姻带来的幸福与兴奋。这个建议虽然听起来毫无新意,但变化性确实能让关系和爱情保鲜。
●保持婚姻幸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惊喜。
第一,我们应该更加随性。与伴侣去一个新奇的地方旅行,扩大交际范围,认识更多的朋友,或者接受新的机会与冒险,都属于这样的活动。要努力注意有关伴侣的新情况。比如,从下周开始,每天给自己布置一项任务——发现伴侣在哪一方面与平时不同。对你而言,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让伴侣变得更有吸引力。
第二,重新组合常规活动。一起参与新奇的、令人兴奋的活动能够引发对彼此的积极情感,提升夫妻间互相依赖的感觉以及亲密感,了解到对方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并产生普遍的积极情绪,如骄傲、乐趣、好奇以及快乐,这些积极情绪会感染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最亲密、最可信赖的婚姻,其不同之处不在于伴侣如何回应对方的失望与失落,而是如何回应好消息。在融洽和谐的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会积极主动地回应对方的成功与幸运。当丈夫告诉你他被提升的消息时,用快乐而充满热情的问题来回应,能够体现出你已经领会了他的成就对你们双方的意义所在,从而让这个消息更加令人难忘,证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凸显出你对丈夫的关注。得到了伴侣积极回应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示对自己的婚姻有很高的满意度,他们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不幸的是,我们经常不能以最佳方式来回应伴侣的好消息,反而作出损害关系的回应。
●如果你已经对婚姻感到厌倦或缺乏热情,那么试着每天增加一些身体接触和爱抚吧,它们将会重新激起温暖与柔情。研究显示,简单的身体接触能够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降低血液中应激激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与压力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跃程度,缓解疼痛感。这些发现表明,身体接触具有类似药物的作用。当伴侣抚摸我们时,我们会体验到轻度的兴奋,不再那样疲惫不堪,痛苦与不适感也都会减轻。
●如果你的内心翻腾起消极情绪,不要直接减少这种情绪,而要通过尽可能增加积极情绪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要直接去除消极想法,而要尽可能建立积极想法。
●在生活中,积极情绪至少应该是消极情绪的3倍,即它们之间的比率至少应该是3:1。无论是精力最充沛的个人,还是最充满活力的婚姻或团队,这个比率都大于3:1。如果低于这一比率,我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积极想法或积极的社会互动)就不足以支持最佳表现。因此,尽可能使积极与消极之比达到3:1,接近理想状态的5:1,我们就能蓬勃发展。
●当谈及管理或检视情绪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与有形的封装有关的语言,比如,埋葬悲伤、将担忧封入瓶中、给怒火盖上盖子或者把情绪扫到毯子下面去。事实证明,有形的封存、闭锁行为有助于我们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将忧虑封装能给予我们宽慰,让我们觉得情绪已在控制之中了。这个技巧虽然听起来简单又有些愚蠢,但我建议你不妨一试。
首先要想出一些确实让你感觉糟糕的事情,比如一件让你懊悔不已的事件或决定(如某一方的不忠),或一个受到阻挠的强烈个人愿望(如生小孩或换工作);然后在纸上写下你的经历(这可能会让你感觉更糟,至少在一开始时会这样);最后,把它们放进一个信封,封好,把信交给实验人员或扔掉它。研究发现,这个过程能减轻痛苦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影响,缓解悲伤、遗憾、焦虑、失望以及愤怒感。
●对100多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似乎在有了孩子之后出现了永久性的下降。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孩子长大离家之后,婚姻满意度开始大幅提升。
●在最新的研究中,我和同事发现,父母认为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比其他日子更有意义。活着以及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意味着,尽情发挥我们的能力,体验不同维度的人生,了解自我并获得成长,与他人建立关系,实现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目标,体验各种情绪,塑造独特的个性,书写我们的人生故事,留下死后依然能留存于世的事物,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完成以上提到的所有事情,甚至更多。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想到孩子带来的非凡益处,不会浪费时间去体味孩子给予我们的难忘而深刻的时光。相反,我们关注的是每天的职责和家务,特别是一些小危机和重大的突发事件。心理学家发现,坏比好更强大,因此一个孩子带来的头疼问题很容易掩盖其他孩子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父母获得幸福感的障碍巨大,尤其是每时每刻的幸福感。承认自己不愿意为人父母,完全是有情可原的。
