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原作名: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in the Modern Novel
译者: 韩子满 / 刘戈 / 徐珊珊
出版年: 2013-6-6
页数: 460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辉书系:雷蒙·威廉斯作品
ISBN: 978710009842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文学中有关乡村与城市的种种论断和描述,对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错误的乡村观念和城市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作者集中驳斥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指出这些观念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历 史事实,还是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显示出昔日的英国农村充满了苦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简言之,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重的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类必须抵抗资本主义。
全书共二十五章。第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文学中有关乡村与城市的种种论断和描述,对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错误的乡村观念和城市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作者集中驳斥了部分学者所坚持的“消逝的农村经济”、“快乐的英格兰”、“黄金时代”等缅怀旧日农村的错误观念,指出这些观念只是作者的想象,无论是历 史事实,还是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显示出昔日的英国农村充满了苦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简言之,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重的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类必须抵抗资本主义。
全书共二十五章。第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质,概括了历史上人们围绕“乡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指出英国经验对于研究“乡村”和“城市”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主体部分二十三章以英国文学中根深蒂固的乡村怀旧为起点,回顾了十六至二十世纪多部英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随笔等)中对于“乡村”和“城市”的描写以及有关“乡村”和“城市”观点的发展变化,并将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联系起来,揭示出“乡村”和“城市”对立的实质及其所反映的现代大都市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危机。
雷蒙·威廉斯是一个世纪来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这是他最好的著作。对于英国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而言,这是一本理想读物。
——布里·汤普森,加州大学
书中有第一手的文本材料,行文风格简明扼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书中流露出作者对其论述主题的真切关注。
——纳奥米 布利文,《纽约客》
作者简介 · · · · · ·
雷蒙•威廉斯 (1921—1988) 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知识分子和文化行动主义者”。 出生于威尔士乡间的工人阶级家庭,毕业于剑桥的三一学院。战后至1961年,曾任教于牛津 大学的成人教育班;1974年起,在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担任戏剧讲座教授,直至去世。
雷蒙•威廉斯著作宏富,主要有:《文化与社会:1780—1950》、《漫长的革命、《乡村与城市》、《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等。
目录 · · · · · ·
1 乡村与城市
2 视角问题
3 田园与反田园
4 黄金时代
5 城镇和乡村
6 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
7 改良的道德
8 自然之线
9 生为耕田命
10 圈地、公地和社群
11 法恩汉附近的三个作家
12 令人欣喜的景色
13 绿色的语言
14 城市中的变化
15 城市中的人们
16 可知的社群
17 被遮蔽的乡村
18 威塞克斯和边境区
19 黑暗之城与光明之城
20 城市中的身影
21 生存着的乡村人
22 又见边境区
23 城市和未来
24 新都市
25 城市与乡村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克雷布)心中的对比并非是以前的英国乡村与当时的英国乡村之间的对比,而是真实的写作方式与虚伪的写作方式之间的对比。从更大的方面来看,他极力对比的是田园诗歌传统和他所臆想的现实主义。P16 克雷布所正式排斥的是一种文学传统,也即新古典主义田园诗歌传统:“对曼图亚诗歌的机械模仿”。(曼图亚诗歌指维吉尔的诗歌)P17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 田园与反田园 -
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景色一直很直接,近在眼前:就在城市的城墙外面。赫西俄德的黄金时代和现代人的铁器时代形成对比,一直是种神秘的记忆,在那时劳动是必需的,并且受到赞美。在维吉尔诗歌的某些部分发生了一种变形,风景变得更遥远,事实上变成了阿卡迪亚。P2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 田园与反田园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乡村与城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乡村与城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乡村与城市》第一章翻译讨论

