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學園閱讀與參考書目 (梁中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Plato's Psychology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Plato's Psychology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aiho 2019-11-16 23:50:17
罗宾逊以《斐多》-《理想国》-《蒂迈欧》的顺序,将涉及灵魂的讨论划分为“世界灵魂”和“个人灵魂”两部分。《斐多》篇呈现了灵魂的多重含义,概言之,它和《理想国》一道,将身体处理为灵魂的所属物。同时,灵魂也是认识原则和生命原则,它以某种方式被归给理性和道德,德性即是灵魂的健康。柏拉图从《蒂迈欧》开始强调世界灵魂,并且区分了造物主和世界灵魂(造物主:非创造、永恒、非依赖。世界灵魂:被创造、依赖造物主)。... 罗宾逊以《斐多》-《理想国》-《蒂迈欧》的顺序,将涉及灵魂的讨论划分为“世界灵魂”和“个人灵魂”两部分。《斐多》篇呈现了灵魂的多重含义,概言之,它和《理想国》一道,将身体处理为灵魂的所属物。同时,灵魂也是认识原则和生命原则,它以某种方式被归给理性和道德,德性即是灵魂的健康。柏拉图从《蒂迈欧》开始强调世界灵魂,并且区分了造物主和世界灵魂(造物主:非创造、永恒、非依赖。世界灵魂:被创造、依赖造物主)。到了《斐德若》篇,以上的区分被取消,灵魂被定位为运动的本源,其本身就是自我运动的存在。但这里又出现了理念论和灵魂学说之间的分离,因为诸神之所以能作为整全事物的有效原因,仅仅由于它们更接近理念的范型。不过,在《斐德若》时期,柏拉图通过永恒的“自我运动”完成了灵魂不朽的论证,而这点在《斐多》里没有做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