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序当代西方思想对传统论题的重构 杨慧林…………………1
导论出生到在场的身体 …………………………………………1
第一章感受性: 身体的现象学…………………………………1 7
1. 1活生生的身体 ……………………………………………1 7
1. 2自身生命的绝对给予 ……………………………………2 6
· · · · · ·
(
更多)
目录
总序当代西方思想对传统论题的重构 杨慧林…………………1
导论出生到在场的身体 …………………………………………1
第一章感受性: 身体的现象学…………………………………1 7
1. 1活生生的身体 ……………………………………………1 7
1. 2自身生命的绝对给予 ……………………………………2 6
1. 3交互主体的间性感发 ……………………………………4 0
1. 4它异感发与他者性 ………………………………………5 7
第二章生命: 身体的技术………………………………………7 0
2. 1身: 之为间隔化外展的代替物 …………………………7 0
2. 2口: 作为非实在空间( 解构心身二元论) ………………8 5
2. 3耳: 鼓膜与处女膜( 解构语音中心的书写) ……………9 7
2. 4手: 之为不可触之触( 解构神学现象学) ………………1 0 9
第三章欲望: 身体的展布 ……………………………………1 3 3
3. 1身体的展布或机制 ……………………………………1 3 3
3. 2身体符号的移位: 劳动力、意志力、欲力………………1 4 3
3. 3无器官的身体与欲望机器 ……………………………1 6 6
3. 4生命政治与动物的生命 ………………………………1 9 1
第四章可塑性: 身体的自然性 ………………………………2 0 5
4. 1性态化的身体: 性别差异 ………………………………2 0 5
4. 2爱抚的诗学: 阴唇与乳房 ………………………………2 1 5
4. 3抚摸的烦难与生命的繁衍 ……………………………2 2 4
4. 4元素化的身体与气化的工夫论 ………………………2 3 9
主要参考书目……………………………………………………2 4 5
索引 ………………………………………………………2 4 9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平凡零点 2019-04-23 00:00:09
这应该是这套丛书中最难读的,这套丛书的大佬们都精通几国语言啊啊啊。
0 有用 独孤奴 2015-04-25 11:09:54
重复、凌乱
0 有用 珀涅罗珀 2024-10-11 21:02:21 广东
身体的技术那章,“代具”和赛博格。(得先读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德勒兹德里达南希布朗肖列维纳斯萨特伊利格瑞梅洛庞蒂,才能读懂这一本(题目很有意思结构也比较清楚,但行文在不同理论家之间来回横跳,有点难读
2 有用 顽皮的板儿牙 2023-05-03 19:21:17 天津
德法身体研究的大型文献综述。把学术史大佬对重要议题的接应和杂语感呈现出来了,看后能大致把握每位大佬身体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论。严谨实用,严重推荐! 第一章以胡塞尔为起点,耙梳了身体现象学研究的两条进路:一条以米歇尔亨利为代表,接续现象学“明证给予性”原则,走向身体内在的自身感发;另一条以梅洛庞蒂为代表,将身体驱使至外部生活空间,以视-触关系为切口,打开身体它异性的思考空间。随后有萨特、列维纳斯进一... 德法身体研究的大型文献综述。把学术史大佬对重要议题的接应和杂语感呈现出来了,看后能大致把握每位大佬身体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论。严谨实用,严重推荐! 第一章以胡塞尔为起点,耙梳了身体现象学研究的两条进路:一条以米歇尔亨利为代表,接续现象学“明证给予性”原则,走向身体内在的自身感发;另一条以梅洛庞蒂为代表,将身体驱使至外部生活空间,以视-触关系为切口,打开身体它异性的思考空间。随后有萨特、列维纳斯进一步发现身体更为丰富的他异感发维度。 第二章大体呈现德里达-南希对微观身体(口、耳、手)的阐释。 第三章呈现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福柯-德勒兹-阿甘本对运动身体(展布、移位、欲望等)的阐释。 第四章焦点在女性身体,结尾太比文了,展望了东-西身体理论的互鉴可能。 (展开)
9 有用 the Wor(l)d 2013-08-25 22:36:52
或名#如何性感地掉书袋# 胡塞尔梅洛庞蒂福柯德勒兹女权主义等等轮番登场,不忘回到德里达与南希(后者的名字果然只在学生叫来才有得天独厚的亲切感...)口耳手lips刷新认知,倍儿棒,成立与否有待商榷。当语锋转到比较哲学始有个人风味的抬头。粗读一遍发现些校对上的失误,比如巴特勒的书名应为《消解性别》p207,江(汪)民安p168,汪明(民)安p248,刘北城(成)p142,《重复与差异》在下一页倒置成... 或名#如何性感地掉书袋# 胡塞尔梅洛庞蒂福柯德勒兹女权主义等等轮番登场,不忘回到德里达与南希(后者的名字果然只在学生叫来才有得天独厚的亲切感...)口耳手lips刷新认知,倍儿棒,成立与否有待商榷。当语锋转到比较哲学始有个人风味的抬头。粗读一遍发现些校对上的失误,比如巴特勒的书名应为《消解性别》p207,江(汪)民安p168,汪明(民)安p248,刘北城(成)p142,《重复与差异》在下一页倒置成《差异与重复》p17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