●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问题而花费精力非常重要,无论是去寻求帮助、与家人商量、以更积极的方式来重构这个事件,还是花时间去放松、充电或冥想。如果能把注意力放在养育孩子的“小问题”上,我们很快就会从这些小烦恼中恢复过来,变得更快乐、更有活力和耐心去面对未来。
●就像人际关系一样,工作也是比较容易产生“享乐适应”的生活领域。我们会逐渐将工作视为理所应当的,继而引发冷漠及无聊感,产生工作已经没有了乐趣,只有做其他事情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痛苦感受。当然,应对方法之一就是开辟一条新的职业发展道路。另一种方法是,尝试辨别你的无聊感有多少源自独特的工作环境,有多少源自普遍存在的、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享乐适应,即便换了工作,享乐适应也会再次出现。如果是后者,那么一些得到实验证实的方法能帮助你消除对工作的不满,阻止享乐适应的发展。
●怎样才能不把工作视为理所当然呢?最有效也最困难的策略之一就是,降低我们的期望,抑制欲望的膨胀。这并非对工作降低要求,而是不该让欲望无限升级,想当然地认为除非拥有更多,否则就不会幸福。
1. 以一种定期而可见的方式提醒自己,以前的工作(比较不满意的)是什么样子。
2. 应该去参观一下其他办公场所,甚至可以去看看自己以前的办公室,偷偷地比较一下。
3. 记感恩日记,可以是在心里,也可以记在纸上或手机里。
4. 梦寐以求的工作并非一个可取的参照点,应该换成一个更恰当或能让你产生感恩之心的参照点。比如与你应聘的工作类似、但收人更少的工作,或者你升职前的工作,或者与梦想的完全不同的工作。同样重要的是,要经常转换参照点,以此来练习你设想不同类型工作与情境的能力。
5. 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我不是让他们假装自己即将死去,而是尽可能全面而真实地想象,他们将无限期地搬到远离目前的工作、学校、朋友和家人的地方。研究结果显示,这个练习会让我们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来欣赏、感激我们即将放弃的东西。
感恩是控制欲望最有效的方法。
●对自我成就感到满足的秘密不在于忽视其他人的优势和成就,而在于不被所见所闻的负面结果所伤害,即不要让社会比较影响你。
在确定自我价值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参照个人标准,而较少地与他人比较。
●为体验花钱,不为拥有花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体验,而不是物质。很多体验几乎是免费的,比如与朋友远足,或与家人晚上一起玩游戏;也有很多体验则是要花钱的,比如公路旅行、喝酒吃饭、参加体育锦标赛、上烹饪课或者听摇滚音乐会。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最能从所花费的钱中收获体验的人。
●把钱用在很多小快乐上,而不是少数大快乐上。经常性的积极体验比强烈的积极体验更有益(比如,几次朴素的用餐胜过一次盛宴);分散的积极体验比集中的积极体验更有益(比如,分多次观看钟爱的电视连续剧胜过一次看很多集)。其他科学家也发现,不花钱或花钱很少的活动能让幸福感在短时间内小幅提升,这些小提升积累起来就能对我们的长期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使得“什么是现实”变得相当棘手。你的现实不同于我的现实,而差异来自于我们选择关注的事物不同。记忆编织了你的人生故事,而我的人生故事也同样受到局限。我也许会记住过去的某些事实,而你会记住完全不同的事情。难怪婚姻治疗师会反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沟通是好是坏。如果你的配偶体验的世界与你的完全不同,那么你就得知道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那些反复思考、过于关注自我、痛苦不安的时间相对较长的人,会感到悲观,对生活没有掌控力,对自己更苛责,缺乏动力,难以集中精力,执着于解决问题而难以自拔。思维反当,即反复思考,无疑是造成更多不幸、更大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以什么方式去反思我们失去的可能自我才是有益的?幸运的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反思的种类很多,一些是有益的,一些是有害的。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冷静的、求知的、明智的或自知的反思才会带来洞见。其他类型的反思,比如周而复始的、侵人性的、过度敏感的和不可控制的反思,通常是适应不良的结果,极具破坏性。
对这两种类型的反思进行的研究显示,当思索逝去的机会、放弃的目标或深切的遗憾时,我们应该以系统化的、有步骤的、分析性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有可能,应该写下来。
