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白》的原文摘录

  • 作为一个在尘世间有如过客般的人物,一身如寄,一心亦如寄,这样一颗不能长留久伫之心,复加之以流水般岁月的涤洗和消磨,更不至于沾惹于情,或者是黏着以情。一个不能承情之人,还能够对天地,对万物,对众生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人所想要说的话,大概也都该像是琴曲的泛音余响而已,何不就锁入了霜鸣之钟,再也毋须发出声动,再也毋须令人知晓。 客心无住,故余响不发,去去不必回顾。这竟是李白一生的写照。 (查看原文)
    lieerli 3赞 2014-03-05 22:53:58
    —— 引自第323页
  • 他们知道:诗,本来就距他们相当遥远;有如一触即破的浮泡,有如不能收拾的幻梦。 (查看原文)
    保证不哭∞ 2赞 2014-01-15 10:40:34
    —— 引自第3页
  • 李白听侯矩娓娓道来,竟然止饥忘倦,他这一生都将记忆着那些歌里简单、稚拙而动人的意思,大约说的是:我眼之碧,得之于水草;碛沙之红,得之于鲜血;弯弓射月,弓即月;射落之时,一天飞大雪。 (查看原文)
    尔尔 2赞 2015-11-17 15:43:46
    —— 引自第247页
  • 彼为一死鬼,余乃一生魂。餐霞楼上精魄在,豪兴怜才过剑门。天有独钟之佳气,数年五百王者至。微斯人其谁与归?丹砂樟药不足贵。咸阳南,伊阙水;直望天涯五千里。分明岩壑勒飞湍,势挟虫鱼抢壁死。崔嵬云岭碧穹开,四出巴猿天上哀。哀我十方不遇之士子,殷殷犹向帝京来。堪怜太白即此下寥廓,平生常似远行客。应知鹤泽故园中,八百灵禽空翦翮。顾我镜湖春始波,归舟不发可奈何?徒留画影埋荒驿,为汝一吟仙鹤歌。 (查看原文)
    西樵山日落 2赞 2018-05-05 17:01:41
    —— 引自章节:四三 君失臣兮龙为鱼
  • 一开始,月娘想到的是留下一部《幽忧子集》的卢照邻。他的那一首《结客少年场行》是这么写的: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 玉剑浮云骑,金鞭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胡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但是,月娘立刻忖道:诗中的少年散金仗义,玉剑雄才,义气昂藏。可是出关入塞之间,岁月消磨如驰,一生一世便付诸流水了。运势好的,千万中不得一二,偶建奇功,或能保全了性命。尽管归来之后,致君王以太平,却只是皤然一翁而已!这绝对不会是赵蕤所期待于任何人的景况。 所以她才一转念,接着想起了虞世南也有题为《结客少年场行》之作——虞世南官至秘书监,致仕之年以八十一翁而卒,人称“虞监”的便是。只这老虞监的一部题为《伯施咏》的集子,她忘却了题目。月娘所记得的,倒是那一首《结客少年场行》: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月娘猜得不错——赵蕤所想的,正是这一首诗。日后他作育李白之始,也是此诗。 (查看原文)
    保证不哭∞ 1赞 2014-01-15 15:55:13
    —— 引自第17页
  •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宁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碡谿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这首诗的起首六句徐徐描述卞和献玉的故事。其下以两句、四句、六句的句式,由促而缓,渐增铺陈,点染宁戚、百里奚和姜子牙的遭际。末二句戛然止于孔子见卫灵公而不为所重的情景,回头呼应了开篇。元代的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撰谓:“太白此词,始伤士之遭谗毁弃,中羡昔贤之遇合有时,末则叹今人之不能如古人之识士,亦聊以自况云尔。”可以说几乎全解错了。 本诗从卞和的遭遇展开,典实见于刘向《新序》。 卞和得一玉璞,献于楚厉王,但是却为玉尹所谮,诬璞为石,定罪以谩(欺罔),而断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二献其璞,再受谤,而断其右足。及楚共王即位,卞和奉璞哭于荆山之中,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共王还是将卞和召入,问他:“天下受刑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如此凄怨?”