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还好,印刷与校注都不错。只是不太喜欢王通这个人和他的思想。矫揉造作、自我作古,论议又是空言、大言、迂阔言居多而不切实际,不但又拾起“井田”、“封建”的旧说,甚至还提倡别的儒家都一致反对的“肉刑”和“世卿”,真以为是救世的良方而洋洋自得。足见俗儒只会来回翻炒些糟粕赘言,既乏于创见又昧于世情,食古不化,拿肉麻当有趣的情态心理。全书体例高度模仿《论语》,却给人一种狗尾续貂之感,完全比不上同样仿《论》而作的扬子《法言》。语句甚至语气更处处与《论语》相似,一口一个“子”和“夫子”,这位“王孔子”或者他的学生们还真是把他意淫成个“圣人”了。
第1000本,2013年8月21日标的想读。《三字经》曰: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沛公研究文中子王通的成果有三:《中说译注》(2011)、《中说校注》(2013)、《中说解理》(2014)。入门可读译注。引用或古文功底较好者当直接用这本繁体竖排的校注。欲深入研究者当参考解理,乃收入《儒藏》项目的集大成者,其解说或有效仿钱锺书《管锥编》之意。这里单说引用钱锺书的一处好了:《列子·仲尼》:“鲁侯大悦,他日以告孔子,仲尼笑而不答。”张湛注:“今以不答为答,故寄之一笑也。”钱锺书曰:“此等张致,《论语》中孔子所无也。王通《中说·王道》:"'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不语',阮逸注即引'目击道存';《中说》仿《论语》,而'文中子'又仿《庄子》中之孔子也。”(《管锥编·列子张湛注·仲尼》)这是冰山一角。
用续古逸丛书本
《中说》(《文中子》)极力模拟孔子和《论语》,显得很虚浮。
粗读一遍。感觉没有论语精彩
此书完全没有读的必要! 扬子《法言》仿照《论语》,但有自己的风格和独见。这本书则属于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未读《论语》和儒家思想的人,会陷入“越俎代庖”的异境,而已有基础的人,读之以为多余。 王通本孔子,所以不为错。然此书称王通为“子”,是其弟子不知圣人也。弟子不敬圣人,过在其师。 王通早夭,若寿必为贼。
补标2014.11月
210124—210207 有济苍生之心。能经济,尊王道。推霸略。然时异世变,终不逢其时。才非王佐,当作海晏河清一帝师。身教之,帝行之,天下效之。
> 中说校注
7 有用 允乔 2013-10-30 13:22:34
还好,印刷与校注都不错。只是不太喜欢王通这个人和他的思想。矫揉造作、自我作古,论议又是空言、大言、迂阔言居多而不切实际,不但又拾起“井田”、“封建”的旧说,甚至还提倡别的儒家都一致反对的“肉刑”和“世卿”,真以为是救世的良方而洋洋自得。足见俗儒只会来回翻炒些糟粕赘言,既乏于创见又昧于世情,食古不化,拿肉麻当有趣的情态心理。全书体例高度模仿《论语》,却给人一种狗尾续貂之感,完全比不上同样仿《论》而作的扬子《法言》。语句甚至语气更处处与《论语》相似,一口一个“子”和“夫子”,这位“王孔子”或者他的学生们还真是把他意淫成个“圣人”了。
5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7-05-08 01:00:04
第1000本,2013年8月21日标的想读。《三字经》曰: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沛公研究文中子王通的成果有三:《中说译注》(2011)、《中说校注》(2013)、《中说解理》(2014)。入门可读译注。引用或古文功底较好者当直接用这本繁体竖排的校注。欲深入研究者当参考解理,乃收入《儒藏》项目的集大成者,其解说或有效仿钱锺书《管锥编》之意。这里单说引用钱锺书的一处好了:《列子·仲尼》:“鲁侯大悦,他日以告孔子,仲尼笑而不答。”张湛注:“今以不答为答,故寄之一笑也。”钱锺书曰:“此等张致,《论语》中孔子所无也。王通《中说·王道》:"'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不语',阮逸注即引'目击道存';《中说》仿《论语》,而'文中子'又仿《庄子》中之孔子也。”(《管锥编·列子张湛注·仲尼》)这是冰山一角。
0 有用 蘇魯支 2016-01-04 22:55:36
用续古逸丛书本
0 有用 或曰 2021-10-30 21:31:53
《中说》(《文中子》)极力模拟孔子和《论语》,显得很虚浮。
0 有用 行止 2020-12-30 22:51:02
粗读一遍。感觉没有论语精彩
0 有用 eastcosta 2020-04-18 11:29:53
此书完全没有读的必要! 扬子《法言》仿照《论语》,但有自己的风格和独见。这本书则属于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未读《论语》和儒家思想的人,会陷入“越俎代庖”的异境,而已有基础的人,读之以为多余。 王通本孔子,所以不为错。然此书称王通为“子”,是其弟子不知圣人也。弟子不敬圣人,过在其师。 王通早夭,若寿必为贼。
1 有用 苏台栖乌 2020-05-13 03:19:56
补标2014.11月
0 有用 ruriiisme_ 2021-02-07 19:13:45
210124—210207 有济苍生之心。能经济,尊王道。推霸略。然时异世变,终不逢其时。才非王佐,当作海晏河清一帝师。身教之,帝行之,天下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