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苏童的书每本必读,这是本可爱的小书,是那个河边少年的童年故事,讲述苏童是如何成为苏童。“说到过去,我总想起在苏州城北度过的童年时光,我还想起十二年前的一天,我在远离苏州去北京求学的途中那份轻松而空旷的心情。我看见车窗外的陌生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看见田野和树林里无序而飞的鸟群。风筝或飞鸟,那是人们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苏童温柔起来,简直不能更迷人。 而他事实上一直温柔。 像澡堂里换衣服时候水汽氤氲,不会冷下来。冷下来我也回家了。妈妈和我总是星期天上午赶早去洗澡的。
散文写得太开水了。~~~~(>_<)~~~~
一本还挺迷人的小书
散文也好看,我爱童老师
写的比较细碎,不去阎连科那本。印象最深的是《夏日的街道》那篇,充满生活气息,南方夏日的二十四时辰。
这套书按照编辑陈丰的设想,应该是让少年读读父辈的童年,但我估计这个设想很难实现。至少苏童这本《自行车》之歌不会是少年能看懂的书,里面充满了对WHDGM的控诉与嘲讽,以及在特殊年代中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跃然纸上,没有点儿生活阅历和背景知识恐怕很难揪住那些微妙之处。书是好书,我这个年纪比较适合做读书的人,毕竟苏童比我大14岁,也就是大半代不到一代的代沟。
载着孩子二八杠的自行车、冒着热气的开水房、只有剪刀的理发店、市井的裁缝铺、乘凉时吵闹的街道,仿佛也是我记忆里的童年。
童年的回忆,伴随着特定的气味和感叹。适合午后茶点时看的小散文。
上本看这套看的是周国平,再看苏童,觉得他可真棒啊!在开篇书童说:“个人在历史中常常是没有注解的,能够为自己作注解的常常是你本人。不管你是哪一个年代出生的人,历史总是能恰如其分地淹没个人的人生经历,当然包括你的出生年月。”。 在魔幻的60年代,他说他是一个旁观的孩子。或许他并非没有罪恶感,他讲过一个故事。她用老师教会他的字给他的老师写了一张小字报。事隔20多年,这件事让他仍有心痛的感觉。《狗刨式游泳》里,他说,他跟许多人一样,钻入公共观念的圈套,一旦追求了科学和技术,就丧失了原始和快乐。这篇让我想起《弗兰肯斯坦》,这世界是需要作家的,那些警醒和反思,需要用不同的故事来提醒人们。 三棵树这篇结尾也非常有意思,庞博“十八岁的自己”那个底也有点这个意思。 这几篇小文让我觉得苏童确实很迷人呀。
我看的是绘本,只是登记一下
悠闲的黄昏,在沙发上蜷缩,安静地读完了这本小书。阅毕,已是深夜,听着楼上人家的呼噜声,在电脑的绿光前,我写完了这篇短评。 如果说,读小说是为了感受作家的笔力,那么,读散文则是为了贴近作家的生活。苏童的这些散文,优美隽永,每一篇短文上面都留有他童年生活的剪影,像一首动听的轻音乐,惬意舒适,又似含蕴丰富的小诗,深刻有趣。读大师的书,就是如此投入。苏童的散文,像水一样,平淡,但读进去后紧接着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乐趣,一切自在不言中,因为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嘛。所以我可以这么说,苏童写出了生活的本真。
林海音有她的城南旧事,苏童有他的城北旧事。江浙地区的文化还是蛮相似的,尽管书里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是我爸那个年代的事,还是让我感觉熟悉又陌生,感动到哭
还是童年回忆起来最有味道,也是可以再进行加工的记忆吧
还可以吧,三星以上,四星不到。
好零碎…
无良出版商
一个半小时读完的。还好。关于故乡和旧时光,感情是相通的。
就喜欢苏童的文风。那样孤独忧伤又有点恐怖有点怀旧的童年。
东拼西凑的 基本都看过了
> 自行车之歌
1 有用 钟 2015-02-12 15:41:50
苏童的书每本必读,这是本可爱的小书,是那个河边少年的童年故事,讲述苏童是如何成为苏童。“说到过去,我总想起在苏州城北度过的童年时光,我还想起十二年前的一天,我在远离苏州去北京求学的途中那份轻松而空旷的心情。我看见车窗外的陌生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看见田野和树林里无序而飞的鸟群。风筝或飞鸟,那是人们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1 有用 小胖 2017-04-04 20:19:35
