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琴人口述史的笔记(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nolix

    ....就会呈现出阴柔的一方面,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就让你在弹琴时偏阴 。其次呢,因为我长期身体比较弱,这种体质也影响到我的琴风,不太阳刚……下指比较干净,在这一点上我和我的老师是一脉相承的琴声也不是躁急,追求下指和用指的简洁。 我的生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状态,不喜热闹,爱独处,可以在自己的斗室坐很久,很安静。 不过独处并不是孤僻,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需要去想,去了然,我没有大多时间去应付外物。 经书自然...

    2018-04-11 09:24:26   4人喜欢

  • nolix

    蜀地古琴的风格,从唐代一直到今天,在精神上一脉相承。裴铁侠所藏的唐琴“大雷”、“小雷”,《今虞琴刊》对其评价是雄、宏、松、透。这与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情怀也是相和的。 这样的审美取向深刻地影响到我的斫琴追求,雄、宏、松、透即是曾琴的基本品质。这种风格也自会有人青睐,中央音乐学院两位古琴老师李祥霆、赵晓霞一直在用我的琴。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李凤云老师也多用我的琴,她用了十...

    2018-04-10 13:00:57   2人喜欢

  • nolix

    按杨宗稷之说,清、圆、匀、静,尚是人为,透、润、奇、古,则属天定。中国文字非常抽象,文学性的文字仅可意会。这九个字为琴人描摹出的完美“意向",如有传统文化功底并对琴音有体验然,都不难意解九德所昭示的琴韵追求。 此九德之说,的确是古琴音色的根本标准高境界,也就考验着斫琴者的音美修养。修养决定审美观。以我自己的琴学体验,古典文学底子和长期在音乐学习工作中对多种乐器的实践,共同培养了我的耳朵的辨识力,...

    2018-04-12 03:45:30   1人喜欢

  • nolix

    我曾经论述过,中原文化重礼,楚文化重巫,巴文化重鬼,蜀文化重仙,....从三星堆古蜀人,到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苏轼、杨慎、张着“西蜀自古出文宗",都有灵性浪漫主义的特征,他们之中不少是古琴大师... ...蜀中古琴有两千多年起源和开派的历史,这是无须否认的。对古琴艺术史有研究的学者很稀少,已仙逝的学长、巴蜀音乐史研究专家朱舟泽民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对蜀琴史料的收集整理,其功甚巨。 关于本土特色的琴派称...

    2018-04-10 13:04:22   1人喜欢

  • 帝归 (斗转星移)

    中原文化重礼,楚文化重巫,巴文化重鬼,蜀文化重仙

    2014-08-11 04:03:27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蜀中琴人口述史

>蜀中琴人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