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张佩芬应该是从德文版翻译过来的,虽然《悉达多》(当然不是释迦摩尼的故事咯)享誉世界,但我个人更喜欢《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三者都是黑塞早期作品,说实话《盖特露德》如果撇开实现自我一说,这部真的基得让人迎风流泪。让我特别动容的是建立同感的《克诺尔普》,无愧作者把它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我不太喜欢译者把它解读成对民间天才的哀叹,实际上主角的一生始终是遵循个人意志的一生,作者借上帝之手让他在临终之前成功抵制了内心的崩塌(可能是黑塞接触过精神分析,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总能够看到心理学的作用),我建议小伙伴们可以在迷茫困顿时读一读。
一切可言的,当说的,需要用文字所表达的,应有尽有。所有不可言说,不可用教义灌输的,都融进生命。
三合一版,比较特别的其实是第二篇《克诺尔普》,一般很少收录,讲气质神妙的流浪汉克诺尔普的故事,反正黑塞的小说就这种娘娘的,gaygay的感觉……
背景是印度就会莫名提不起兴趣,估计也是怪癖吧><
黑塞是我的精神导师。读《克诺尔普》时觉得他是又一个月亮般澄亮的主人公,我喜欢他像喜欢毛姆的拉里一样,心里叹一声真好,但是自觉做不到。悉达多就不一样了,悉达多是生活本身,从青年人为追逐真理强烈的献身意识,到世俗和精神之间顺从的挣扎,再慢慢被所蔑视的东西吞噬,最后成为河水边幽静的灵魂。时间是不存在的,宇宙间的轮回是一个狭小的黑点,父辈经历的痛苦会再次降临在我身上,或者还是你认为生活的玷污、罪恶和苦酒是可以避免的吗?不要落入话语的圈套,贴近生活本身,因为乐趣也好,愚蠢也好,一切真实必然的感情都是有价值的。自然世界和永恒、善与恶、痛苦和幸福之间的差距不过是一种错觉,在厘清界限的同时你已经把它们都尝尽了,你的笑容里有所有可怕或柔美的影子。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值得爱。
《盖特露德》本来想看自己的笑话,却亲眼目睹了别人的悲剧。《克诺尔普》一个并不缺少自由却始终孤独的高贵流浪者,洞彻了经历就是美好,走过的路就该照它们应有的模样存在下去。《悉达多》贪念嗔痴皆人间大道,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学说没有硬度,没有温暖,没有色彩,没有棱角,没有香气,没有味道,它们除去话语外便一无所有。”
看完整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的状态,这种近于悟到一片开阔的状态,曾有瞬间经历过,仅仅瞬间,又被拉回平常。太喜欢德国浪漫派出来的这帮作家,从少年维特烦恼,到悉达多,简直是掏心掏肺给你看,真情实意打动你。
从《悉达多》中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必须亲身经历,最后才能刻骨铭心,以至大彻大悟
三个故事其实讨论的都是生活。投入生活的悲哀和疯狂,才是人的修行,才是青年时期,才是流浪诗人活着的意义。非常有力量。
盖特露徳很好看,我果然还是喜欢这种直白偶尔深刻的作品,悉达多可能是我境界不够吧,觉得太玄乎了,并不是看不懂,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太折腾了。
最深刻的还是 其中的悉达多
“必须经历那些可怕的岁月,遭受恶心的折磨,直到认清痛苦而绝望的境地,过去的悉达多才能死去。”教义无法救人,只有把自己堕入矛盾、在冲突里挣扎才能自救。醒来,需要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因此更加痛苦。我知道自弃才能重生,但也未必有力气再来过。
收录了《悉达多》、《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三篇,其中《盖特露德》最好读也最轻小说,《悉达多》明显与前两篇风格不太一样……当然,觉得好读我觉得很大可能性是因为译的不错,相比起某些译作来说真是好太多
以我目前的思想境界,其实并不太对《悉达多》有很多共鸣,但前两篇《盖特露德》、《克诺尔普》,每每读来总觉得在写自己,黑塞总给人这种会读心的感觉,他就像一个住在很远很远地方的笔友,字字写到心坎里。
