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e power of now
译者: 曹植
出版年: 2013-7-1
页数: 260
定价: CNY 32.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40099
内容简介 · · · · · ·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17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
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身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17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
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身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蕴含着活生生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奇迹般地改变你的生活,而且事实证明,它已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这不是一口气读完的书,它将陪伴你一生,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我们一直都处在“思维”的控制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沦为“强迫性思维”的奴隶;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实际上,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幻象。
通过向当下臣服,我们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便放下焦虑和压力,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德国)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译者:曹植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在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
目录 · · · · ·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超越你的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恐惧的起源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终结时间的幻象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汲取当下的力量
摆脱心理时间
消极心态和痛苦植根于时间之中
在生活情境中寻找你的生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的幻象
意识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跃进
本体的喜悦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他们在寻找什么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从不快乐中解脱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第五章 临在状态
临在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等待”的奥秘
美好源自于你临在的定静之中
纯意识的实现
救世主:你神圣临在的现实
第六章 内在身体
本体是你最深刻的自我
超越字面的含义
找出你无形的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与内在身体联结
通过身体进行转化
有关身体的训诫
在体内深处扎根
进入内在身体之前,请宽恕
你与未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
减缓衰老的过程
加强你的免疫系统
让呼吸带你进入内在身体
创造性地使用你的大脑
倾听的艺术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气的源头
无梦睡眠
其他的大门
寂静
空间
空间和时间的真正本质
第八章 开悟的爱情关系
随处进入当下
爱与恨的关系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灵修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开悟
瓦解女性的集体痛苦之身
放弃和你自己的关系
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生命戏剧的终结
生命的无常和循环
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慈悲的本质
一个不同层次的现实
第十章 臣服的意义
接受当下时刻
从思维能量到灵性能量
在个人关系中臣服
将疾病转化成开悟
当灾难降临
将痛苦转变成平安
受苦之路
选择的力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九、八都是对“本然如是”(what is)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现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在情感的层面上,它又以负面情感的形式呈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你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受的苦就越多。再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 心智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它无法在没有时间,也就是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行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事实上,时间和心智是不可分的。 …… 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两者都要。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会义正言辞地宣称自己不想要痛苦。不过,仔细看看便不难发掘,你的思考和行为,如何被你设计成要让自己和别人继续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识到它的话,此一模式便会瓦解。因为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疯狂的行径,而没有人会有意识地疯狂。 痛苦之身是我执所投射的阴影,它其实会害怕你意识的光照。它害怕被发现。它的存活,依赖着你与它无意识地认同,以及你无意识地恐惧去面对那活在你里面的痛。可是如果如果你不面对它,你不把意识的光照入痛苦里,你就会在胁迫之下,一而再地让它复活。痛苦之身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看它。不过我要跟你担保的是,它是一个虚而不实的幽灵,在你临在的威力下,是不堪一击的。 有些修行的教义声称,所有痛苦究竟只是幻相,这是真的。问题是:它对你是真的吗?单凭一个信念并不会让它成真。你想让自己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意识:离苦之道 -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1 条 )



四张图带你看完《当下的力量》
-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 (1回应)
2014-03-09 21:37 17人喜欢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引自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1回应 2014-03-09 21:37 -
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 衡量你意识水平的最好指标是:你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挑战。 急躁不安的情绪,与对当下时刻的抗拒和本体意识的丧失有密切的联系。 当你将意识之光投入无意识之中时,任何无意识的事情都会瓦解。 此刻我很自在吗?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的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 事实是... (2回应)
2014-05-30 19:43 10人喜欢
