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价值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 江海一蓑翁 2013-10-16 16:17:04

    在这本书里,托尼·朱特一改他在其他著作里的冷静、中立和沉郁,而变得尖锐、咄咄逼人,甚至有些刻薄,这或许是书中文章多为媒体所需的书评之故。读完本书,最佩服的就是这本书的策划者,硬是把朱特这二十多篇各自独立、不太相干的书评和政治评论分门别类,再冠以“反思20世纪”的大主题结集出版;然而这样宏大的概念和主题却掩盖不了各篇文章之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本书的诞生可以作为学术畅销书概念策划的典型事例。

  • 9 艾弗砷 2015-04-24 22:36:09

    朱特写这些书评的时间跟写《战后欧洲史》的时间重合,所以不少内容成段的重复。三星打给翻译和编辑,比如“辉格史学”翻译成“辉格党的历史”,像拉康写成拉岗这种低级错误屡次出现,这年头商务也不值得信任了么?

  • 12 伯樵·阿苏勒 2013-07-31 23:54:55

    失去的一星不是因为Tony Judt,而是本书的翻译...你真的不能说他翻得不好,但我也确实不认为这是好翻译...

  • 4 Nosferatu 2015-09-05 17:36:39

    糟糕的大地,加快虐待牺牲者,财富在积聚,人却在衰败。托尼朱特对现今的欧美社会和知识分子是有多么的绝望啊,以至于不得不被遗忘。

  • 2 香樟 2013-07-02 09:42:09

    作者之前在《纽约书评》上文章的结集,每篇文章都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涉及到当时的人与事,有时效性。

  • 1 时间与玫瑰 2014-09-02 23:03:53

    老朱特的文字 当下的欧美 其实堕落得很快

  • 2 יוֹחָנָן 2017-09-20 14:44:33

    与其说这是一本反思20世纪的著作,不如说是托尼·朱特怼20世纪思想家、政客以及知识分子的书评,大体上都是对20世纪最出名的一些知识分子的评论。写得很刻薄,每篇书评都会引起作者的愤怒,我觉得这些书评看着完就可以了,朱特想以知识分子的身份介入政治,然而这不足以代表他的水平。

  • 1 艾倫 2014-05-16 23:39:40

    刚跨进21世纪,仿佛就想急速忘却上个世纪那个糟糕的时代,贫富差距、经济失衡、社群分裂、恐怖主义。。。也许作者只是拿着这份质疑给我们分享并重新认识和评判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留下的精神遗产,比利时、罗马尼亚、英国失败的经济转型,美国半个世纪糟糕的外交政策都是作者的批判对象,为什么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是否真的是遗忘太快了?

  • 0 Urbino 2015-06-18 22:53:26

    四星半。翻译尚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托尼·朱特黑得一手好左派

  • 1 J 2019-10-21 20:19:49

    内容绝对值得五星,按需读了四篇《幻想家》、《这是谁的故事?》、《羔羊的沉默》、《危机》,鉴于这样糟糕的翻译,应该是不会读下去了。《幻想家》关注基辛格决策的个人性,基辛格更像是一个谈判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这是谁的故事?》抨击后修正主义加迪斯的《冷战》,加迪斯忽视了第三世界与欧洲,过分关注大国博弈。《羔羊的沉默》则是对美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彻底失望,从独立理性人变成政策工具人的绝望,侧面引出了公众舆论这一强有力的概念。《危机》从肯尼迪档案的角度解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凸显了肯尼迪的“好运气”,赫鲁晓夫的领导智慧,有些笼统与模糊。固定名词的翻译大多都错了,建议三辉找个国政研究生审校一下,丢人呐!不过,相似的大多都相似,朱特抨击的美国何尝不是现在的中国?

  • 0 辽东胖尊者 2015-12-11 23:55:23

    序言写的通透。正文部分就算提高下姿势水平了

  • 0 Alexandrie_? 2014-05-20 11:47:29

    阅读未按照目录顺序,先读了阿伦特,加缪。。。罗马尼亚和法国篇觉得异常深刻。。

  • 0 akid 2013-12-27 18:20:59

    he is great, but...

  • 0 书白 2018-03-06 10:34:08

    朱特努力将被遗忘的20世纪召唤回来,在现在与历史的联结中思考(西方的)未来,批评西方自由派堕入新的意识形态幻觉,其历史感和反思精神皆弥足珍贵。他正确地认识到“在北美和西欧以外,看来20世纪仍然与我们同在”,但这本书对第三世界着墨甚少,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

  • 0 荷戟独彷徨 2014-04-08 21:49:14

    这才是真正的书评。

  • 0 僵尸太疲惫 2015-06-10 15:29:17

    必须要承认自己没文化,只看得懂其中一些章节,慢慢看吧死之前看完也行啊哈哈

  • 0 hc 2014-10-01 16:16:41

    在这个比较特别的日子里读完了,看得第二本托尼的书。写以色列的内容批判力度十足。国际形势永远在变,而那些知识分子逝去的思想还将继续存在。

  • 0 志华 2013-09-18 19:37:34

    序文以及书名把这本书的调子定得实在太高,而实际上它只是一本评论集。前两部分的书评中的那些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出除了名气大那几位,其他连名字都没听过。而后两部分一些的一些二十世纪的某些片段的描写,揭了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黑,算是挺合我口味的。当然最大的兴趣点还在于每篇文章后面写作背景的介绍,让我对《纽约时报书评》、《伦敦书评》的向往之情又增加了不少。

  • 0 十二月喵 2015-07-29 10:23:28

    独到的见解建立在大量积累之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