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民国以前流氓群体及其活动的历史专著。什么是流氓?流氓的称呼出现在何时?在历史上流氓都有哪些名目?流氓究竟从事一些什么活动?流氓的手段有哪些?流氓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如何?流氓的社会影响是怎样的?等等。
中国流氓史(修订本)的创作者 · · · · · ·
-
陈宝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宝良,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中国的社与会》《明代社会生活史》《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等。
目录 · · · · · ·
绪论
一、流氓的定义与称谓的变迁
二、流氓与游民的区别及联系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惰民与游侠
一、惰民与闲民
二、战国游侠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恶少年
一、概说
二、闾巷少年
三、秦汉游侠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无赖
一、概说
二、无赖少年与轻侠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坊市恶少与市井凶豪
一、概说
二、坊市恶少
三、闲子与妙客
第五章 宋代的破落户与捣子
一、概说
二、讼鬼与“业觜社”
三、“十虎”、“阎罗”与地方豪横
四、浮浪人、闲人与“没命社”
第六章 元代的无籍之徒
一、无徒与无籍之徒
二、豪民、衙内与闲人
第七章 明代的光棍与喇唬
一、逸民、喇唬与光棍、把棍
二、打行与青手
三、衙蠹、讼棍与访行
四、闲汉、帮闲与老白赏
五、秦淮健儿与莠民
六、神棍:僧道的无赖化
七、豪强大猾与流氓
八、秀才闹事及其无赖化
九、太监与流氓
第八章 清代的无赖棍徒
一、概说
二、大猾与豪强
三、流氓的种类:各色棍徒
四、北京的流氓
五、天津的“混混儿”
六、上海的“白相人”
七、清代其他地域性流氓
第九章 流氓手段举隅
一、欺骗
二、讹诈
三、打斗
四、抢掠
第十章 流氓活动与中国社会
一、流氓团伙与组织的形成
二、政治参与及政治的流氓化
三、把持或垄断经济
四、军兵的流氓化
五、参与文化活动
六、流氓与地方社会
余论
一、扰乱社会
二、行侠仗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一、流氓的定义与称谓的变迁
二、流氓与游民的区别及联系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惰民与游侠
一、惰民与闲民
二、战国游侠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恶少年
一、概说
二、闾巷少年
三、秦汉游侠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无赖
一、概说
二、无赖少年与轻侠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坊市恶少与市井凶豪
一、概说
二、坊市恶少
三、闲子与妙客
第五章 宋代的破落户与捣子
一、概说
二、讼鬼与“业觜社”
三、“十虎”、“阎罗”与地方豪横
四、浮浪人、闲人与“没命社”
第六章 元代的无籍之徒
一、无徒与无籍之徒
二、豪民、衙内与闲人
第七章 明代的光棍与喇唬
一、逸民、喇唬与光棍、把棍
二、打行与青手
三、衙蠹、讼棍与访行
四、闲汉、帮闲与老白赏
五、秦淮健儿与莠民
六、神棍:僧道的无赖化
七、豪强大猾与流氓
八、秀才闹事及其无赖化
九、太监与流氓
第八章 清代的无赖棍徒
一、概说
二、大猾与豪强
三、流氓的种类:各色棍徒
四、北京的流氓
五、天津的“混混儿”
六、上海的“白相人”
七、清代其他地域性流氓
第九章 流氓手段举隅
一、欺骗
二、讹诈
三、打斗
四、抢掠
第十章 流氓活动与中国社会
一、流氓团伙与组织的形成
二、政治参与及政治的流氓化
三、把持或垄断经济
四、军兵的流氓化
五、参与文化活动
六、流氓与地方社会
余论
一、扰乱社会
二、行侠仗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然,无论是官方的做法,还是民间宗族的惩处之例,都应该说是传统的应对流氓势力扩大的消极之举,显然无法起到消除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的真正效果。鉴于此,明朝人才及时提出了积极利用这些流氓势力并加以有效管理的想法,这应该说是一种创见。按照传统的观念,诸如“天罡”、“地煞”、“打降”、“把棍”之类的流氓,无疑是一种“恶人”,也即良民的“蟊贼”。尽管大家一致认同,只有去除这些“蟊贼”,良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但在如何管理这些流氓的问题上,明末著名学者高攀龙则提出了比较新颖的看法,也即不再是除恶务尽,而是利用流氓中的首领,即那些所谓的“首恶”,由他们来管理与控制手下的党类。他的具体主张是将那些“天罡党”中的首领登记在册,由地方政府提供他们的薪禄,平时则由他们“摄其徒党”,一有事情,则再使用这些流氓。若是党类中发生诈害良民之事,也是惟首领是问。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出自明代以讲儒家正统之学为主的东林党魁之口,不能不说流氓无赖的势力在当时确实已是相当强大,以至儒家的正统人士也开始考虑如何适当管理和利用好这些势力。这当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见解出自东林党人士,也将促使我们对东林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阶层作出诸多新的评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流氓团伙与组织的形成 / 471 -
既然号称“打行”,那么必然以殴人为专职。打行中人有时也被称作恶少年,他们群聚殴人,一人不逞,就呼集同类进行报复,不残伤他人决不罢休。打行中人打人也有独特的方法,内部转相传授,秘不告人。他们打人,或胸、或肋、或下腹、或腰背,可以做到定期让被打者死亡,或者被打以后三月死,或者五月死,或十月、一年死,不会出现差错。时间一久,如果有人以杀人告理,但早已超出期限之外,这样也就不用抵命。所以打行的同党胆敢跳梁市肆之中,市民只好“摇手而避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打行与青手
> 全部原文摘录
中国流氓史(修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专访陈宝良:中国历史上的流氓及其演变
前不久,著名明史专家陈宝良的《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明代妇女生活》先后面世。作为明史研究的中坚学者,陈宝良的多部明史研究著作都饱受学界关注。 与其他著作相比,《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稍显特别。本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流...
(展开)