郑楠:田园哀歌的神话——雷蒙·威廉斯“乡村”关键词研究

穿过怀旧和进步的迷雾 ——解读《乡村与城市》

Behind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啥时候出一个精装版啊? | 来自Libertango | 2019-01-19 23:24:25 | |
编辑似乎不该犯这样的错误 | 来自剧旁 | 3 回应 | 2013-10-09 19:06:42 |
看起来不错 | 来自豆米 | 2013-07-24 13:48:27 | |
还没有出版吗? | 来自句句 | 1 回应 | 2013-07-08 10:55:2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75)9.0分 45人读过
-
Paladin (197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Spokesman Books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空间诗学 (歌尔德蒙)
- 城市书籍推荐 (到里斯本看海)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乡土中国与基层社会 (金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乡村与城市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romobabel 2014-05-23 23:17:48
译笔很好,不过实在是有点读不下去,一者好像现在不太有心细细品味文学作品了,二者这些作品确实没有读过,第三那是一个可能会变近但现在还很遥远的国度;第四,这书成书年代毕竟太早,说起革命来……哎,我觉得我要慢慢向右派靠拢,走所谓中庸务实路线,可是这样真的好么?
1 有用 暮兮云 2020-05-22 10:26:11
以文学文本为基底、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念为线的英国城乡社会史。阅读过程并不轻松,前半部分时空和语境的陌生让人一度要弃坑;后半部分渐入佳境,感谢跨越国界的资本主义让全世界变得相似。作者指出了城乡观念的历史性(historicity)和相关性(relationality)。历史性意味着,任何对城市与乡村的认识都要放回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予以理解。任何试图抽象地定义两者“本质”的工作徒劳甚至有害的。相关性... 以文学文本为基底、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念为线的英国城乡社会史。阅读过程并不轻松,前半部分时空和语境的陌生让人一度要弃坑;后半部分渐入佳境,感谢跨越国界的资本主义让全世界变得相似。作者指出了城乡观念的历史性(historicity)和相关性(relationality)。历史性意味着,任何对城市与乡村的认识都要放回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予以理解。任何试图抽象地定义两者“本质”的工作徒劳甚至有害的。相关性意味着,城市或乡村的历史是无法独立书写的,各自的社会经济过程在相对关系中才有更完整的意义。即使在空间上最隔绝的时候,居住在乡村或城市的人们也从未停止对内的审视和互相间包含复杂情绪的凝望。结论对苏联城乡模式的失望和对中国路线的肯定,带有强烈的七十年代左派的浪漫色彩,但或许其中也有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 (展开)
2 有用 猞猁 2013-11-16 20:45:55
花了较长的时间才啃下来。最近都或刻意或无意地看了些英国文学相关的论著,文学这块我是门外汉,特别是欧美文学。英国知识精英反城市应该是有些传统了,我看有人追溯到尼采。其他不论,雷蒙德有个观点我不大认同,他认为城市的一个象征意义是作为圣城,既上帝之城的宗教信仰。如果查阅《圣经》的话就会发现城市最早是作为罪恶的形象出现的,而这种罪恶的形象又是与人之恶相互呼应。耶路撒冷最早也被描绘成一座糟糕、堕落且无救的城... 花了较长的时间才啃下来。最近都或刻意或无意地看了些英国文学相关的论著,文学这块我是门外汉,特别是欧美文学。英国知识精英反城市应该是有些传统了,我看有人追溯到尼采。其他不论,雷蒙德有个观点我不大认同,他认为城市的一个象征意义是作为圣城,既上帝之城的宗教信仰。如果查阅《圣经》的话就会发现城市最早是作为罪恶的形象出现的,而这种罪恶的形象又是与人之恶相互呼应。耶路撒冷最早也被描绘成一座糟糕、堕落且无救的城市,而不是现在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
18 有用 辄馨 2013-07-28 15:55:03
虽然内容比较拖沓,看得人很没耐心,但是威廉斯的洞见不可磨灭——纯净自然的乡村和肮脏堕落的都市的对立,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这只是(贫穷的/或者说无法在社会变革中赶上趟的)文学家们自己安慰自己,塑造的某种想象。雷蒙.威廉斯:屌丝们,表YY了!
0 有用 小羽贯众 2013-10-22 22:00:46
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对乡村与城市的种种想象,都与资本主义的进程息息相关。
0 有用 马庄 2023-04-13 23:02:03 山东
文学再造或发明乡村传统。
0 有用 Augers 2023-04-07 22:37:56 江苏
读过最好的书,视角广阔,论据充分,问题意识清晰,人文关怀深刻。
0 有用 非如此不可 2023-04-06 17:21:27 湖南
大三上的时候就开始读了,因为对英国文学不甚了解——而此书又是对英国文学中城乡书写的分析,读了一些就弃书了。从寒假开始重读,断断续续今天终于读完了。很有收获,也很受触动。在我看来,威廉斯并不能算作一流的思想家,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学者——从自我的困惑出发,紧贴着时代思考,对真实的历史的探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认清现实,定义一个充满张力的“现在”。
0 有用 沧浪之江 2023-03-14 10:51:50 广东
小学生水平习作与城市学政治学百科内容的复制粘贴与占全书近半篇幅而未得到任何有效分析的各式原文。
0 有用 豆友gB4s4knb9s 2023-03-04 00:19:25 广东
对于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城市进步主义观的批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