●避免不作为的遗憾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重要目标。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是,尽可能让不作为的遗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了成功实现这个目标,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多冒一次险来减少生活中不作为的数量。每月一次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好吧,走出你的舒适区,不要谨小慎微,勇于尝试新事物或抓住让你退缩的机会。你会发现以前从未发现的机会,发掘出自己不了解的天赋、优势或偏好。
回应 2017-11-23 17:37 -
kordelia (快活得悬梁自尽了)
社会规范确实能创造出 “必需品”,不过面对稀缺时,可能还是宁愿自己 “享乐适应” 吧,现实里穷人的奥义不在于由俭入奢 “难” 嘛。 30 年前,失业人口比率为 17%,而担心失业的人口比率也差不多是 17%。如今,失业人口比率增长到了 25%,而有超过半数的人担心自己会失业。即使世界经济状况好转,对于破产的焦虑心理依然很普遍。 失业,可能是发现我们热情所在的一个理想机会。失去一切的感觉会激发个人的雄心和驱动力,因为...2020-03-19 15:59
社会规范确实能创造出 “必需品”,不过面对稀缺时,可能还是宁愿自己 “享乐适应” 吧,现实里穷人的奥义不在于由俭入奢 “难” 嘛。
30 年前,失业人口比率为 17%,而担心失业的人口比率也差不多是 17%。如今,失业人口比率增长到了 25%,而有超过半数的人担心自己会失业。即使世界经济状况好转,对于破产的焦虑心理依然很普遍。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失业,可能是发现我们热情所在的一个理想机会。失去一切的感觉会激发个人的雄心和驱动力,因为我们觉得别无选择。当周围人失业了,而我们的工作得以保全时,我们会对此心存感激(即使过去我们对工作抱怨不断),激励我们作出最佳表现,意识到金钱并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重要事物的优先级,比如家庭、健康、世界和平或自然之美。当生活变得艰难时,细数我们的好运、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加坚强、更有能力照顾自己和所爱的人。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在 2008 年美国经济衰退时期,二手货销量激增。人们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卖给其他需要的人。出于相同的目的,还有些人开始了具有创新性的物物交换。难怪在经济衰退期,创新与企业精神会蓬勃发展。没钱或钱很少赋予了我们抓住机会、破旧立新的自由。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我对所有的事情都胸有成竹,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15 岁时,我就知道我的特长会是整形外科,我想让人们觉得自己漂亮。当你说,‘看,现在你是这样,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让你变成那样’ 时,你能感到自己很强大,就像在扮演上帝,有重新创造人生的潜力。我能决定人们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人类的天性是渴求,而不是感激;是追求更多,而不是知足常乐。研究显示,在特别好的事情发生后,中等程度的好事(比如和朋友一起吃午饭)就会变得索然无趣,而中等程度的坏事(比如堵车)会变得特别糟糕。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富人综合征:财富过多所引起的精神病态。财富达到一定高度后我们便习惯甚至 “上瘾” 了,以致不提高舒适及奢华的剂量,就无法感到满足。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钱越多,我们越会习以为常,并渴望获得更多。这会引发两大潜在恶果。第一,财富带给我们的享受没有预期的大。第二,为了获得相同水平的愉悦,我们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最终走上物质主义及占有欲的不归路。结果,花的钱越来越多,而获得的幸福感越来越少。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正如哲学家、宗教领袖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很久以来一直强调的,对名利的追求会误导我们的精力与热情,从而使我们无暇顾及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社会连接与成长,不能尽情发挥我们的潜能。用于赚钱的时间越多,用于阅读、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就越少,因为做这些事看起来是 “不理性的”。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朋友或伴侣都能使我们表现出原本的人格、偏好和习惯,或者把它们放大。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可能会变得更慷慨,或者变得更强壮、更智慧、更活泼,或者更阴险、更狡猾、更粗俗。如果达到成功的顶峰会凸显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最糟糕的缺点,那么现在就应该为那个时刻做准备。找出自身有可能恶化的缺点,制订一套自我完善计划,并克服它。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回应 2020-03-19 15:59 -
