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浓厚的当年时政色彩。
戴季陶所论,大抵三分切要,五分虚蹈,另两分废话;蒋百里仓促成编,大失若辈人望。
有些内容已不准确了,深度也一般吧,谈不上多学术
戴季陶的文字气势恢宏眼界颇高
按戴季陶的说法,《日本论》他志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把日本的哲学、文学、宗教、政治、风俗以及构成这种种东西的动力材料,一一解剖开来。因为篇幅,难以完备,但足够深入。很重要是,他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不只是讨论日本,亦谈及中日关系和中国国民性。蒋百里的《日本人》更宏观些。
从民国十七年至今,这个现象并没有什么改变:中国人离研究日本这个题目始终很远,如果没能“从历史的研究上,把他(日本)的哲学、文学、宗教、政治、风俗以及构成这种种东西的动力材料在中国人面前清清楚楚的解剖开来,再一丝不乱地装置起来”,那我们只能永远是“思想上闭关自守”和“智识上的义和团”。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人
326(新闻中心)
说起日本,才发现知道的很少,所有关于日本的印象都是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的,或者片面或者不够客观。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跟着孙中山混的时候,在日本呆过几年,还跟日本军政高层来往过,对日本相当了解,因此他的观点客观而又有见地,是一本很好地了解日本的参考书。《日本人》是德国人的观点,蒋百里把这些观点摘抄出来的,大概蒋百里也是同意的吧,这几篇小论显得主观多了,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
如果把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关于三民主义和中国的东西都找出来,一定很有意思。这本书一定要重读,读完一遍 书还是书 我还是我。这是不够的。
近距离观察日本,参照物当然是中国,探讨的是他们怎么就那么迅速的从学生变为老师的?两个作者都很帅啊!戴季陶还专门讨论了自杀,他自己也在1949年58岁的时候自杀。那个时候这样的风云人物还可以对时政著书立说,我们在军阀混战及其后抗日大约1911-1949年这近四十年的动荡岁月中,权利真空还给了思想、文化以生长空隙的。
《日本论》这本给我启发挺大的,我觉得很多见解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切入角度,但是紧跟其后的《日本人》这本,其本身的观点和《日本论》在某些方面实在不同,这两本书编为一本,正好让人不轻易信任其中一种,而持着一种审慎态度了...还有许多地方我还需要结合日本历史多加研究
一个国民党大佬 一个民国军事天才 两个人都有留日经历 写出关于日本的有些内容却又持有近乎相反的观点 两本书集结成一本 正是方便读者自己感受不同角度对日本的解读!! 最后借那句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这本书内容局限在民国那段时期与日本的特殊关系,所以政治内容偏多,不过两位知日的先生也真是看的太透了。戴季陶先生看透了日本民族的优点,尤其国民美的教育的优势。而蒋百里先生则一阵见血的指出了他们的缺点或说弱点,那些弱点也可说是他们失败之内在逻辑。不过那时的白话文我感觉我还得脑中翻译一下才能读通顺了😂
读的是海南出版社97年钟叔河主编人人袖珍文库版。胡汉民序言评论精当。戴季陶以“局内人”之视角,格局自然不凡,不过要对明治维新史和晚清民国中日关系史有较多了解才能有更深之体会。蒋百里论日本人虽短小,也不乏有趣的观察,只是贬抑太多,议论托名德国老人,还挺耐人寻味的。
读过的书或许记不清了,但是最终都会化为你的血肉。还是那个意思,凡是叙述都有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子。
泛泛而談
读着读着 满脑子就想着大河剧《坂上之云》。文章挺有时代风格
第一篇《日本论》,从学术著作角度来看,并不是合格的作品,缺乏系统的论述,大部份更像是个人的感慨。在其中还介绍了当时日本的政局和政治人物的历史。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洞悉的观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有别于当今世界主流的诗观。让人感叹,世界大势难看清,不要贸贸然相信口号。第二篇《日本人》读来感觉相当有趣,文学气息很强,应是为宣传抗战所写。文末的结论是认同的,但是文中某些论述的思路十分清奇,但也是有趣之所在。
篇幅有限,讲不透啊。
> 日本论 日本人
4 有用 yoyo 2014-08-17 20:52:37
有浓厚的当年时政色彩。
3 有用 遄周弥格 2016-11-30 19:38:38
戴季陶所论,大抵三分切要,五分虚蹈,另两分废话;蒋百里仓促成编,大失若辈人望。
2 有用 秦恐龙 2023-01-19 23:59:12 湖南
有些内容已不准确了,深度也一般吧,谈不上多学术
2 有用 冇有 2017-01-11 23:21:23
戴季陶的文字气势恢宏眼界颇高
3 有用 居无间 2017-09-14 22:06:32