“流氓”的内涵与流变
1979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其中设有“流氓罪”,意指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破坏公共秩序以及其他情节恶劣的行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尤其是严打期间,流氓罪成为了一个使用特别广泛的刑罚手段。尽管1997年修订《刑法》时...
(展开)

流氓:尽人事,听天命
随着时间推移,话语词汇都会提炼或变迁,很多现意与本意都会有很大差别。陈宝良老师针对“流氓”这一词汇,进行了历史性的爬梳,从不同时期分别展开讨论对其变迁和其他群体区别进行研究。 作者认为,如今语义上的流氓,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被称为“惰民”。且出自典籍不同,其...
(展开)

当代无籍之徒,看古代无籍之徒
这本书刚看到书名就很感兴趣,瞬间想起王学泰老师的游民系列,所以书刚出来就赶紧看。看了前两章,感觉这本书可以称之为《水浒前传》,书中介绍先秦那些的游侠,和后来的水浒梁山好汉一脉相承。再看两章,感觉应该叫“古惑仔简史”,因为这本书讲了很多古代古惑仔的事。等看到...
(展开)

流氓意识,一个严肃问题——《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编辑手记
《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是2022年编辑的最厚的一部书,16开,总计652页,终于在岁末与大家见面了。 从秋到冬,厚厚的书稿在办公室与住处之间往返,经历过数次不定期的被动居家。 这是一个值得向扛住了生活的人们致敬的年份。 (此处省略2022盘点列举)……那些自以为是的...
(展开)

“无籍之徒”:我们从不关注这一群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常说“寒门出贵子”其实在古代势力较低的世家或是名门望族没落了才叫寒门,按我们现在说的无房无地的贫寒人家,在古代叫无籍之徒,也叫流氓。 “无籍之徒”是指那些没有在户籍上登记的游民,他们或闲游于本地或奔走他方,就以闲游为专生。 《无籍之徒》这本书从野史笔记到...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请问修订了那些内容? | 来自悠悠球 | 2016-03-10 21:01: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2)6.9分 13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7.5分 137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CE cases (冷艳句)
- 史书 (豆友AJbKCbObh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流氓史(修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 2020-04-04 18:24:58
补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诞生于新文化史盛行的年代。不得不感慨陈宝良教授的文献功底还是高啊,将散见于各处的史料串联成一部“流氓通史”。但问题也在于此,长于叙述而问题意识不足,更像是为了紧贴热点而作,甚至有过于猎奇之嫌。
0 有用 泥巴叔叔 2023-05-16 00:38:52 北京
书名比内容有趣
1 有用 盒饭很硬 2015-02-14 10:32:46
作者文笔真好,
0 有用 无知无智 2017-10-10 18:30:22
读这本书就是为了确认一下郭德纲相声里的天津混混儿是真事吗~
2 有用 三清喵 2020-03-27 15:39:33
迄今国内对中国古代流氓文化探讨最为系统的一部论著。与同类型的“侠客文化”、“游民文化”相比,此书材料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完善,结论更为公允。根据作者的提示,宋代是中国流氓文化的一大急剧发现时期,可惜这一部分内容较少。譬如,其讨论的明清僧道流氓化,至少宋代已有。如今治宋史者多喜大谈宋代经济文化是“造极之世”,却对流氓文化的承前启后鲜有涉及,无知抑或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