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画像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Sarcophagus 2015-09-19 21:45:25

    真经典,假难读。史料排山倒海,理论螺旋上升(阅读顺序可遵译者封三建议)。定价高却不能尽见对理解内容极重要的高质图版,甚憾。三学者四年译校,词汇出色句法一般,社科专名、巴黎地名乃至欧仁·苏级别人名屡误。注解繁复多有乱译。索引细致惜未排序倒置又删外文,遂成废品。

  • 9 Peter Cat 2013-07-14 15:15:51

    首先,这是一本值得每个艺术史专业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其次,这是过于痛苦的阅读体验,文本本身的晦涩和不确定性并非是译者的问题,而是作者本身文风所致。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研究是极具启发意义并且能带来大量知识,但是对于这样的写作手法,我持保留态度。

  • 3 malingcat 2014-01-02 21:08:07

    只剩一个赞字!当然,作者感情丰沛,理论丰富,景观与消费,政治与美学,写得汪洋恣肆,需要有耐心仔细跟随。

  • 2 冰糖花木鱼 2014-05-24 14:23:44

    画和历史,画和阶级。印刷质量有待提升。

  • 2 斐君 2014-10-27 11:11:18

    鉴于目前在补课阶段,TJ 克拉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社会学如何可能,结合我导的思路,目前的艺术批评实践其实必须要进入到语境之中,纯粹形式主义的批判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本书尽管叙述精彩,特别是对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部分,我大致可以理解克拉克认为的印象主义画家绘画语言转向的社会学背景(的确破有说服力)。然而,对于马奈的名画《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以及《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来说,除了对阶级的分析之外,似乎我们也要留意到,这三幅画中作为核心人物的女性对观看者的凝视,究竟意味着什么?克拉克在这里的叙述略显含混。此外,从绘画“走向平面”的趋势和阶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正如沈语冰所言,克拉克的推导也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 1 艾弗砷 2015-07-31 23:25:25

    不过瘾。只说了1960年代艺术家创作对象的改变(新巴黎景观和新劳工阶层),没有讲现代世界对观者视觉接受方式的影响,也没说对艺术的呈现方式的影响。60年代,奥斯曼男爵的巴黎改造计划还没完成,伴随拆迁的是社会结构的巨变,无产阶级被排除在主城区外,主城成了阶级划分模糊的地方,但不久,小资产阶级(城市新劳工阶层)文化就因其庸俗的可复制性,跟新巴黎的特点若合符节,成了巴黎阶层的主流。小资产阶级通过挑明与无产者的差别确认自身,以至“连娱乐都成了引人注目的姿态”。曾构成旧巴黎趣味的偶然性被整齐划一的单一性取代,公共生活设施侵入生活的私密领域,明码标价的百货大楼终结了消费的私密性,生活成为“与陌生人一起娱乐”。巴黎和陌生的巴黎人成了一种景观,成了与自己无关的观看对象,一切都是快速行动的印象,而意义渐渐模糊。

  • 1 离净语 2015-06-08 01:33:17

    看来大家都同意:是好书,但是为什么写的这么诘屈聱牙

  • 2 Philosykos 2017-03-02 16:15:42

    “现代生活的画像”说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悖论。它的悲怆与欢愉并存于它与“现代生活”之间既归属又疏离的距离感之中,印象派画家逗留在现代生活的肤浅处,但这种肤浅自有其深刻性,使其部分地摆脱景观的同谋,承载一种批评性探索。较之于纯粹的图像内部的平面性或视觉性分析,这种写作才过瘾。

  • 2 慈斯基 2017-09-18 22:49:07

    贡布里希认为,只有首先依赖现成图式,再由情景逻辑压力予以修正,图画才有可能再现对象。克拉克的意思是,画家从现实出发改变惯例,现实才能在图画中有所反映。由此又不免联想到文学。理论上并不难懂,但艺术社会史作为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最后一定得回归其为对艺术本身有更深入理解上。

  • 1 阿根廷狸猫 2013-08-26 13:56:42

    翻译一般,印刷很次。看在它是一本名著的份上,我还是花了吐血价买了回来。。

  • 1 玻璃蝉 2019-01-16 15:26:01

    史料和插图扎实仿佛是蛋糕大厦的写作,相比于幻想的考古学自然好吃。

  • 2 Rapheal 2018-06-01 01:29:12

    带着悲情的艺术社会学,畅快淋漓的福柯式考古,印象派的这一页徐牵扯开了五光十色的现代性折扇。选择的画作虽可谓是最著名的印象派杰作,材料剪裁引用之下,使人见之辄惊。大卫哈维、塔夫里、德波、乔纳森克拉里等等的阅读之后,终于走到艺术和图像门前,可谓机缘巧合。

  • 0 小p 2019-07-07 23:25:45

    这本书的大多数内容既没有深奥的社会学理论,也没有讲解马奈的作品,全是非常直接明了的社会史。但这些社会史的内容和马奈的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我个人觉得没说清楚。我只能承认没有看懂,当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人创造的学术理论,凭什么可以解释创作者在特定作品中的创作动机。

  • 1 看不见的城市 2014-12-11 21:00:07

    写得很是不错,连我这样的绘画白痴也看得津津有味,马奈以及追随者或许没有那么完全、彻底地呈现并描绘现代性,不过克拉克选取的十八世纪后期这个工业发展、城市结构、阶级流变的时期,借助印象派的画作来阐述现代性的表象与生成,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唯一的缺陷是可能由于篇幅的关系,太多的论点与阐释未能深入与拓展下去。。。至于图书本身的质量方面,黑白印刷的图片非常悲剧,可能的话还是建议自己搜彩图来看~

  • 0 柏拉不图 2013-09-06 10:52:36

    这本书为印象派绘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印象派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而本书则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印象派绘画和19世纪中后期巴黎现代性进程的关系,史料非常翔实,光注释就有100多页。不过本书看起来也有点难度,建议按照书后译者推荐的章节依序来看。

  • 1 Moly! 2020-01-27 18:07:34

    似乎老师文笔更棒 :)

  • 0 Rhine 2016-02-04 14:20:24

    拿起放不下的书 严格按照译者建议的读书顺序阅读 虽然理论层次在逐步加深 但是对于内容的理解却在逐渐清晰 作者写作小心 严谨 细腻 难免在阅读中会迷失 译者的后记刚好将部分厚厚的云雾剥开 实为点睛用心之笔

  • 0 油尖旺大母0 🌈 2014-03-27 22:25:40

    看了第二章,觉得非常好!

  • 0 DCC 2014-12-01 17:43:37

    拖拖拉拉看了1/2弃了,原文不知如何写的,总之翻译过来各种艰涩,满眼就是作者在那里BLA BLA BLA……不过也许这种类型的书本来就不是给我这样的外行人看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