黑塞还是厉害。不凭着文学造诣的厉害。
如果哪一天我可以不再选择逃离,那么也算是一种通向内心宁静的方式吧。
大名鼎鼎的黑塞文学,原来就是我最无法接受的哲学式小说。《克诺尔普》仿佛贾宝玉似的热爱年轻姑娘,永远在流浪路上。发烧稀里糊涂了还整天想着这个女人,那个女人。《悉达多》每一次都觉得自己要升华了,最后又在世俗中沉沦,直到最后悉达多和戈文达大段大段的哲学思想,依然没有让人有跳出世俗的感觉。主人公完全脱离正常思维,仿佛是一个精神病写出一群精神病主演的剧本。这样的书广受好评,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不是阅读理解能力有障碍?人是需要哲学思考,不过应当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并且有科学基础,否则就是胡思乱想。整天亦梦亦幻不知真假,半个世纪前的黑塞先生如此,半个世纪后的读者们依然跟随着如此,如果这才能体现格调的话,恕我格调太低。
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改变我的一生吧
译者对佛教完全是个外行,连四圣谛、八正道、因果、舍卫国等专有名词都译不出来,可想而知对教理以及证悟方面的内容翻译得有多莫名其妙和难以理解了。尽管是上译出版的,但这不是个好译本。
生命如东流水,日夜流淌无歇 ,两年后终于读懂《悉达多》了。看着同一本书,坐在当时的位置上,我不再是同一个我(为之欣喜吧)。“咱们这样的人也许就是不会爱吧。那些孩子般的俗人却会,这是他们的秘密。”
> 悉达多
45 有用 猞猁 2014-08-15 22:47:00
张佩芬应该是从德文版翻译过来的,虽然《悉达多》(当然不是释迦摩尼的故事咯)享誉世界,但我个人更喜欢《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三者都是黑塞早期作品,说实话《盖特露德》如果撇开实现自我一说,这部真的基得让人迎风流泪。让我特别动容的是建立同感的《克诺尔普》,无愧作者把它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我不太喜欢译者把它解读成对民间天才的哀叹,实际上主角的一生始终是遵循个人意志的一生,作者借上帝之手让他在临终之前成功抵制了内心的崩塌(可能是黑塞接触过精神分析,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总能够看到心理学的作用),我建议小伙伴们可以在迷茫困顿时读一读。
35 有用 陳得 2016-04-30 00:40:40
一切可言的,当说的,需要用文字所表达的,应有尽有。所有不可言说,不可用教义灌输的,都融进生命。
24 有用 JUNWK1334 2015-08-26 19:05:40
三合一版,比较特别的其实是第二篇《克诺尔普》,一般很少收录,讲气质神妙的流浪汉克诺尔普的故事,反正黑塞的小说就这种娘娘的,gaygay的感觉……
10 有用 路过roro 2014-02-08 21:09:36
背景是印度就会莫名提不起兴趣,估计也是怪癖吧><
12 有用 八爪小鱼 2019-03-28 13:07:33
黑塞是我的精神导师。读《克诺尔普》时觉得他是又一个月亮般澄亮的主人公,我喜欢他像喜欢毛姆的拉里一样,心里叹一声真好,但是自觉做不到。悉达多就不一样了,悉达多是生活本身,从青年人为追逐真理强烈的献身意识,到世俗和精神之间顺从的挣扎,再慢慢被所蔑视的东西吞噬,最后成为河水边幽静的灵魂。时间是不存在的,宇宙间的轮回是一个狭小的黑点,父辈经历的痛苦会再次降临在我身上,或者还是你认为生活的玷污、罪恶和苦酒是可以避免的吗?不要落入话语的圈套,贴近生活本身,因为乐趣也好,愚蠢也好,一切真实必然的感情都是有价值的。自然世界和永恒、善与恶、痛苦和幸福之间的差距不过是一种错觉,在厘清界限的同时你已经把它们都尝尽了,你的笑容里有所有可怕或柔美的影子。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值得爱。
5 有用 Mark Quinn 2018-06-26 15:00:08
《盖特露德》本来想看自己的笑话,却亲眼目睹了别人的悲剧。《克诺尔普》一个并不缺少自由却始终孤独的高贵流浪者,洞彻了经历就是美好,走过的路就该照它们应有的模样存在下去。《悉达多》贪念嗔痴皆人间大道,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学说没有硬度,没有温暖,没有色彩,没有棱角,没有香气,没有味道,它们除去话语外便一无所有。”
