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期新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国/民/性研究:域外视角 (🦉的瓦涅密)
- 2013年新书(第六辑) (嘉木立)
- 政治学 (真空-无人地带)
- 令人意外的低分人文社科作品 (川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看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扑向剑刃的轻风 2015-04-02 18:34:49
有主题无主线,有材料无层次,有立场无理论,加上作者虽然已经在卖力的以个人经历讴歌中国了,译者还经常冒出来注一下“此为误会”,使此书只具索引价值。
0 有用 烁晴 2014-06-08 13:51:27
马克林以自身在华观察的经历穿插其中,令行文观点更为丰富。
1 有用 北螟 2014-12-18 09:50:54
不管怎样,任何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都构成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这样看来,这个构成似乎有些复杂。每个人都有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和向往,遭遇遗憾的现实时,便常会把美好的想象投影到外界。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基于并反映了外国人对自己本身的看法,特别是对自己的不满。外国人自己在变,其投射到外界的想象也就在变,对中国的看法也就不断在变了。中国人对外国,特别是对欧美的看法,剔除教科书的内容之... 不管怎样,任何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都构成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这样看来,这个构成似乎有些复杂。每个人都有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和向往,遭遇遗憾的现实时,便常会把美好的想象投影到外界。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基于并反映了外国人对自己本身的看法,特别是对自己的不满。外国人自己在变,其投射到外界的想象也就在变,对中国的看法也就不断在变了。中国人对外国,特别是对欧美的看法,剔除教科书的内容之后,不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想象和投影吗? (展开)
0 有用 吴了了 2014-10-09 11:45:16
缺少对受众的定量研究和个案分析,有点遗憾。
0 有用 🌸静好 2020-04-05 17:22:00
西方眼中的中国 这个主题的价值 应当在于作者中立性 但是 能在国内出版 也就说明了 中立性还是欠缺的 翻看翻看地 把这些年 和中国相关的世界大事 复习了一遍 知道了一些 确实不了解的八卦 比如奥运会开幕式 邀请斯皮尔伯格被拒 比如时代周刊把邓 称为最后的皇帝 …… 其他就没什么特别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