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庄的传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政治隐喻的批判小说。
本书的第一章以穿越和魔幻手法囊括了“未庄”的相当一段历史,交代了小D同古久先生作对的根由以及在古久死后迫不及待地勾结和利用赵太爷等势力操控未庄大局,完成复仇大业的过程。
第一章是对两种时代转变以及此后所有事件发展背景的总体交代。
第一章通过“扯旧账”和“转风水”的构思和情节安排,把天地之间的正邪争斗延续到了人间,描述了古久先生和小D两个人物斗法的前世今生,隐晦地揭示了两个截然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折过程。自从“打谷场会议”小D废止古久先生的“流水簿子”自颁新令以后,所有规矩完全被颠覆,原有的传统被割裂和批判,未庄的风水和群体的命运陡然逆转。
由于特殊原因,第一章逻辑结构上弯子较大,时空跨度很长,故事相对松散,在相关人物生世的设计上也显得颇为玄幻。
因小D规则的过于粗糙,未庄在无序的崛起中发生了一系列荒唐故事:腐败、堕落、自私、冷漠、阶层分化,社会撕裂,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人心离散,世风日下,整个社会乱象丛生,进入了一个“光明而混沌”的状态。一方面,官府废公为私,放纵一切,崇尚金钱,鼓励投机,给全社会带来了错误的的价值观导向,导致沉渣泛起,正气不张,那些曾经被鲁迅鞭挞的无聊人物凭着百无禁忌的胆子和外招邪着一路折腾,成了率先发达起来的土豪,并逐渐占据了大量的财富和政治资源,被奉为社会主流和榜样,影响着规则的设计和社会的走向,享受着权力的优待和官府的护持,过着优渥、奢华的生活;另一方面,循规蹈矩,勤劳本分的祥林嫂、华老栓、长妈妈等一众群体却成了被边缘化的弱势,被冷落,被漠视、被裹挟,甚至被虚伪的说教欺骗和愚弄,他们被富人和权贵阶层们的节奏以及不公平的繁荣拖得精疲力竭,无力自主,过着“逆水行舟,木棒烧火”的日子,精神和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在不解和迷蒙中他们只有无奈和隐忍,他们留恋着的那个曾经“步步向上”的旧日时光,渴望公平,渴望改变、渴望风水再转,渴望遇见救世明主。
本书的最后一章描写了华老栓等传统人物落伍、落魄的思想和社会根源以及他们的焦虑和期待,暗示了作品的主题。
作品涉及到政治、经济、官场、民风、公平正义、文化教育、价值观导向、青少年培养等多个维度和热点话题,并对社会信任危机、群体情绪对立,以及仇富仇官等现象的根源作了深刻的剖析和精准的阐述。
作者以“未庄的传说”为题,将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进行了颠覆性塑造,其原因有二:一是模糊了时空概念,遮盖了人物和故事的指向性、现实性,巧妙规避了某些禁忌,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寓言、寓事的转借和假托手法,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无奈(倘若新造一批人物,写同类故事,难避诋毁攻讦之嫌);二是增强了作品的讽刺与批判性。未庄一众新星人物,原本全是鲁迅笔下最蹩脚的角色,是社会落后、消极势力的典型,他们愚昧、懒惰、庸俗、无聊,不干正事,甚至品行不端,他们的快速崛起更能说明社会的反常与病态。这是用任何其它人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作品中充分揭露了这些爆发户发迹过程中的肮脏与原罪,竭露了这些新贵们的荒淫与奢侈,以及由此给大众带来的压力和社会污染,这些都是对荒唐规则无声的否定与批判 。
作品的主题思是,通过未庄群体命运的转折,揭示了规则决定一切的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对腐败、丑恶现象的揭露,引导人门认识不良规则向给整个社会生态带来的系统性伤害和严重危机,从而呼唤改革改良,彻底摒弃思想与理论糟粕,拨乱反正,远离歧途,重塑信仰和价值观,弘扬正气,趋利避害,避免“未庄社会”的毁灭性崩塌。
书中许多故事或有往昔的影子,某些角色可能类似于我们曾经的自己,三十年的风雨,说不尽的故事,世态炎凉,拈花一笑,是非得失,自有公道,经历过的感同身受,没有经历的不知所云,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也不是。。。。。。。
本书是当今文坛上唯一一本揭露和鞭挞不良规则的的文学作品。是难得一见的怪书。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