鱼水辰 (心之所向 魔之所生。)
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人对于新关系、新工作,以及财富的变化具有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时间久了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的现象。 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各种适应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分明是障碍。2014-09-30 21:11
-
Gorgeous F (炫烟)
生活中没有什么事能比你正在想的事更重要。——箴言 通过变换与情侣一起做的事情、改变心理以及减少计划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婚姻带来的幸福与兴奋。变化性能让关系和爱情保鲜。 保持婚姻幸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惊喜。保持婚姻幸福的几个策略:1、更加随性。2、重新组合常规活动。 帮助伴侣实现理想自我:研究人员认为:“人们会渐渐成长为同伴眼中的自己,并成为那样的人。”这一现象被有趣地成为“米开朗基罗现象”(Mich...2013-05-27 11:37
生活中没有什么事能比你正在想的事更重要。——箴言 通过变换与情侣一起做的事情、改变心理以及减少计划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婚姻带来的幸福与兴奋。变化性能让关系和爱情保鲜。 保持婚姻幸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惊喜。保持婚姻幸福的几个策略:1、更加随性。2、重新组合常规活动。 帮助伴侣实现理想自我:研究人员认为:“人们会渐渐成长为同伴眼中的自己,并成为那样的人。”这一现象被有趣地成为“米开朗基罗现象”(Michelangelo phenomenon)。这一命名源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大卫雕像。据称,,米开朗基罗在雕刻时曾说:“我看到了一个被禁锢在大理石中的天视,我只是用凿子把他释放出来。”跟雕塑家一样,我们也有能力影响并塑造我们的伴侣,让他们实现理想的自我,这是他们最深层、最高远的抱负。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微妙的。 有研究证实,为他人做有益的事会提升我们的积极情绪及整体幸福感,可能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联系加强了,自我效能感以及乐观程度都提高了。 美好的婚姻能够赋予你支持与力量,帮助你成就理想的自我;而糟糕的婚姻则会禁锢你,暴露出你人性中的恶劣面。然而,幸运的是,在糟糕的婚姻也并不意味着你的生活就此完蛋了,再也无缘幸福了。你可以对此做出改变:一种方法是,维持关系并对其进行调适;另一种方法是,选择放弃。但是,最积极的做法是,改善并加强这段关系,尽量拯救你们的婚姻。 有时,但你想离开伴侣时,其实你想逃离的是自己
回应 2013-05-27 11:37 -
鱼水辰 (心之所向 魔之所生。)
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人对于新关系、新工作,以及财富的变化具有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时间久了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的现象。 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各种适应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分明是障碍。2014-09-30 21:11
-
kordelia (快活得悬梁自尽了)
社会规范确实能创造出 “必需品”,不过面对稀缺时,可能还是宁愿自己 “享乐适应” 吧,现实里穷人的奥义不在于由俭入奢 “难” 嘛。 30 年前,失业人口比率为 17%,而担心失业的人口比率也差不多是 17%。如今,失业人口比率增长到了 25%,而有超过半数的人担心自己会失业。即使世界经济状况好转,对于破产的焦虑心理依然很普遍。 失业,可能是发现我们热情所在的一个理想机会。失去一切的感觉会激发个人的雄心和驱动力,因为...2020-03-19 15:59
社会规范确实能创造出 “必需品”,不过面对稀缺时,可能还是宁愿自己 “享乐适应” 吧,现实里穷人的奥义不在于由俭入奢 “难” 嘛。