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 衡量你意识水平的最好指标是:你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挑战。 急躁不安的情绪,与对当下时刻的抗拒和本体意识的丧失有密切的联系。 当你将意识之光投入无意识之中时,任何无意识的事情都会瓦解。 此刻我很自在吗?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的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 事实是,你正在抗拒本然,你将当下时刻看成敌人。你在你的内心和外界制造了不快乐和冲突。你的不快乐不仅污染了你的内心世界和你周围人的内心世界屋脊,而且还污染了与你不可分割为的人类集体的精神。我们这个地球的污染只不过是内心污染的外在投射:上百万个无意识的人没有为他们的内心世界负起责任。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与相关的人谈话,全面的表达你的感受,或者摆脱由你的思维所创造的消极观点,因为你的负面思维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 一旦你意识到你不再需要这些无意识模式,意识到还有其他我选择,而不一定要受制于一些条件反射,你就可以轻松的摆脱这种无意识了。 抱怨通常是人们对本然不接受的表现,原来我自己身上有这么多对自己的不接受和卑微感。当你在抱怨时,你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当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或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来改变这种状况,要么离开这个情境,要么就接纳它,其他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的。 你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并接受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借口,没有精神上的污染,保持你内在空间的清洁。 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尤其是当你陷入不幸之中很久时。是恐惧阻止你采取行动吗?承认恐惧,观察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完全与它共存。这样做切断了恐惧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千万别让恐惧入侵你的思维,请运用当下的力量,恐惧不敢与它对抗。 臣服不是懦弱,在臣服中有很大的力量。只有臣服的人才有精神力量。 不需要抗拒当下并且把自己投射到未来去,当你工作跑步时,全力的去做吧。充分的享受能量的流动以及那个时刻的高能量。 对过去,你的思维过程创造了愧疚、骄傲、怨恨,愤怒,遗憾,还是自怜呢?这样你不仅加强了那种虚假的自我感,而且还通过在心理上不断积累过去,加速了你身体的老化。 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如果是,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成就,你的当下时刻永远不够好,你的未来似乎永远会更好。这样就会让你永远得不到满足。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新的开始,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势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的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冲突,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生命是最主要的,生命是你内心最深刻的存在,它是圆满而完美的。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就是当下。 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万物有情。太阳、地球、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是意识不同程度的显现,都是以某种形式来显化出来的意识。 当我们谈论观察思维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一个深具宇宙意义的事件拟人化了,就是说意识通过你从形式认同的梦幻中觉醒了,意识撤离了形式。任何排他性都是对形式的认同,形式认同意味着自我,不管它多会掩饰自己。 在本体中,主体和客体融合为一。 我们要从恐惧中、从罪恶感中解放出来。这种罪恶感是你和其他人无意识的遭受痛苦的原因,因为你任由这个幻象衍生出来的假我来掌控你的思维、言语和行为。 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直接转移到身体内,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个无形的能量场,它就是代表你肉身生命力的本体。 你的本质是意识。 感觉比思考更让你接近你是谁的事实。 你只能通过自己的本体才能感受到别人的本体,这体现的就是合一,就是爱的开始,在本体的层面上,你与万物都是合一的。 真正的拯救是了解到,你是那个滋生万物的无时间、无形式的至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不是与黑暗作战,而是将光亮带进黑暗之中。 不管你是否开悟,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你在形式和身份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在开悟状态中,你就是你自己,你与你自己合二为一。你不会批判你自己,你不会为你自己感到遗憾,也不会感到骄傲,你不会爱你自己,也不会恨你自己。开悟,不会再有一个需要你去保护、防卫和喂养的自己了。你不会再有一种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一旦你放弃了这种关系,你所有的其他关系都将会是爱的关系了。 它们不正也不负,它们就是它们的样子。而当你完全接受本然,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只有更高的汕头,包括坏在内的恶。从siwei的角度来说,就有好和坏,喜和恶,爱和恨之分。 痛苦是由于形式认同而产生的。 请记住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外部事情上,否则你会遇到挫折和绝望。如果没有人类意识的深刻变化,世界所遭受的痛苦将是一个无底洞。 记住:就像你不能与黑暗抗争一样,你也不能与无意识抗争。 只有通过臣服,放弃抗拒,通过变得"脆弱",你才会发现你真正的不可摧残的本质。
2回应 2014-05-30 19:43 -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 (4回应)
2019-12-27 11:22 4人喜欢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张德芬
4回应 2019-12-27 11:22
-
enjoyguantou (终有个 结局圆满)
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的人。 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 你已经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声。 enlightenment the end of suffering 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 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2017-07-26 12:15
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的人。
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
你已经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声。
enlightenment
the end of suffering
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
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否则爱、喜悦以及平和不会持久。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于思维之外。
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事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
我们通常成为“爱"的东西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欢乐和兴奋,一种沉溺性的需求,可能瞬间就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真正的爱不会让你感到痛苦。真正的喜悦也不会转变成痛苦。
如果你要拜托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小我意识状态。
停止创造当下的痛苦并且瓦解过去的痛苦。
越是接受当下,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你心中过去的痛苦,那么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
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永远对当下说”是“。有什么比对已然存在的东西进行内在的抗拒更徒劳、更疯狂的吗?