按戴季陶的说法,《日本论》他志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把日本的哲学、文学、宗教、政治、风俗以及构成这种种东西的动力材料,一一解剖开来。因为篇幅,难以完备,但足够深入。很重要是,他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不只是讨论日本,亦谈及中日关系和中国国民性。蒋百里的《日本人》更宏观些。
0 有用 淺小花兒 2013-10-11 22:18:04
从民国十七年至今,这个现象并没有什么改变:中国人离研究日本这个题目始终很远,如果没能“从历史的研究上,把他(日本)的哲学、文学、宗教、政治、风俗以及构成这种种东西的动力材料在中国人面前清清楚楚的解剖开来,再一丝不乱地装置起来”,那我们只能永远是“思想上闭关自守”和“智识上的义和团”。
0 有用 醒山 2015-08-10 19:39:42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人
0 有用 7410 2014-03-12 19:37:24
326(新闻中心)
0 有用 如意吉祥 2014-07-08 23:10:45
说起日本,才发现知道的很少,所有关于日本的印象都是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的,或者片面或者不够客观。戴季陶是国民党元老,跟着孙中山混的时候,在日本呆过几年,还跟日本军政高层来往过,对日本相当了解,因此他的观点客观而又有见地,是一本很好地了解日本的参考书。《日本人》是德国人的观点,蒋百里把这些观点摘抄出来的,大概蒋百里也是同意的吧,这几篇小论显得主观多了,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
0 有用 煹米ゴミ 2014-04-20 21:53:52
如果把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关于三民主义和中国的东西都找出来,一定很有意思。这本书一定要重读,读完一遍 书还是书 我还是我。这是不够的。
0 有用 Sabrina 2018-11-03 21:29:53
近距离观察日本,参照物当然是中国,探讨的是他们怎么就那么迅速的从学生变为老师的?两个作者都很帅啊!戴季陶还专门讨论了自杀,他自己也在1949年58岁的时候自杀。那个时候这样的风云人物还可以对时政著书立说,我们在军阀混战及其后抗日大约1911-1949年这近四十年的动荡岁月中,权利真空还给了思想、文化以生长空隙的。
0 有用 熹 2014-06-29 20:29:36
《日本论》这本给我启发挺大的,我觉得很多见解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切入角度,但是紧跟其后的《日本人》这本,其本身的观点和《日本论》在某些方面实在不同,这两本书编为一本,正好让人不轻易信任其中一种,而持着一种审慎态度了...还有许多地方我还需要结合日本历史多加研究
0 有用 华仔SHOW 2015-01-01 19:56:04
一个国民党大佬 一个民国军事天才 两个人都有留日经历 写出关于日本的有些内容却又持有近乎相反的观点 两本书集结成一本 正是方便读者自己感受不同角度对日本的解读!! 最后借那句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0 有用 Vasary. Wong 2022-03-03 23:45:17
这本书内容局限在民国那段时期与日本的特殊关系,所以政治内容偏多,不过两位知日的先生也真是看的太透了。戴季陶先生看透了日本民族的优点,尤其国民美的教育的优势。而蒋百里先生则一阵见血的指出了他们的缺点或说弱点,那些弱点也可说是他们失败之内在逻辑。不过那时的白话文我感觉我还得脑中翻译一下才能读通顺了😂
0 有用 junepig 2022-03-06 23:45:52
读的是海南出版社97年钟叔河主编人人袖珍文库版。胡汉民序言评论精当。戴季陶以“局内人”之视角,格局自然不凡,不过要对明治维新史和晚清民国中日关系史有较多了解才能有更深之体会。蒋百里论日本人虽短小,也不乏有趣的观察,只是贬抑太多,议论托名德国老人,还挺耐人寻味的。
0 有用 Miss Float 2022-02-03 11:49:48
读过的书或许记不清了,但是最终都会化为你的血肉。还是那个意思,凡是叙述都有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子。
0 有用 鎌倉の庭 2023-05-23 18:53:50
泛泛而談
0 有用 LEON96 2023-02-18 02:06:29 上海
读着读着 满脑子就想着大河剧《坂上之云》。文章挺有时代风格
0 有用 挑动动H bond 2023-02-15 18:16:48 广东
第一篇《日本论》,从学术著作角度来看,并不是合格的作品,缺乏系统的论述,大部份更像是个人的感慨。在其中还介绍了当时日本的政局和政治人物的历史。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洞悉的观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有别于当今世界主流的诗观。让人感叹,世界大势难看清,不要贸贸然相信口号。第二篇《日本人》读来感觉相当有趣,文学气息很强,应是为宣传抗战所写。文末的结论是认同的,但是文中某些论述的思路十分清奇,但也是有趣之所在。
0 有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 2023-09-09 19:32:27 内蒙古
篇幅有限,讲不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