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国内第一本真正回到德语文学传统中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nman”专著。ps,换成修养小说还是不适应。
谷裕老师的著作每一本都是精品
绝佳的专题研究。通过经典文本研究了德语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的流变。修养小说本身具有一种线性的时间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在现代主义之前是遵循着目的论有机整体论的原则,成为某种更高层次的形而上学的注脚。个人的成长就成为了象征意义上的精神成长,时序也相应地与救赎历法、堕落-得救周期等等相配合。这在浪漫主义者(如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那里还有明显的表现。歌德成功地把世俗性与观念性结合,从而缔造了修养小说的典范。20世纪的修养小说则是一种颠覆与反讽,可是即便在曼那里也仍然存在精神-世俗的对位法。
“德语小说研究三部曲”(加上《现代市民史诗》和《隐匿的神学》)至此完成
出炉啦
棒棒棒
补标,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书,搭建起了Bildungsroman从歌德、诺瓦利斯、戈特弗里德·凯勒至托马斯·曼的整体框架。
关于德语修养小说的前世今生。Bildungsroman是最有德国特色的小说形式之一,以往一般译为“成长教育小说”,谷老师的新译法能透现出更多历史渊源,尤其是修养小说与德国市民社会的先天血脉关联,以及修养小说预设的个人全面修养理想的乌托邦性质。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始终围绕着具体的文化史及思想史语境来解析这些德语经典名著。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梳理很详实,对《帕西法尔》《痴儿西木传》的阐释紧密联系神学,对浪漫派作家作品的读解稍显单薄,对施蒂夫特《晚夏》里和谐宁静节制平衡的神性秩序生活观的评述很有说服力,不过最有教益的当属对托马斯·曼关于生与死、反讽、精神与生活、战争与人道的思想的概述,以及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里的现代性危机图景及其历史逻辑。
框架传统:下定义、划分类型、基本特点 后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文本细读 不得不说老师的功力是勤恳的结晶 14篇细读随便扯扯都可以发核心的程度 很厉害 受益很深
挺清晰的。//文本留待我读完《没有个性的人》之后再来重刷。要是这个排版再美观一点就好了,眼睛痛。
首次接触德语词Bildung是在阅读特里·平卡德《观念论的遗产》一书中,写作课程论文需要,顺藤摸瓜接触到谷裕老师的研究。Bildung是德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一个富有多重意蕴的人文理念,我们可以从三种角度去理解:一是对人格的“塑造”(Formung),二是对人的“教育”(Erziehung),三是指代人的全面有机的“发展”(Entwicklung)。汉语译界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词汇,有“教育”“修养”等多种译法,“修养”这一译法的好处是在儒学工夫论的意义下进行使用与Bildung的契合度更高。
对“修养小说”在德语语境中的梳理很清晰。不过具体到文本分析的部分总还有点儿拼拼凑凑的文献综述味儿。
德语语境下的成长小说研究,语境研究很赞。bild词源“图像”,修养即是按照原初图像去塑造。谷老师强调德语修养和儒家修养的相似性,私以为启蒙主义教化论的朝向普遍理性提升和儒家心性论的明心见性还应存在更复杂的区别与辨析。
四星半
这本书应该大声地给满分。虽然我不赞同“修养小说”的翻译,但这个问题确实太难太大了,很难说清楚。这本书是做学术的榜样之书。
写文论论文用到了,真的非常好看,不觉得是在读文献,更像是开启了鲜为人知的大门。
国内目前关于德语修养小说研究的经典之作。
这本梳理得很清楚,分析层层递进,有一些独到的想法,准备重读第二遍。
非常好,这个山头算是做平了。常备常看。
>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2 有用 fanneyfly 2017-11-02 13:10:38
国内第一本真正回到德语文学传统中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nman”专著。ps,换成修养小说还是不适应。
1 有用 背双肩包的坏猫 2024-03-27 18:22:11 浙江
谷裕老师的著作每一本都是精品
3 有用 亞歷山大裡亞 2018-01-07 18:41:02