向”是“臣服,对生活说”是的“,看看生活是如何为你服务而不是与你为敌的。
摆脱心理时间。
你无法在未来被释放,当下时刻才是你获取自由的关键。
你的生活情境是思维创造出来的。你的生命则是真实的。
倾听,但不要去判断。
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做这件事所取得的结果上。你不可能在完全关注某事的同时又去抗拒它。
只要你以当下的觉知来采取行动,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会充满美德、关怀和爱。
Bhagavad Gita
对行动结果的不执着称为业力瑜伽。Karma Yoga
尊重每一件事,却又不在乎这一切。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内在之中。
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许生命经由你而活出自己。
你将会知晓真理,而真理将会使你获得自由。
你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一扇能通往爱的大门。
真正的开悟需要通过男女之间真正爱情才会实现。不然,一个人的生命怎么会得到满足呢?
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
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因为它是超越大脑而产生的。
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
爱情最伟大的催化剂就是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或她。在爱里,你们要么分开,要么一起更深入地进入当下时刻,进入本体。简单吧?是的,就这么简单。
爱是一种本体的状态。你的爱不在你身外,你的爱在你之内。你永远不会失去它,它也不会离开你。爱不需要依赖一个人、一个外在的形式才能存在。
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
给别人和你自己一些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没有这个空间,爱情之花不会盛开。
当你们不再反映彼此的痛苦和无意识,不再满足你们相互的上瘾的小我需求,而是反映彼此内在深层的爱。那份爱来自于你与万物合一的了然,这就是没有对立面的爱。
臣服,不批判,接受生命而不是抗拒生命,温柔地拥抱万物。
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活在一种恩典、安逸和轻松的状态。
当你不再依赖这些事情时,你就不会恐惧失去。
从外在世界获得的幸福永远不会深刻,它只是你本体喜悦的苍白的反映;只有当你进入无抗拒状态时,你才会找到内在的宁静。
如我所说,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练习,比如汽车的警笛声、狗叫声、孩子的啼哭声、交通堵塞等。不要在你的内心建造一堵坚固的抗拒之墙,而总是让那些你觉得它们”不该发生“的事情来敲打你。试着让它们穿越你。
不要去抗拒,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这就是宽恕。这样,你会变得坚强无比。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还是可以告诉那个人,他或她的行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样,那个人不会再有力量来控制你的内心状态,而你拥有了自主权,不再受制于人,也不会被你的思维所控制。
内心的宁静不依赖任何变化。
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需要做的一百件事情上,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情上。
请不要开始播放心理电影,把你自己投身于未来之中,从而丢失了当下。
当你进入本体的无时间状态时,你有时不需要做很多事情,变化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生活会帮助你,并与你合作。
向事实臣服。
我如何知道我什么时候已经臣服了呢?
当你不再需要问问题的时候。
回应 2017-07-26 12:15 -
第三章 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的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 过去,是过去的当下,未来,也必将是未来的当下。 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
2018-01-30 17:46
-
006《当下的力量》4.12 一本期待很大的书,在开始部分所说的当下的重要性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顿悟和帮助。可看到后面,觉得越来越重复和难懂。各种翻来覆去讲灵性层面内在本我的感悟,是耶非耶,似懂非懂。恶意动机的猜想作者在阐述了一个重要但简单的概念后,已无核心,但为了扬名,硬生生的想写成一个系统理论,镇住当代后世。 一种抗拒的心理在读。意识到了自己的浮躁,脱离了当下。也许作者表述的都是真实的,正确的。只是...
2021-04-12 22:51
-
003《当下的力量》4.9 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一切。 人的所有消极都源自于对过去和未来的过度关注。也因此带来了时间的幻象。 过度的思维会生出小我的存在感。小我的存在感依靠心理时间得以感受存在。所谓的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把过去的影响不管好的坏的持续性强迫性的投射到未来。 过去的我们往往都不完美,带着缺憾。无法宽恕自己。解脱过去,就要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过去。 对于未来,我们往往又充满希望,期待,想...