卞和道:“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戮之以谩,此臣之所以悲也。” 贞士遭毁弃与璞玉不见宝,本是一义之互证,而李白犹不以为足,中间“鱼目”之笑用的是西晋张协的《杂诗十首之五》“瓴甋夸璵璠,鱼目笑明月”;“青蝇”则取《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的用意,比蝇为谗佞,“蝇之为物,污白使黑,污黑使白”,旁注了小人颠倒善恶的祸乱。 至于宁戚之所以能令齐桓公修官府、斋戒五日而拜相的故事,出于刘向《列女传》。说的是管仲的侍妾田倩读出了宁戚吟唱“浩浩乎白水”的用意,来自一首管仲前所未闻的古诗:“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这是进一步暗示:关于士人的居心用志,齐桓、管仲是无知的,其识见还比不上一个小妾。 以下则反用事... (查看原文)
    尔尔 1赞 2015-09-24 23:56:31
    —— 引自第138页
  • 就在这一刻,李白所寓的小小客寮忽然微微震动起来,有如天地广宇之外,另有巨力,正轻轻摇撼着这寺庙,以及寺庙所在的山峦。李白顿了顿才想起:是寺中那一口三丈高的大钟正在“霜鸣”。 据寺僧言:彼钟自古已有,斜倚于一山石前,倾启之处,略可容人俯身而入。置身其间,如在寒冰之室,浑身沁凉透骨。相传钟内原有一锤,不知何朝何代,为人所盗去,发尽烈火镕之,欲以铸钱。可是盗者遍伐山南山北上千年的古生楠木为柴,钟锤仍自钟锤,偏不肯镕。一怒之下,盗者将那钟锤扔到溪水之中。不料手起锤落,一声巨响,硬生生将山石切断;钟锤滚过之处,削壁如镜,浸成瀑布。剩下这口钟,未经多少岁月,便教荒草蛮烟、土石朽木给覆盖成一大冢。 (查看原文)
    觥船 1赞 2018-02-12 00:26:39
    —— 引自第320页
  • 明明是即时的见闻,亲身的阅历,在他而言,都只是历史的投影。也就是说,他所看到的街景,都只是原本沉埋在史籍之中,那些春秋、战国、两汉、魏晋时代的投影。在他眼里,全然没有现实。 (查看原文)
    李松石Linden 1赞 2020-08-26 17:30:14
    —— 引自章节:代序 一首诗,能传几条街?
  • 《诗经・小雅·伐木》里面有这样的几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说的是鸟鸣而飞,出自深谷,迁于乔木,嚶然而鸣是不独一已可以享受那迁于乔木的乐趣,它还要与友伴与朋辈同乐。” 大春老师此言差矣~这《诗经·小雅·伐木》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一句领起。可见由远及近已现“坎坎”之声。那么“出自深谷”的鸟当然被这声音所惊吓,不得不“迁乔木”按说,这是暴力拆迁还不给补贴。哪里来的乐? (查看原文)
    开玩笑的人 2019-12-05 10:49:59
    —— 引自章节:28百鳥鳴花枝
  • 汉代辞章,人称高古,启迪了尔后八百年诗赋传习,可是回头推看,其文笔义法之严密,旨趣之警策,音韵之铿锵,声调之跌宕-赵蕤道:“难道不是从战国纵横口舌而来者乎?” 的确,太史公暗笔深藏的,正是作为一个文章家的司马相如,其所濡染,瞻望,仿习者,未必是另一位前行的文章家;而后世诗赋的渊源也未必就是前代的诗赋。 (查看原文)
    兜里兜80 2014-01-22 12:22:28
    —— 引自第280页
  • 遥想山中诸蛇大约也都在霎时间醒来,对于凭空消失的几个时辰了无知觉…… (查看原文)
    closer2sky 2014-03-02 15:08:55
    —— 引自第42页
  • “汝自是一凤,何须作鸡鸣?”赵蕤看李白一眼,将先前所说的话再说了一次:“然——藁草都是心血,莫丢弃。” (查看原文)
    closer2sky 2014-03-04 15:12:34
    —— 引自第82页
  • 在他笔下,诗更接近街边的谣曲。虽然也含蕴着许多经史掌故、神话异闻,显示了作者并不缺乏古典教养。然而,他的诗还融合了庶民世界中质朴、简白、流畅的语言;以夸张、以豪迈、以横决奇突荒怪恢诡的想象,勾人惊诧,引人噱叹,让人想起矫健百端的龙,苍茫千变的云,汹涌万状的潮浪,以及高洁孤悬的明月。他让喷流而出的诗句冲决这科考所构筑起来的格律藩篱,就像他的前辈——那个因碎琴而成名的陈子昂——一样让整个时代的士子为之一震,并忽然想起了:诗,原本可以如此自由。 (查看原文)
    依依稀稀的歌者 2014-03-13 22:06:37
    —— 引自章节:代序:一首诗,能传几条街?
