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火焰-1815-1915年的报界与国运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哪吒男 2015-11-24 15:23:42

    最后一段看得人浑身鸡皮疙瘩。唐群英的故事太适合拍成电影了,让闫妮主演,秒杀梅丽莎·麦卡西。

  • 0 彦宥彬 2022-02-21 11:39:37

    好看的,那个开风气之先的时代的新闻界弄潮儿的故事,一点都乏味,活生生的。

  • 0 伊右子都 2021-11-16 10:15:04

    一本通俗易懂的好书。作者用短短三百余页,勾勒了1815—1915年间的中国报界。一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百页文字,仅仅能在浩瀚无垠的材料之海中择取点滴。有所取,必然有所舍,取的虽是耀眼的焰火,但终究寥寥,大多数材料还是如历史本身一般沉默。作者在跋中说“观念的价值在于传播”,作者对材料的取舍,实际也是是传播自己对媒介的观念与思想。至于读者能从中读出什么,本身也是取舍。对于我,那环境险恶的一百年间,那些在纸上跳动的火焰,用宋石男的话说,分明就是自由在为自己寻找出路。我确凿相信,铁幕营造的“家园”终究不会永远拘住每一个人,因为自由就像死亡,人不可能访问了死亡,然后再回来。是为纪。

  • 0 潘晓婷 2024-03-23 18:31:44 吉林

    沾满油墨的文字,就是纸里包着的思想之火、观念之火。那些报纸与报人,他们本就是活生生的存在,可不是只被供在新闻史教科书里的“神”。

  • 0 彭阿轩🌈 2023-01-28 18:31:40 河南

    透过报业看历史。历史就是这样,交错在一起,人与人间总能扯出点联系来,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 0 🐟mo 2023-01-11 17:50:26 贵州

    一本极好的历史书间距了纪实与可读性,本书并没有概览的说谁是创始人,创建了x报,而是从第一位传教士身世说起了他的故事,而后提到了影响报界的每一个人的故事,虽然不免有编撰的部分,但许多地方都据实引用原文,看起来可性度颇高。 另外每本书都不免有作者的观点在里面,但本书作者颇为赞同‘新闻人不该有立场,只该有事实’这样的观点并身体力行,努力不偏向任何一方,即使提出观点也并不强求说服读者,很让人有好感。 ps:知道了中国革命后搞女权第一人唐群英,长见识了。

  • 0 智术师 2022-08-24 20:43:11 广东

    一部关于晚清民国报界的通俗读物,内容尚可,文笔流畅。

  • 1 风寒如雪 2014-10-11 22:55:36

    很好的新闻史读物

  • 0 白鹿青崖 2019-12-25 16:53:36

    故事性很强的新闻史读物。作者行文不太严谨,有些妄断,时有网络用语,甚至有些引号里的文字也是编的,读者自行判断即可。至少比马工程教材亲切鲜活得多。

  • 0 子狐 2021-01-19 11:04:55

    中国新闻史正篇外的杂谈逸事小集。考研那年背下的字字句句,王韬、梁启超、章士钊等人更加鲜活淋漓,史量才、成舍我、张季鸾也因一句话从记忆里翻起。离开校园两年有余,虽未投生新闻事业,但此中思想的星芒一直在心中闪光。

  • 0 老欧 2020-01-10 14:49:50

    挺好,大阴阳师

  • 0 Eleven. 2019-09-17 16:27:02

    野蛮政权无需讨好民众,它用暴力建立政权,也会在暴力中灰飞烟灭。在权力更迭的活塞运动中,普通民众就是历史的人质,像草一样沉默地活着,像草一样在沉默中死去。 没有人能说清在大火中发生的故事,悲惨的也好,壮烈的也罢。

  • 0 婷婷 2021-11-27 12:18:05

    与其说是报业史,不如说是报人故事

  • 0 广东烂仔爱卷袖 2018-04-25 12:28:55

    中国新闻史入门书,从这本书开始的话,感觉就没那么困难了。

  • 1 海月少女 2015-11-21 10:15:36

    百年报界和百年国运,相爱相杀啊,风趣的语言,幽默的文风,比教科书有趣,读完之后大叹当时报人的不屈,不管是慈禧禁报还是癸丑报灾,总有人会在夹缝中寻求生机,若看现在之报人,新闻理想何在,空谈专业主义,但依旧有人在争取最高限度的言论自由那便是最好的了。

  • 0 引杯长 2019-09-14 15:44:12

    想起小时候读的报纸专栏,写得活泼灵动,又兼顾了历史的分量,四两拨千斤。细节丰富,有些地方笔法不错。

  • 0 🎾🎾🎾🎾🎾 2015-07-01 15:54:16

    作为故事趣味性很足,而且也能兼顾深刻性,把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矛盾描画的很发人深思,但是有点不好就是专业性还不足,没有在新闻这个学科内挖掘太多深度

  • 0 玫瑰堂骑士 2021-08-27 00:38:49

    头重脚轻,前面半本不错,到袁世凯往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零星的全是人物轶事。最后唐群英那块直接写桃色新闻了,太low。没思路可以结尾了,何必凑字数。

  • 0 郁黎 2014-11-06 15:13:16

    一段历史都是由无数鲜活的人构成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