4 有用 啊砸 2017-04-14 19:56:17
看完整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的状态,这种近于悟到一片开阔的状态,曾有瞬间经历过,仅仅瞬间,又被拉回平常。太喜欢德国浪漫派出来的这帮作家,从少年维特烦恼,到悉达多,简直是掏心掏肺给你看,真情实意打动你。
5 有用 Felven 2016-02-20 19:51:41
从《悉达多》中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必须亲身经历,最后才能刻骨铭心,以至大彻大悟
4 有用 たまこ 2017-07-21 22:51:54
三个故事其实讨论的都是生活。投入生活的悲哀和疯狂,才是人的修行,才是青年时期,才是流浪诗人活着的意义。非常有力量。
5 有用 巨米雨 2015-08-07 19:02:52
盖特露徳很好看,我果然还是喜欢这种直白偶尔深刻的作品,悉达多可能是我境界不够吧,觉得太玄乎了,并不是看不懂,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太折腾了。
3 有用 Qleopard 2015-11-29 22:51:58
最深刻的还是 其中的悉达多
2 有用 劉丹青Shelia 2019-03-16 14:42:47
“必须经历那些可怕的岁月,遭受恶心的折磨,直到认清痛苦而绝望的境地,过去的悉达多才能死去。”教义无法救人,只有把自己堕入矛盾、在冲突里挣扎才能自救。醒来,需要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因此更加痛苦。我知道自弃才能重生,但也未必有力气再来过。
4 有用 艾克君 2019-07-04 19:53:40
收录了《悉达多》、《盖特露德》和《克诺尔普》三篇,其中《盖特露德》最好读也最轻小说,《悉达多》明显与前两篇风格不太一样……当然,觉得好读我觉得很大可能性是因为译的不错,相比起某些译作来说真是好太多
2 有用 饱肚师叔 2019-08-25 05:21:00
以我目前的思想境界,其实并不太对《悉达多》有很多共鸣,但前两篇《盖特露德》、《克诺尔普》,每每读来总觉得在写自己,黑塞总给人这种会读心的感觉,他就像一个住在很远很远地方的笔友,字字写到心坎里。
1 有用 张荒 2015-11-30 12:50:35
黑塞还是厉害。不凭着文学造诣的厉害。
1 有用 我在布鲁日 2013-12-31 21:23:36
如果哪一天我可以不再选择逃离,那么也算是一种通向内心宁静的方式吧。
3 有用 兔子吃鸡翅 2018-02-11 15:26:56
大名鼎鼎的黑塞文学,原来就是我最无法接受的哲学式小说。《克诺尔普》仿佛贾宝玉似的热爱年轻姑娘,永远在流浪路上。发烧稀里糊涂了还整天想着这个女人,那个女人。《悉达多》每一次都觉得自己要升华了,最后又在世俗中沉沦,直到最后悉达多和戈文达大段大段的哲学思想,依然没有让人有跳出世俗的感觉。主人公完全脱离正常思维,仿佛是一个精神病写出一群精神病主演的剧本。这样的书广受好评,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是不是阅读理解能力有障碍?人是需要哲学思考,不过应当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并且有科学基础,否则就是胡思乱想。整天亦梦亦幻不知真假,半个世纪前的黑塞先生如此,半个世纪后的读者们依然跟随着如此,如果这才能体现格调的话,恕我格调太低。
2 有用 Grey 2017-06-30 20:15:12
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改变我的一生吧
4 有用 雪狼 2019-07-11 00:19:13
译者对佛教完全是个外行,连四圣谛、八正道、因果、舍卫国等专有名词都译不出来,可想而知对教理以及证悟方面的内容翻译得有多莫名其妙和难以理解了。尽管是上译出版的,但这不是个好译本。
2 有用 默鹅索 2019-06-04 23:29:01
生命如东流水,日夜流淌无歇 ,两年后终于读懂《悉达多》了。看着同一本书,坐在当时的位置上,我不再是同一个我(为之欣喜吧)。“咱们这样的人也许就是不会爱吧。那些孩子般的俗人却会,这是他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