  • 然而,他不太在意这个,他乐于听见比丝竹管弦更纯粹而简约、质朴的声音 (查看原文)
    胖三金❤ 2014-03-17 09:07:46
    —— 引自第28页
  • 这是他想象中的巨雕,于翱翔了不知几度春秋之后,来到这荒郊野岭,俯视山川云峦,猛然看见了当年在狂风暴雪之夜结识的少年,想要就近相认。孰能料得,上林一箭堕西风,着心滴天真的野物,竟然在顷刻间被那不能相识的旧识横夺了性命。 (查看原文)
    Ataisnothere 2014-03-25 19:50:52
    —— 引自第80页
  • 李白生平往来下僚,其数不知几倍于贵官。也正是这些地方上的县尉、县令、参军、别驾、司马,在一位游踪遍江湖的诗人行屐所过之处,得其片纸而为之欢踊呼传,乃成天下之名。 (查看原文)
    阿森ASUM 2014-04-02 13:12:11
    —— 引自第12页
  • 衷怀热切,满心自雄,天地世人皆不知,而亦不在乎除我之外还有天地世人。 (查看原文)
    元元酱 2014-06-08 20:46:37
    —— 引自第35页
  • 就在明月半迷睡、半挣扎的时刻,弥漫暴雪之中,一黑影从空中飘忽而来,自远而近,形貌渐明,居然是一雕。此雕不受风雪所困,仍能自在翱翔,双翼展翅如云脚,所过之处,密雪为之一开,就近可闻,还发出哔哔剥剥的撞击之声,而雪片应声融却,雕飞所过之处,视野便敞亮了些。 明月蓦然有了精神,冲身而立,抖擞着甲胃上已经冻结的坚冰,一振则琳琅铿锵,便对那雕道:“汝来将我识路否?” 雕之为物,焉能应答人语?然而它也恍如有灵通之性,竟逡巡再三,不肯离去,只在明月头顶盘旋。如此一来,明月之身就好似被那雕身所掩,天上落下的大雪遂不能及身。霎时间,明月微微明白了那雕的意思,当下拉起缰绳,翻身上马,绕地三匝,令坐骑仰蹄朝天,前后腾挪纵跃了几步,甩落埋身的积雪,顺着雕喙之所向。接着,明月扬起一鞭,冲雪而去。 于是,飞雕在上,奔马在下,雕向东则马驰于东,雕欲南则马奔乎南。大雪依旧纷飞,却恰恰都落在雕背上,这雕,有如一伞盖,给了明月一席屏蔽。就在明月奔驰返本营之时,风歇雪住。倒是那雕,像是了却了一桩不甚费力也毋须挂怀的差事,继续前行,一径飞入前面刚刚升起的一轮明月之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6-18 11:04:04
    —— 引自第78页
  • 他的战场应该在长安,原本只能迢递悬望、帷幄运筹的京城,可是如今出现了一个可以替他远征千里、万里之外的少年。 赵蕤明白:自己或许注定将要老死于蓬草岩穴之间,身名两埋没,功业一荒芜。而经由当今皇帝特别重视的茬举,却得以让这个天资秀异而不耐烦冗的李白在功名上出一头地。李白会带着赵蕤的魂魄,扬长直入大唐帝国的殿堂。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6-18 23:36:39
    —— 引自第82页
  • 這名之為物,本有一理;求之而得,儘管名噪一時,未幾或敗;求之而不得,則聲價不墜,歷久彌新。 (查看原文)
    匪廢費·老🐰 2014-07-04 21:43:13
    —— 引自第151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