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以礼 短评

热门
  • 0 临水 2020-01-08 11:25:01

    几年前读的,有的内容已经忘了,只记得有不少内容颇有助益,而有的略显单薄随意。最后一篇写葛兆光眼疾住院的,读书人的眼疾,夫妇的日常,反倒是至今都还印象深刻。他们夫妇现在也在东京,但愿能出新书新文章。

  • 0 大甜甜~~ 2014-01-23 00:40:40

    随笔字集,可以略窥京都的人情与故事,让人心温。尤其日本的书店还有伙计给教授送书送到办公室里来的。里头有张古书祭的插图竟然是苏枕书摄,我眼睛太尖了。

  • 1 北窓 2015-03-04 21:25:35

    在医院里读到最末一篇,深有感触。出院后买了一本,几篇关于高桥和巳的非常有价值。

  • 0 小城鱼太郎 2014-11-20 15:29:29

    录有葛兆光住院事

  • 0 钟螺 2015-09-30 23:52:58

    怎么评分这么低,难道豆瓣上读过这本书的都是日本中国学的大佬……多是序跋,但又是很好的文献综述,吉川幸次郎、高桥和巳、松枝茂夫、兴膳宏、高本汉,在叙其理论生平的同时又援引多家,不做太多评价,很长见识。同时也是很好的指引书目。几篇记事的也很清洁,比林文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0 枯川满 2017-07-09 17:18:36

    很有几篇可读,且能读到东西。末尾《枇杷树》一文尤好。只是书中对日人姓名及其著作的文字处理显得太过随意。简繁字体混用不说,日创汉字又照移不改,连书名号内的译文或日文在各篇章中也是随意使用。看着很别扭。而有意思的是戴老师在文中还特别提及贝塚茂树的“塚”字被别人写成“冢”字是很不该的。

  • 0 阿镇 2015-05-14 15:33:48

    多看限时畅读读完。差三章看完全书。“一向倾心周作人”到千年万里两薪传。

  • 0 Ccs.涣 2014-09-26 13:46:40

    请问这本书又怎么敏感了!下午手机愣是发不出来

  • 0 Suzume 2014-05-06 13:00:20

    羡慕这样的学术伉俪&他俩的文字感觉忒像了

  • 0 2016-03-19 13:47:31

    整体上像浸水衣服,时时刻刻都想把它甩干。书中写京都书店、高桥和巳、松枝茂夫、兴膳宏、高本汉、文学史、逯耀东,看得出作者文人情结。所引逯耀东的感叹,有意思。《往来以礼》提到引入日本中国学,“述而不作”也有价值,只“述而不作”流于浮泛也不好,有感触。末篇《枇杷树》,写葛治疗眼疾的经过,比其他文字,显得更有生气。贴近观察的记录,总是不一样吧。

  • 0 月眠 2015-02-09 23:05:23

    那汉子与葛老师

  • 0 好书数行 2013-12-03 00:26:06

    今晚读此,感怀更深。

  • 0 於沐 2014-08-03 18:22:58

    前半本差不多就是京都学派汉学家记胜,闲书一本

  • 0 falcon 2023-10-14 22:09:35 福建

    作者其实感觉是一个比较有积累的作者,但是这本书的选材,跨度有点太大,感觉看的时候有点跳跃,前面还可以说是日本中国学相关任务,后面就有点杂了,而且吧,这种类型的书感觉还是针对面比较窄的,作为非相关领域研究的普通人,需要看清相关背景还是比较费劲。此外,有部分内容感觉就是其它书的序直接拿过来了,也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解读,感觉还是粗糙了。

  • 0 岐江蓝调 2023-11-01 23:54:16 广东

    戴老师贵在有一颗纯粹的诗人之心,虽然在一般人看来类似待在象牙塔里赏月,但这种细腻的情感与文字感受力是常人所无的。不管是学术随笔还是专著,戴老师总是能保持可读性极强的清浅文风,这也是我敬佩以及想要学习的。

  • 0 江有汜 2023-01-22 20:29:17 北京

    认真读了高桥和巳等篇

  • 0 梅May 2023-08-30 08:30:33 浙江

    一半在異域 一半在古昔(作者是葛兆光的夫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