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蕖留梦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小城鱼太郎 2016-04-24 13:19:32

    实在是好,温柔坚忍,偶然糊涂也只让人觉得亲近。能一路逢凶化吉真好,世界总算没有辜负她

  • 9 大甜甜~~ 2013-09-16 13:37:40

    还可以稍稍剪裁一下。叶嘉莹始终不愿意提自己的婚姻,看来真的是有难言之隐。大半辈子走下来,守住了乃师顾随先生的家法,也算是不容易了。唯可惜基本囿于老师的套路,即便是顾先生在世,只怕多少也会有点遗憾。里头对北师大谈得极少,我猜她肯定是不满意当年北师大仗势吞人的。

  • 3 金箍棒棒 2015-11-30 03:55:32

    叶老师是一个没有温柔乡的女英雄

  • 4 fanneyfly 2013-08-18 23:23:22

    意外发现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之渊源

  • 1 欢乐分裂 2020-08-10 21:32:48

    3.5;正如迦陵先生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通篇可见的赤子心着实令人感动。师承顾随,汲力于《人间词话》,共鸣于《诗词散论》,在前人先辈师门的熏染之下,大半生孜孜不倦投身于推广普及中国古典诗词教学,将词体的美感特质称之为“弱德之美”,并谨以此作为人生行事之铭——身处风云变仍葆有人格与品德,仍始终抱有操守,这种源自儒家传统的情怀既贯穿于她自身创作诗词之路,更时时见诸于评论导赏中;尤以划分出三个阶段让人激赏——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并结合大量实例说明,可谓深入浅出之典范。诗歌研究不仅是先生终生追求,更是颠沛劳苦之余的心灵抒怀与纾解痛楚的避风港,一生幸得诗词庇护,“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因口述之因,重复段落较多,且不少篇幅过于“教学”味。

  • 4 鸣北 2015-12-28 23:13:21

    真的是没有想到最后叶先生最后谈到自己婚姻的不幸福,所以没有感情而靠仁德支撑的家庭真的可以吗?想到曾经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位爱读书、教人写诗的姐姐,被不学无术的丈夫鄙夷,真是可怜……叶先生还谈到男性诗人是“诗言志”的,而女性诗人可能终究更多关注的是感性的层面吧。但谁又能说女性的关注就不值得关注呢?不过,叶先生的温顺坚韧真的让人好佩服和感动!

  • 2 蝶飞 2013-08-31 13:26:41

    叶嘉莹之于顾随,陈丹青之于木心

  • 1 Adiósardour 2014-12-29 16:23:27

    记有着更为生动的细节。从她的口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情意生动的师者形象,也可以详知顾随如何指点她诗词创作的桃源迷津。顾随也许是私意特殊看待的缘故,爱以清隽可爱之语赞叶嘉莹,称其为“清才”。顾随讲解词曲,温润如玉,诗作也清厉恬静、和润深远,颇有“古人风致”,让人低回。在当下中国,古典诗词的边缘化不可避免,以至于护法者的薪火相传,成为世纪头等大事。叶嘉莹回国之后,传道授业固然是她的人生常态,她于温婉的情致中,重申了自王国维以来的诗词阐释传统,并构建了王国维—顾随、缪钺—叶嘉莹的词学谱系,沾溉来学于无穷,是不消说的。但她倾力于诗词的诗性解读,提倡古典诗词的推广,更是她一心要做的大事,也成为她重要的精神仪典。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 3 sleepy Mia 2019-09-17 02:32:42

    不是说叶先生不好,小时候看她的书,写得是很好,朴实平淡殷殷谆谆,但总觉得略略无聊,谈不上喜欢。看了自传之后感觉她大概就是个朴实平淡的人,大概也是个略略无聊的小姐姐,一路努力长大,变成略略无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 3 海德威 2014-06-03 18:32:20

    贯穿着一股超越一切波澜的泰然。

  • 0 愚公 2015-09-04 12:41:53

    很早之前就读过叶嘉莹的《我的诗词道路》,虽然是序跋集,但是总是鸿雁留痕,保留了不少往事与回忆。这部书是根据她口述完成的回忆录,很明显她老人家不大愿意谈自己的生平身世,更多谈的是朋友和诗词世界。学者本就是书斋里的一生,如果人生波折很多,估计也会对学术带来影响。文章很平实,个人认为应该再删削编辑一下可能会更精练。

  • 1 企鹅打打滚 2013-10-14 09:08:03

    “风雨逼人一世来,一生几度有颜开。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每次遭受人生挫难,都是叶先生在不断给我力量。这次,也是如此。

  • 1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0-11-06 09:08:13

    昨夜西池凉露满,独陪明月看荷花。真是非常温柔敦厚的人,深于诗教也。顾随-王国维-缪钺,她的学术道路倒是非常顺利,或许是一种补偿。内心光明的真诚的人。

  • 1 撄宁 2016-08-04 14:00:26

    先生自谦说「余虽不敏,然余诚矣」,先生其实既敏且诚,当今也许再难有这样的风度。

  • 0 乌鸦嘴事务所( 2014-10-29 18:57:09

    2014-06-13本以为谈诗忆往大概就可以很快翻完,却在多处停顿下来。无论是迦陵先生一直强调的从词到人的“弱德之美”;还是谈及自己读诗词写诗词教诗词的根本动机;抑或是归纳起来迦陵先生其实是个诗词宅,外物对其的触动往往不及一句诗词带来的感发强烈(笑)……「一世多艰,存心如水。……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欲化鹏飞,天风吹动框波起。」

  • 0 木南 2013-06-14 11:48:50

    以前听过叶老师的一次讲座,把自己的诗词和人生经历穿插来说,所以这本书读得要快些。。

  • 2 米豆 2013-08-17 07:26:41

    太多篇幅用来啰里八嗦地阐释诗词了,前后重叠处也不少,叶氏风格如此,记录者也缺少剪裁能力。对现代人某些旧诗的阐释还有些意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