绝佳的专题研究。通过经典文本研究了德语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的流变。修养小说本身具有一种线性的时间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在现代主义之前是遵循着目的论有机整体论的原则,成为某种更高层次的形而上学的注脚。个人的成长就成为了象征意义上的精神成长,时序也相应地与救赎历法、堕落-得救周期等等相配合。这在浪漫主义者(如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那里还有明显的表现。歌德成功地把世俗性与观念性结合,从而缔造了修养小说的典范。20世纪的修养小说则是一种颠覆与反讽,可是即便在曼那里也仍然存在精神-世俗的对位法。
2 有用 Gabrielfan 2015-08-09 19:57:41
“德语小说研究三部曲”(加上《现代市民史诗》和《隐匿的神学》)至此完成
0 有用 尼不可 2013-07-18 23:20:45
出炉啦
0 有用 杏仁太妃糖 2022-02-11 20:14:37
棒棒棒
1 有用 樾下凌风 2021-12-05 22:25:25
补标,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书,搭建起了Bildungsroman从歌德、诺瓦利斯、戈特弗里德·凯勒至托马斯·曼的整体框架。
1 有用 冰红深蓝 2021-11-09 21:03:52
关于德语修养小说的前世今生。Bildungsroman是最有德国特色的小说形式之一,以往一般译为“成长教育小说”,谷老师的新译法能透现出更多历史渊源,尤其是修养小说与德国市民社会的先天血脉关联,以及修养小说预设的个人全面修养理想的乌托邦性质。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始终围绕着具体的文化史及思想史语境来解析这些德语经典名著。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梳理很详实,对《帕西法尔》《痴儿西木传》的阐释紧密联系神学,对浪漫派作家作品的读解稍显单薄,对施蒂夫特《晚夏》里和谐宁静节制平衡的神性秩序生活观的评述很有说服力,不过最有教益的当属对托马斯·曼关于生与死、反讽、精神与生活、战争与人道的思想的概述,以及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里的现代性危机图景及其历史逻辑。
0 有用 海绵宝宝迷魂记 2024-01-10 17:17:35 山西
框架传统:下定义、划分类型、基本特点 后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文本细读 不得不说老师的功力是勤恳的结晶 14篇细读随便扯扯都可以发核心的程度 很厉害 受益很深
0 有用 尤加利刺蝟 2024-10-13 22:43:40 广东
挺清晰的。//文本留待我读完《没有个性的人》之后再来重刷。要是这个排版再美观一点就好了,眼睛痛。
0 有用 听明轩 2024-11-09 20:55:52 甘肃
首次接触德语词Bildung是在阅读特里·平卡德《观念论的遗产》一书中,写作课程论文需要,顺藤摸瓜接触到谷裕老师的研究。Bildung是德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一个富有多重意蕴的人文理念,我们可以从三种角度去理解:一是对人格的“塑造”(Formung),二是对人的“教育”(Erziehung),三是指代人的全面有机的“发展”(Entwicklung)。汉语译界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词汇,有“教育”“修养”等多种译法,“修养”这一译法的好处是在儒学工夫论的意义下进行使用与Bildung的契合度更高。
0 有用 片.儿.川 2020-12-20 16:09:08
对“修养小说”在德语语境中的梳理很清晰。不过具体到文本分析的部分总还有点儿拼拼凑凑的文献综述味儿。
0 有用 Kukki 2025-03-23 23:23:48 北京
德语语境下的成长小说研究,语境研究很赞。bild词源“图像”,修养即是按照原初图像去塑造。谷老师强调德语修养和儒家修养的相似性,私以为启蒙主义教化论的朝向普遍理性提升和儒家心性论的明心见性还应存在更复杂的区别与辨析。
0 有用 孤独美食佳 2025-03-13 20:46:51 北京
四星半
0 有用 阿虎阿 2025-01-11 17:01:08 广东
这本书应该大声地给满分。虽然我不赞同“修养小说”的翻译,但这个问题确实太难太大了,很难说清楚。这本书是做学术的榜样之书。
0 有用 Wendy_YW 2022-01-22 18:56:22
写文论论文用到了,真的非常好看,不觉得是在读文献,更像是开启了鲜为人知的大门。
0 有用 Wim 2024-05-26 10:56:43 北京
国内目前关于德语修养小说研究的经典之作。
0 有用 修晏 2025-04-25 20:05:35 上海
这本梳理得很清楚,分析层层递进,有一些独到的想法,准备重读第二遍。
0 有用 Himmeer 2019-04-05 07:42:24
非常好,这个山头算是做平了。常备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