30 年前,失业人口比率为 17%,而担心失业的人口比率也差不多是 17%。如今,失业人口比率增长到了 25%,而有超过半数的人担心自己会失业。即使世界经济状况好转,对于破产的焦虑心理依然很普遍。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失业,可能是发现我们热情所在的一个理想机会。失去一切的感觉会激发个人的雄心和驱动力,因为我们觉得别无选择。当周围人失业了,而我们的工作得以保全时,我们会对此心存感激(即使过去我们对工作抱怨不断),激励我们作出最佳表现,意识到金钱并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重要事物的优先级,比如家庭、健康、世界和平或自然之美。当生活变得艰难时,细数我们的好运、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加坚强、更有能力照顾自己和所爱的人。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在 2008 年美国经济衰退时期,二手货销量激增。人们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卖给其他需要的人。出于相同的目的,还有些人开始了具有创新性的物物交换。难怪在经济衰退期,创新与企业精神会蓬勃发展。没钱或钱很少赋予了我们抓住机会、破旧立新的自由。 引自 第6章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我对所有的事情都胸有成竹,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15 岁时,我就知道我的特长会是整形外科,我想让人们觉得自己漂亮。当你说,‘看,现在你是这样,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让你变成那样’ 时,你能感到自己很强大,就像在扮演上帝,有重新创造人生的潜力。我能决定人们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人类的天性是渴求,而不是感激;是追求更多,而不是知足常乐。研究显示,在特别好的事情发生后,中等程度的好事(比如和朋友一起吃午饭)就会变得索然无趣,而中等程度的坏事(比如堵车)会变得特别糟糕。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富人综合征:财富过多所引起的精神病态。财富达到一定高度后我们便习惯甚至 “上瘾” 了,以致不提高舒适及奢华的剂量,就无法感到满足。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钱越多,我们越会习以为常,并渴望获得更多。这会引发两大潜在恶果。第一,财富带给我们的享受没有预期的大。第二,为了获得相同水平的愉悦,我们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最终走上物质主义及占有欲的不归路。结果,花的钱越来越多,而获得的幸福感越来越少。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正如哲学家、宗教领袖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很久以来一直强调的,对名利的追求会误导我们的精力与热情,从而使我们无暇顾及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社会连接与成长,不能尽情发挥我们的潜能。用于赚钱的时间越多,用于阅读、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就越少,因为做这些事看起来是 “不理性的”。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朋友或伴侣都能使我们表现出原本的人格、偏好和习惯,或者把它们放大。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可能会变得更慷慨,或者变得更强壮、更智慧、更活泼,或者更阴险、更狡猾、更粗俗。如果达到成功的顶峰会凸显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最糟糕的缺点,那么现在就应该为那个时刻做准备。找出自身有可能恶化的缺点,制订一套自我完善计划,并克服它。 引自 第7章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回应 2020-03-19 15:59 -
kordelia (快活得悬梁自尽了)
#同步性是我们认真倾听并尽可能理解对方的信号。“注意” 是其中的关键。 一位心不在焉的倾听者,比充满敌意的倾听者,对共同体验的破坏性要大。尽管乍看起来有违直觉,但当我们与朋友或伴侣分享意义重大的记忆、事件或梦想时,我们宁可对方有消极的反馈,也不希望完全没有反应。因此,对于陷入困境的关系,语言同步性特别具有价值,尤其是在艰难的对话中。在一段关系紧张的交流中,如果能模仿对方的说话风格和举动,就更有可能...2020-03-17 12:02 5人喜欢
-
●一项著名研究发现,尽管结婚能大幅提升幸福感,但只能维持两年左右,之后就会恢复到婚前水平。 ●经研究证实,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一直持欣赏、感激态度的人,比较不容易产生适应。其实,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把你对伴侣或婚姻的欣赏与感激写下来,或者给伴侣写一封感谢信,甚至不用让伴侣看到,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想象从生活中去除这种关系。如果我们从未认识现在的丈夫,会怎样呢?可能生活中的许多好事...