苏童温柔起来,简直不能更迷人。 而他事实上一直温柔。 像澡堂里换衣服时候水汽氤氲,不会冷下来。冷下来我也回家了。妈妈和我总是星期天上午赶早去洗澡的。
1 有用 leila 2016-02-25 19:20:30
散文写得太开水了。~~~~(>_<)~~~~
0 有用 killer 2017-07-05 16:33:11
一本还挺迷人的小书
0 有用 春与 2021-04-08 23:13:13
散文也好看,我爱童老师
0 有用 睡牛 2021-10-26 19:49:42
写的比较细碎,不去阎连科那本。印象最深的是《夏日的街道》那篇,充满生活气息,南方夏日的二十四时辰。
1 有用 洪大 2022-11-20 00:16:51 广东
这套书按照编辑陈丰的设想,应该是让少年读读父辈的童年,但我估计这个设想很难实现。至少苏童这本《自行车》之歌不会是少年能看懂的书,里面充满了对WHDGM的控诉与嘲讽,以及在特殊年代中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跃然纸上,没有点儿生活阅历和背景知识恐怕很难揪住那些微妙之处。书是好书,我这个年纪比较适合做读书的人,毕竟苏童比我大14岁,也就是大半代不到一代的代沟。
0 有用 苦虫女。 2023-12-18 21:07:21 江苏
载着孩子二八杠的自行车、冒着热气的开水房、只有剪刀的理发店、市井的裁缝铺、乘凉时吵闹的街道,仿佛也是我记忆里的童年。
0 有用 lavender 2023-09-01 15:52:22 北京
童年的回忆,伴随着特定的气味和感叹。适合午后茶点时看的小散文。
0 有用 苏么 2023-01-12 01:32:14 四川
上本看这套看的是周国平,再看苏童,觉得他可真棒啊!在开篇书童说:“个人在历史中常常是没有注解的,能够为自己作注解的常常是你本人。不管你是哪一个年代出生的人,历史总是能恰如其分地淹没个人的人生经历,当然包括你的出生年月。”。 在魔幻的60年代,他说他是一个旁观的孩子。或许他并非没有罪恶感,他讲过一个故事。她用老师教会他的字给他的老师写了一张小字报。事隔20多年,这件事让他仍有心痛的感觉。《狗刨式游泳》里,他说,他跟许多人一样,钻入公共观念的圈套,一旦追求了科学和技术,就丧失了原始和快乐。这篇让我想起《弗兰肯斯坦》,这世界是需要作家的,那些警醒和反思,需要用不同的故事来提醒人们。 三棵树这篇结尾也非常有意思,庞博“十八岁的自己”那个底也有点这个意思。 这几篇小文让我觉得苏童确实很迷人呀。
0 有用 看书第一 2023-08-02 11:35:40 浙江
我看的是绘本,只是登记一下
2 有用 我们都在树上 2023-01-11 19:28:41 河北
悠闲的黄昏,在沙发上蜷缩,安静地读完了这本小书。阅毕,已是深夜,听着楼上人家的呼噜声,在电脑的绿光前,我写完了这篇短评。 如果说,读小说是为了感受作家的笔力,那么,读散文则是为了贴近作家的生活。苏童的这些散文,优美隽永,每一篇短文上面都留有他童年生活的剪影,像一首动听的轻音乐,惬意舒适,又似含蕴丰富的小诗,深刻有趣。读大师的书,就是如此投入。苏童的散文,像水一样,平淡,但读进去后紧接着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乐趣,一切自在不言中,因为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嘛。所以我可以这么说,苏童写出了生活的本真。
0 有用 月饼 2023-07-19 19:46:08 浙江
林海音有她的城南旧事,苏童有他的城北旧事。江浙地区的文化还是蛮相似的,尽管书里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是我爸那个年代的事,还是让我感觉熟悉又陌生,感动到哭
0 有用 绿夜 2018-10-27 16:36:06
还是童年回忆起来最有味道,也是可以再进行加工的记忆吧
0 有用 栞 2018-09-30 09:14:54
还可以吧,三星以上,四星不到。
0 有用 雨人 2019-05-15 08:52:50
好零碎…
0 有用 阿堃 2013-11-05 15:05:16
无良出版商
0 有用 琪妈 2018-10-20 20:34:02
一个半小时读完的。还好。关于故乡和旧时光,感情是相通的。
0 有用 Rosy Silk 2017-11-22 14:24:53
就喜欢苏童的文风。那样孤独忧伤又有点恐怖有点怀旧的童年。
0 有用 momo 2019-09-26 23:25:54
东拼西凑的 基本都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