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储书间 (meteor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死の淵を見た男 吉田昌郎と福島第一原発の五〇〇日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死の淵を見た男 吉田昌郎と福島第一原発の五〇〇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Epaenetus 2022-05-29 23:34:01
我看这本书是为了写环资法的作业,但是其实感觉到了一些很奇妙的内容。 因为今年N1考试的缘故,我刻意没有看译版,很难得的,恰好在国内找到了此书的二手日版。 看了一眼书腰上的作者其他作品就知道作者的右翼立场。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是本比较煽情的书,而我是以外文观赏,恰巧绕开了煽情感。 我发现作者似乎是想把福岛的核灾害塑造成一种日本民族构成性例外。这种手法太常见了,在国内受灾之时也每次必见——共同的灾难,共同... 我看这本书是为了写环资法的作业,但是其实感觉到了一些很奇妙的内容。 因为今年N1考试的缘故,我刻意没有看译版,很难得的,恰好在国内找到了此书的二手日版。 看了一眼书腰上的作者其他作品就知道作者的右翼立场。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是本比较煽情的书,而我是以外文观赏,恰巧绕开了煽情感。 我发现作者似乎是想把福岛的核灾害塑造成一种日本民族构成性例外。这种手法太常见了,在国内受灾之时也每次必见——共同的灾难,共同的历史记忆,非常经典的宏大叙事。 当然,作者也不是没在认真反思事故,但他的反思最后归结起来是“平和ボッケ”的“慢感”,我很难说这个说法错了,但它显然某种味儿太重。 作者无数次在文中提到了跟核灾害毫无关系的太平洋战争事迹,有意识的把旧日本的舍己精神与当下连接起来——试图缝合早已断裂的日本民族认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