2017-11-23 17:37 4人喜欢
●一项著名研究发现,尽管结婚能大幅提升幸福感,但只能维持两年左右,之后就会恢复到婚前水平。
●经研究证实,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一直持欣赏、感激态度的人,比较不容易产生适应。其实,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把你对伴侣或婚姻的欣赏与感激写下来,或者给伴侣写一封感谢信,甚至不用让伴侣看到,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想象从生活中去除这种关系。如果我们从未认识现在的丈夫,会怎样呢?可能生活中的许多好事都不会发生。这种去除的策略比直接的感恩更有效。
●要想避免适应,就要确保婚姻具有充分的变化性。通过变换与伴侣一起做的事情、改变心理以及减少计划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婚姻带来的幸福与兴奋。这个建议虽然听起来毫无新意,但变化性确实能让关系和爱情保鲜。
●保持婚姻幸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惊喜。
第一,我们应该更加随性。与伴侣去一个新奇的地方旅行,扩大交际范围,认识更多的朋友,或者接受新的机会与冒险,都属于这样的活动。要努力注意有关伴侣的新情况。比如,从下周开始,每天给自己布置一项任务——发现伴侣在哪一方面与平时不同。对你而言,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让伴侣变得更有吸引力。
第二,重新组合常规活动。一起参与新奇的、令人兴奋的活动能够引发对彼此的积极情感,提升夫妻间互相依赖的感觉以及亲密感,了解到对方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并产生普遍的积极情绪,如骄傲、乐趣、好奇以及快乐,这些积极情绪会感染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最亲密、最可信赖的婚姻,其不同之处不在于伴侣如何回应对方的失望与失落,而是如何回应好消息。在融洽和谐的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会积极主动地回应对方的成功与幸运。当丈夫告诉你他被提升的消息时,用快乐而充满热情的问题来回应,能够体现出你已经领会了他的成就对你们双方的意义所在,从而让这个消息更加令人难忘,证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凸显出你对丈夫的关注。得到了伴侣积极回应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示对自己的婚姻有很高的满意度,他们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不幸的是,我们经常不能以最佳方式来回应伴侣的好消息,反而作出损害关系的回应。
●如果你已经对婚姻感到厌倦或缺乏热情,那么试着每天增加一些身体接触和爱抚吧,它们将会重新激起温暖与柔情。研究显示,简单的身体接触能够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降低血液中应激激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与压力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跃程度,缓解疼痛感。这些发现表明,身体接触具有类似药物的作用。当伴侣抚摸我们时,我们会体验到轻度的兴奋,不再那样疲惫不堪,痛苦与不适感也都会减轻。
●如果你的内心翻腾起消极情绪,不要直接减少这种情绪,而要通过尽可能增加积极情绪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要直接去除消极想法,而要尽可能建立积极想法。
●在生活中,积极情绪至少应该是消极情绪的3倍,即它们之间的比率至少应该是3:1。无论是精力最充沛的个人,还是最充满活力的婚姻或团队,这个比率都大于3:1。如果低于这一比率,我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积极想法或积极的社会互动)就不足以支持最佳表现。因此,尽可能使积极与消极之比达到3:1,接近理想状态的5:1,我们就能蓬勃发展。
●当谈及管理或检视情绪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与有形的封装有关的语言,比如,埋葬悲伤、将担忧封入瓶中、给怒火盖上盖子或者把情绪扫到毯子下面去。事实证明,有形的封存、闭锁行为有助于我们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将忧虑封装能给予我们宽慰,让我们觉得情绪已在控制之中了。这个技巧虽然听起来简单又有些愚蠢,但我建议你不妨一试。
首先要想出一些确实让你感觉糟糕的事情,比如一件让你懊悔不已的事件或决定(如某一方的不忠),或一个受到阻挠的强烈个人愿望(如生小孩或换工作);然后在纸上写下你的经历(这可能会让你感觉更糟,至少在一开始时会这样);最后,把它们放进一个信封,封好,把信交给实验人员或扔掉它。研究发现,这个过程能减轻痛苦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影响,缓解悲伤、遗憾、焦虑、失望以及愤怒感。
