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演义》的原文摘录

  • (P2)写作六要,其一是选择…… 春夜宴桃李园,诗人选择了作诗最好的题材,发抒情感、呈露才华最好的机会。单看题目就花团锦簇,一年好景君须记。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09:15:55
    —— 引自章节:1.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P5)物质有体积,着重空间感,所以说“逆旅”;生命有长短,着重时间感,所以说“过客”。这是达观,不是悲观。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09:15:55
    —— 引自章节:1.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P6)艺术就是接受限制,战胜限制,他办到了,人生也是接受限制,战胜限制,他没成功。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09:15:55
    —— 引自章节:1.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P9)文章开头,铺展天地光阴的大远景。然后换中景,具体呈现春天的花园。接下来以花园为背景,介绍现场人物,仿佛近景及特写,层次井然。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09:15:55
    —— 引自章节:1.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P14-15)序中每一句都围绕着题目发展,紧密圆润,如一颗颗晶莹的明珠,而笔势一转再转三转,宛如珠走玉盘。…… “做”文章就是发挥主题、组成主题,对主题既有离心力,也有向心力。没有离心力,文章如湿手抓面;没有向心力,文章就成了无缰的野马。李白此序,维持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均衡,由圆心延伸半径,围绕圆心画成圆周,在这方面是难得的范本。 ……今人,尤其是爱好写作的人读古文,最大的企图使吸收他们的技法,追慕他们的风格,锻炼自己的作品。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09:15:55
    —— 引自章节:1.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P19)这篇文章以记叙开始,记事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都交代清楚,简明生动。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10:06:02
    —— 引自章节:2.王羲之:兰亭集序
  • (P20)骈体句式……可以造成开阔的气象……本文篇幅虽小,格局却很大,跟这种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10:06:02
    —— 引自章节:2.王羲之:兰亭集序
  • (P26)读前人的诗,诗中的感情总是“没有快乐,寻求快乐,享有快乐,失去快乐”,每个人的诗大致相同。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10:06:02
    —— 引自章节:2.王羲之:兰亭集序
  • (P28-29)王羲之道出文学作品既要有特殊性,又要有普遍性。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一人有一人之文学……这是特殊性。文学作品诚于中,形于外,修辞立其诚,言为心声,古今一致。今人可以与远古作家同其悲欢,今人的作品可以留待后世知音,这是作品的普遍性。只有特殊性,流传不远;只有普遍性,流传不久。 全文时骈时散。首尾文气舒缓,用散文句法,中间张力饱满,气象开阔,用了许多骈文句法。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6 10:06:02
    —— 引自章节:2.王羲之:兰亭集序
  • (P35)文章有节奏,这篇是最好的范例。节奏是音乐术语,指声音的长、短,高、低,快、慢,轻、重。纯粹就形式而言,一首乐曲是声音在这八种变化之间的组合。我们的语言文字也有声音,每个字、每个词的声音也有长、短,高、低,快、慢,轻、重之不同,作家修辞造句,纯粹就形式而言,很像音乐家作曲,因此也有节奏的要求。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8 09:52:51
    —— 引自章节:3.苏轼:前赤壁赋
  • (P53)写景的句子整齐,似骈;叙事的句子不整齐,似散,充分发挥骈散结合的优势,节奏也因之变化灵活。文章多处用一连串短句展开,然后用一两个长句将此一小段收束,短句节奏快,长句节奏慢,好像刹车前减速慢行。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8 10:07:52
    —— 引自章节:4.苏轼:后赤壁赋
  • (P60)如果你多次做一件同样的事情,如果每次都要写一篇散文,怎样写才可以避免重复?……学东坡!每次找一个角度,选择一个重点,如此,每篇题材不同,文章推陈出新。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8 10:07:52
    —— 引自章节:4.苏轼:后赤壁赋
  • (P63-64)文章以小故事开始,吸引读者看下去。…… 这种小故事要情节简单,字数短小,有趣味,使读者第一眼就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也可以说这是“赢在起跑线上”,报纸、广播、电视,常常对他的作者提出这一类要求。经常演讲的人平时都注意搜集小故事,以备不时之需。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8 10:11:17
    —— 引自章节:5.苏轼:范增论
  • (P79)开篇先说一套理论,建立一个原则,高举一个标准,然后拿这个标准去衡量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批判是非对错……相同的题材,不同的写法。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34:36
    —— 引自章节:6.苏轼:晁错论
  • (P82)评论历史人物,要把受评的人和事介绍出来,竖起箭靶射箭。事情必须说明白,但文字必须简短,作者必须受过这样的训练。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34:36
    —— 引自章节:6.苏轼:晁错论
  • (P93)前贤写作,在一篇文章里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字,除非出于特别的设计。这篇文章开头说,“杭州有卖果者”,以后表示“卖”的意思,换成市、售、贸、取,甚至“鬻”。今天写白话文,原则上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57:21
    —— 引自章节:7.刘基:卖柑者言
  • (P95)古人做文章,最长的一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写作技巧最值得观摩的一段。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57:21
    —— 引自章节:7.刘基:卖柑者言
  • (P97)刘基借用了卖水果的人那张嘴,把自己要说的话讲出来,这个方法叫“假托”,现今白话文学叫“代言”。写文章本来是自己说自己心里的话,可是有许多话不能说,“代言”是自己不说,找个人替我说,这样一来,题材就宽了,文章的变化就多了。…… “代言”的高级发展是创造人物,代言人有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了。像莎士比亚、曹雪芹,创造了那么多人物,这些人物的个性和意见互相冲突,你很难再说究竟哪个人物是代表他。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57:21
    —— 引自章节:7.刘基:卖柑者言
  • (P101-102)前贤留下三个术语:凤头、猪肚、豹尾。凤的头部小,尖锐,文章开头要简单明快,切入主题。猪的腹部容量大,精华都在其中,文章中段要扩张、发挥,把主题完全呈现出来。豹的尾巴很短,但是有力,文章结尾最好戛然而止,切忌拖泥带水。…… 《卖柑者言》符合所谓三集中:时间集中,两个人一场对话,没有打断;空间集中,自始至终没有换地方;人物集中,两个人面对面,没有换角。凡是三集中的题材,大都适合用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09 08:57:21
    —— 引自章节:7.刘基:卖柑者言
  • (P111)苛政琐碎百端,柳宗元找到一个尖锐突出的代表,由它摇撼人心,以概其余。文学作品借少少表现多多,文学作品不要一览表、大事记。 (查看原文)
    猴子 2021-08-10 09:16:47
    —— 引自章节:8.柳宗元:捕蛇者说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