2021-04-09 07:22
003《当下的力量》4.9 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一切。 人的所有消极都源自于对过去和未来的过度关注。也因此带来了时间的幻象。 过度的思维会生出小我的存在感。小我的存在感依靠心理时间得以感受存在。所谓的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把过去的影响不管好的坏的持续性强迫性的投射到未来。 过去的我们往往都不完美,带着缺憾。无法宽恕自己。解脱过去,就要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过去。 对于未来,我们往往又充满希望,期待,想象乃至幻想。我们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希望通往幸福的终点。如果我们关注实现目标的过程,那就是关注了当下。如果注意力只是放在目标本身上,只想达成目标成就圆满自我,就又会陷入心理时间。从而又丧失了当下临在的觉察。 平衡。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干事。偶尔眺望远方,确定方向就行。不要老盯着前面的目标,忽略了身边的风景
回应 2021-04-09 07:22 -
《当下的力量》为什么自出版以来,一直风靡全世界,持久不衰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一位人类有史以来十分罕见的彻悟生命实相和终极真理的人。可以说他是当代的老子、孔子和佛陀。 最令人信服和难能可贵的是,他用感悟到的生命智慧,彻底改变了自己30岁以前痛苦、无趣、无可奈何、甚至濒临崩溃自杀的无聊人生。活出了人类几千年来一直追求和期望达到的自在、逍遥、恒乐、至乐、无惑、无忧、无惧的圆满生命... (1回应)
2021-04-01 16:11
《当下的力量》为什么自出版以来,一直风靡全世界,持久不衰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一位人类有史以来十分罕见的彻悟生命实相和终极真理的人。可以说他是当代的老子、孔子和佛陀。
最令人信服和难能可贵的是,他用感悟到的生命智慧,彻底改变了自己30岁以前痛苦、无趣、无可奈何、甚至濒临崩溃自杀的无聊人生。活出了人类几千年来一直追求和期望达到的自在、逍遥、恒乐、至乐、无惑、无忧、无惧的圆满生命状态。给当代众生树立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典范。昭示世人:只要你了悟了宇宙生命的真理,无论何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用简明平实的当代语言,把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感到异常玄奥,难以捉摸和明晰把握的生命真理——“道”,做了最为简练的表述:“本体是超越哪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他把“道”(“本体”)的不生不灭的永恒性、无阴无阳的合一无限性、本自具足的圆满性以及“周行而不殆”“能生万法”的无穷变化性,融合成一句最直白的话语。
最具创造性的是,他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道”(“本体”)的智慧联结,创造新生活,创造新生命,创造新世界,浓缩为“当下”“临在”几个词。真正让人们实实在在的体会道“大道至简”。当下的力量,临在的智慧,可以让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轻松创造幸福快乐的现实生活,绽放无限自由、喜悦,充满爱的精彩生命。“当下”和“临在”里宇宙唯一的实相,是人们唯一可把控的东西。只要全然地“临在”,专注于“当下”地一切,你没有做不到地事情。
最为精彩的是,他把“小我”(思维)的成因和危害,特别是人们最难以把控的“痛苦之身”,解剖分析的透彻至极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人类几千年来,周而复始,无穷痛苦和受难的罪魁祸首。
挚爱的朋友们,请把《当下的力量》作为您终生阅读的书。特别是别用您的“头脑”(思维)来读它,而是用您的“心灵”去体验它,感悟它,特别是在您的生活中去应用它。这样,您一定不会再受任何外在境遇的干扰和影响,不会再受任何人事物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内心宁静,充满生命智慧和能量的人,一个终生幸福快乐的人。
作者:道纪
几十年来,专注对古今中外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感悟和践行。特别关注对宇宙生命终极真理的探索和实证。
1回应 2021-04-01 16:11
论坛 · · · · · ·
第4天读书笔记~寻找读书伙伴 | 来自石人一只眼 | 2021-04-10 | |
第2天读书笔记~寻找读书伙伴 | 来自石人一只眼 | 2021-04-08 | |
为什么活在当下这麽难? | 来自Eady没睡醒 | 2021-03-07 | |
如何在最需要的时刻进去当下 | 来自轻盈的风 | 5 回应 | 2020-12-26 |
关于困惑 | 来自everknow | 5 回应 | 2019-10-15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信出版社 (2007)8.4分 8925人读过
-
New World Library (2004)8.8分 572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09)8.4分 7900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6)8.1分 610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循臻 2013-11-25
恰到好处的遇见 恰到好处的阅读 在沉静中静静看着流淌的世界
6 有用 timeseeker 2015-11-13
再定义了我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对控制情绪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是一部可以令已经在路上的人更上一层楼的好书。
17 有用 员外 2016-04-04
什么鬼!完全读不下去。
73 有用 ssseeing 2016-02-11
感觉是可以三年五载翻出来再看一次的书,每次都有新的不同的见解的感觉。很喜欢书里面提出的珍重当下直接面对当下的概念。
10 有用 啊难 2020-05-13
观点是好的,但是太啰嗦了,整本书一句话概括:过去和未来都是幻觉,请保持临在、关注当下。
0 有用 子衿兮 2021-04-17
救命的书 等心境平复后再看反而无甚感觉 神奇
0 有用 ~M多多~ 2021-04-16
懂的人,神作。不懂的人,可能也是种幸运。
0 有用 罐子圆不溜秋 2021-04-14
让我失去一个ipad 的教训
0 有用 Peekaboo 丶 2021-04-14
Only one subject, but there are so many words.
0 有用 z 2021-04-13
痛苦焦虑时读能消除焦虑回归平静。情绪正常时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