●对100多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似乎在有了孩子之后出现了永久性的下降。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孩子长大离家之后,婚姻满意度开始大幅提升。
●在最新的研究中,我和同事发现,父母认为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比其他日子更有意义。活着以及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意味着,尽情发挥我们的能力,体验不同维度的人生,了解自我并获得成长,与他人建立关系,实现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目标,体验各种情绪,塑造独特的个性,书写我们的人生故事,留下死后依然能留存于世的事物,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完成以上提到的所有事情,甚至更多。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想到孩子带来的非凡益处,不会浪费时间去体味孩子给予我们的难忘而深刻的时光。相反,我们关注的是每天的职责和家务,特别是一些小危机和重大的突发事件。心理学家发现,坏比好更强大,因此一个孩子带来的头疼问题很容易掩盖其他孩子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父母获得幸福感的障碍巨大,尤其是每时每刻的幸福感。承认自己不愿意为人父母,完全是有情可原的。
●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问题而花费精力非常重要,无论是去寻求帮助、与家人商量、以更积极的方式来重构这个事件,还是花时间去放松、充电或冥想。如果能把注意力放在养育孩子的“小问题”上,我们很快就会从这些小烦恼中恢复过来,变得更快乐、更有活力和耐心去面对未来。
●就像人际关系一样,工作也是比较容易产生“享乐适应”的生活领域。我们会逐渐将工作视为理所应当的,继而引发冷漠及无聊感,产生工作已经没有了乐趣,只有做其他事情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痛苦感受。当然,应对方法之一就是开辟一条新的职业发展道路。另一种方法是,尝试辨别你的无聊感有多少源自独特的工作环境,有多少源自普遍存在的、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享乐适应,即便换了工作,享乐适应也会再次出现。如果是后者,那么一些得到实验证实的方法能帮助你消除对工作的不满,阻止享乐适应的发展。
●怎样才能不把工作视为理所当然呢?最有效也最困难的策略之一就是,降低我们的期望,抑制欲望的膨胀。这并非对工作降低要求,而是不该让欲望无限升级,想当然地认为除非拥有更多,否则就不会幸福。
1. 以一种定期而可见的方式提醒自己,以前的工作(比较不满意的)是什么样子。
2. 应该去参观一下其他办公场所,甚至可以去看看自己以前的办公室,偷偷地比较一下。
3. 记感恩日记,可以是在心里,也可以记在纸上或手机里。
4. 梦寐以求的工作并非一个可取的参照点,应该换成一个更恰当或能让你产生感恩之心的参照点。比如与你应聘的工作类似、但收人更少的工作,或者你升职前的工作,或者与梦想的完全不同的工作。同样重要的是,要经常转换参照点,以此来练习你设想不同类型工作与情境的能力。
5. 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我不是让他们假装自己即将死去,而是尽可能全面而真实地想象,他们将无限期地搬到远离目前的工作、学校、朋友和家人的地方。研究结果显示,这个练习会让我们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来欣赏、感激我们即将放弃的东西。
感恩是控制欲望最有效的方法。
●对自我成就感到满足的秘密不在于忽视其他人的优势和成就,而在于不被所见所闻的负面结果所伤害,即不要让社会比较影响你。
在确定自我价值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参照个人标准,而较少地与他人比较。
●为体验花钱,不为拥有花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体验,而不是物质。很多体验几乎是免费的,比如与朋友远足,或与家人晚上一起玩游戏;也有很多体验则是要花钱的,比如公路旅行、喝酒吃饭、参加体育锦标赛、上烹饪课或者听摇滚音乐会。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最能从所花费的钱中收获体验的人。
●把钱用在很多小快乐上,而不是少数大快乐上。经常性的积极体验比强烈的积极体验更有益(比如,几次朴素的用餐胜过一次盛宴);分散的积极体验比集中的积极体验更有益(比如,分多次观看钟爱的电视连续剧胜过一次看很多集)。其他科学家也发现,不花钱或花钱很少的活动能让幸福感在短时间内小幅提升,这些小提升积累起来就能对我们的长期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使得“什么是现实”变得相当棘手。你的现实不同于我的现实,而差异来自于我们选择关注的事物不同。记忆编织了你的人生故事,而我的人生故事也同样受到局限。我也许会记住过去的某些事实,而你会记住完全不同的事情。难怪婚姻治疗师会反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沟通是好是坏。