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同畫竹,以淡墨為葉青,以深墨為葉面,此一技法,不但蘇軾、米芾都遵為宗範,即使元代那麼多的畫竹名家,也都執此不變,稱文湖州派,而文同則說:「吾墨竹一派在徐州。」固已心許蘇軾得其真傳,而蘇軾也坦然道:「吾墨竹盡得與可法。」不過後代的畫評家卻說:「筆酣墨飽,飛舞跌宕,雖派出湖州(文同)而神韻魄力過之。」又有論兩人畫竹之不同者,如「東坡墨竹,寫葉皆肥厚,用墨最精。興酣之作,如風雨驟至,筆歌墨舞,竊恐文與... 文同畫竹,以淡墨為葉青,以深墨為葉面,此一技法,不但蘇軾、米芾都遵為宗範,即使元代那麼多的畫竹名家,也都執此不變,稱文湖州派,而文同則說:「吾墨竹一派在徐州。」固已心許蘇軾得其真傳,而蘇軾也坦然道:「吾墨竹盡得與可法。」不過後代的畫評家卻說:「筆酣墨飽,飛舞跌宕,雖派出湖州(文同)而神韻魄力過之。」又有論兩人畫竹之不同者,如「東坡墨竹,寫葉皆肥厚,用墨最精。興酣之作,如風雨驟至,筆歌墨舞,竊恐文與可不能及也」。此蓋由於兩人天生的性情不同,所表現於畫面的精神,遂各有不同的境界。不過,文同築亭看竹,是實物寫生,蘇軾則獨創新法,於月下取畫竹,文同為之大驚。明清之際的畫家惲南田在畫跋中贊嘆道:「蓋得其意者,全乎天矣,不能復過矣!」 (展开)
> 2人读过
> 2人想读
订阅关于文同墨竹图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非虛構 2023-07-02 16:12:37 北京
文同畫竹,以淡墨為葉青,以深墨為葉面,此一技法,不但蘇軾、米芾都遵為宗範,即使元代那麼多的畫竹名家,也都執此不變,稱文湖州派,而文同則說:「吾墨竹一派在徐州。」固已心許蘇軾得其真傳,而蘇軾也坦然道:「吾墨竹盡得與可法。」不過後代的畫評家卻說:「筆酣墨飽,飛舞跌宕,雖派出湖州(文同)而神韻魄力過之。」又有論兩人畫竹之不同者,如「東坡墨竹,寫葉皆肥厚,用墨最精。興酣之作,如風雨驟至,筆歌墨舞,竊恐文與... 文同畫竹,以淡墨為葉青,以深墨為葉面,此一技法,不但蘇軾、米芾都遵為宗範,即使元代那麼多的畫竹名家,也都執此不變,稱文湖州派,而文同則說:「吾墨竹一派在徐州。」固已心許蘇軾得其真傳,而蘇軾也坦然道:「吾墨竹盡得與可法。」不過後代的畫評家卻說:「筆酣墨飽,飛舞跌宕,雖派出湖州(文同)而神韻魄力過之。」又有論兩人畫竹之不同者,如「東坡墨竹,寫葉皆肥厚,用墨最精。興酣之作,如風雨驟至,筆歌墨舞,竊恐文與可不能及也」。此蓋由於兩人天生的性情不同,所表現於畫面的精神,遂各有不同的境界。不過,文同築亭看竹,是實物寫生,蘇軾則獨創新法,於月下取畫竹,文同為之大驚。明清之際的畫家惲南田在畫跋中贊嘆道:「蓋得其意者,全乎天矣,不能復過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