如果你的配偶体验的世界与你的完全不同,那么你就得知道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那些反复思考、过于关注自我、痛苦不安的时间相对较长的人,会感到悲观,对生活没有掌控力,对自己更苛责,缺乏动力,难以集中精力,执着于解决问题而难以自拔。思维反当,即反复思考,无疑是造成更多不幸、更大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以什么方式去反思我们失去的可能自我才是有益的?幸运的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反思的种类很多,一些是有益的,一些是有害的。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冷静的、求知的、明智的或自知的反思才会带来洞见。其他类型的反思,比如周而复始的、侵人性的、过度敏感的和不可控制的反思,通常是适应不良的结果,极具破坏性。
对这两种类型的反思进行的研究显示,当思索逝去的机会、放弃的目标或深切的遗憾时,我们应该以系统化的、有步骤的、分析性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有可能,应该写下来。
●避免不作为的遗憾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重要目标。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是,尽可能让不作为的遗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了成功实现这个目标,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多冒一次险来减少生活中不作为的数量。每月一次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好吧,走出你的舒适区,不要谨小慎微,勇于尝试新事物或抓住让你退缩的机会。你会发现以前从未发现的机会,发掘出自己不了解的天赋、优势或偏好。
回应 2017-11-23 17:37 -
鱼水辰 (心之所向 魔之所生。)
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人对于新关系、新工作,以及财富的变化具有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时间久了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的现象。 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各种适应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分明是障碍。2014-09-30 21:1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Penguin Press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1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久石文化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幸福的神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6-10-30
很好的书!积极心理学吧,幸福来自于你如何提问及看待这个世界。
0 有用 黯木 2017-07-13
写的比较好,证据很充分,清晰
0 有用 慈悲恶作剧 2019-06-04
有的说得对,比如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比例应该是3:1再比如享乐适应的存在。但是有些部分我就不赞同了,比如增加正面情绪的方法,就是降低欲望。
0 有用 云水禅心 2018-10-29
柳博米尔斯基与大多数自助书籍作者的不同至少有三点:她是一名学者,她在幸福研究领域的大量研究是开创性的;她所要说的都以极为明晰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她提供的生活建议简单、可行。
1 有用 倪考梦 2015-05-17
有一些收获,但没有预期的好。
0 有用 不要怂,就是干 2020-12-07
对几乎所有好事都会习以为常的倾向是我们幸福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
0 有用 Mika Dong 2020-06-22
积极心理学,偶尔有闪光的观点,但大多没有深入的探讨,疾病的章节没说到点上。没有参考文献和推荐延伸阅读,好可惜
0 有用 胡小倩倩倩 2020-05-09
幸福不是如果我有钱了、我有地位了、我结婚了、有孩子了就会幸福,那样的幸福感是短暂的。幸福是在内心的积极对待生活、工作时的体会,学会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忘初心,多些体验,少些占有,小而多的体验,将让我们体会到持续的幸福感。
0 有用 知行捕手 2020-05-05
还可以,没有出彩的地方,但也可以读读。
0 有用 专治各种不服 2020-01-14
说出了我对未来的担心,比如单身,婚姻和老去。我现在决定过好自己,追求更快乐的目标。同时不放弃婚姻,但是不刻意的寻找婚姻了。相信人生的下半场我会更加幸福!加油(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