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概念化的故事,期待直来直去和奇思妙想的读者可能会失望。文笔和内容不协调,就像作者一开始想写个轻松诙谐的段子,写到后面发现是严肃文学。起初有点《城堡》的意思,那种卡夫卡式的主角剥离法,还有点像电影《浪潮》。用意恐怕是重定义战争。战争变成一种事务,亦或日常的种种一念之间就会成为战争。纪念亡魂的树林,主角公司上司对杀人道德化的说辞,进行战争动员时青年的诘问及区长的压制,两镇南方争端,战时荒诞的假结婚甚至毫无情感的交合……引人联想的描述逐渐揭露出战争的荒诞,以及战争发起者的丑陋姿态。而战争结束后活下来的人对于日常的空虚,终于导出作者的一句“战争是日常的延长”。并不说教,只是描述,恐怕这本书真正的恶意是反讽读了书却完全没有恐惧感的那群读者吧……
描写拖沓,毫无生气
我还蛮喜欢这种将战争市场化的想法,基本符合我对战争的理解。尤其是美大财团推动战争机器这样的情况在现代社会恐怕将会更为流行。隐隐觉得作者是反战主义者,这种隐约的感觉反而让人心中顿生无奈。正因为没法那么高唱反战的论调,才会有这样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
正义、爱、道德等等概念,在不同地方会是不同样子。这我很清楚。可是,我原来以为,“不同地方”是指遥远的异国他乡。
“我以为那是常识。因为感觉那是不证自明的,所以迄今也没跟别人讨论过。然而,从常识的深渊探出身子一看,那里可能已满布深刻且晦暗的裂痕了。”写参与感的遗失,写政治的荒谬感,角度加一星。
恐怖
要如何确认在感官之外存在的战争,战争又是怎样在日常语言的化装中被述行的。有趣的寓言视角,只是读着有点空泛无趣了(单有“战争”的去感官侵入日常,却在“战争作为日常的延长线”方面过于虚弱)
现代社会,战争是一项业务,甚至可以搞活经济,既然是业务,也就不存在感情上的爱恨,理性的祛魅后,一切都不过是业务而已。
官僚的反乌托邦
一个劲地走向某个目标,仿佛要把“为了下一步的一步”刻在大地上似的。右脚的一步,意义就在接下来左脚要迈出的一步;而左脚这一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引导出右脚的一步。
虽然不是一下子就懂主题的书,但是跟着作者描述的氛围读下去,居然背后感觉一丝凉意
“战争,并不处于日常的对立面,并不跟日常割裂,它就在日常的延长线上。”这翻译和印刷质量我真是无语了,必须扣一星。
平白而起,无故而终。将战争写成参与双方共同推进的一项常规业务,足够荒谬的设定非常独特的视角。但也仅仅是设定和视角而已
日常驶入战争还是已经驶入战争。知道与不知道都成为了既定的棋子,独立生活的梦想是否能在海对面的国家成立。
创意非常好,平庸之恶,基本就是汉娜阿伦特的通俗改写。但是写作能力无法匹配这个创意,进入邻镇定居后情节非常单薄,尽管要表达战争开始结束都无缘无故的虚无感,但是毫无张力的布局也很难说是成功。把三琦亚记类比卡夫卡更是把能力不足混同于才华。本作贡献了近年来我读过的最糟糕的性爱描写。“我”审视女性的目光堪称猥琐。
其实这压根不是在讲战争,说到底还是在讲资本主义吧!通过战争拉动内需,意料之外却倒也未尝不可????所谓,细思极恐。。。
战争也是一项业务!就像我们日常的工作一样。荒诞又写实。调调很像村上春树。
当战争成为日常之后,依然在为政治服务。无论战争观如何,最终也只能接受现实。整体还可以,切入点比较新颖
诶.....
我们逃不了以及逃不了的我们。然而,我们又永远不会懂。
> 邻镇战争
0 有用 亲爱的猥琐猪 2015-01-20
概念化的故事,期待直来直去和奇思妙想的读者可能会失望。文笔和内容不协调,就像作者一开始想写个轻松诙谐的段子,写到后面发现是严肃文学。起初有点《城堡》的意思,那种卡夫卡式的主角剥离法,还有点像电影《浪潮》。用意恐怕是重定义战争。战争变成一种事务,亦或日常的种种一念之间就会成为战争。纪念亡魂的树林,主角公司上司对杀人道德化的说辞,进行战争动员时青年的诘问及区长的压制,两镇南方争端,战时荒诞的假结婚甚至毫无情感的交合……引人联想的描述逐渐揭露出战争的荒诞,以及战争发起者的丑陋姿态。而战争结束后活下来的人对于日常的空虚,终于导出作者的一句“战争是日常的延长”。并不说教,只是描述,恐怕这本书真正的恶意是反讽读了书却完全没有恐惧感的那群读者吧……
0 有用 王汀汀 2014-12-23
描写拖沓,毫无生气
0 有用 千陽. 2016-02-08
我还蛮喜欢这种将战争市场化的想法,基本符合我对战争的理解。尤其是美大财团推动战争机器这样的情况在现代社会恐怕将会更为流行。隐隐觉得作者是反战主义者,这种隐约的感觉反而让人心中顿生无奈。正因为没法那么高唱反战的论调,才会有这样一种相对消极的反抗。
0 有用 fio 2014-11-25
正义、爱、道德等等概念,在不同地方会是不同样子。这我很清楚。可是,我原来以为,“不同地方”是指遥远的异国他乡。
0 有用 Kuddelmuddel 2015-07-11
“我以为那是常识。因为感觉那是不证自明的,所以迄今也没跟别人讨论过。然而,从常识的深渊探出身子一看,那里可能已满布深刻且晦暗的裂痕了。”写参与感的遗失,写政治的荒谬感,角度加一星。
0 有用 脑子都是水 2015-07-03
恐怖
0 有用 Erlandancer 2016-06-04
要如何确认在感官之外存在的战争,战争又是怎样在日常语言的化装中被述行的。有趣的寓言视角,只是读着有点空泛无趣了(单有“战争”的去感官侵入日常,却在“战争作为日常的延长线”方面过于虚弱)
0 有用 書蠹 2016-11-20
现代社会,战争是一项业务,甚至可以搞活经济,既然是业务,也就不存在感情上的爱恨,理性的祛魅后,一切都不过是业务而已。
0 有用 while 2015-05-04
官僚的反乌托邦
0 有用 Ali.sion 2014-11-08
一个劲地走向某个目标,仿佛要把“为了下一步的一步”刻在大地上似的。右脚的一步,意义就在接下来左脚要迈出的一步;而左脚这一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引导出右脚的一步。
0 有用 阿梗 2018-05-07
虽然不是一下子就懂主题的书,但是跟着作者描述的氛围读下去,居然背后感觉一丝凉意
0 有用 青山雀 2016-10-11
“战争,并不处于日常的对立面,并不跟日常割裂,它就在日常的延长线上。”这翻译和印刷质量我真是无语了,必须扣一星。
0 有用 库布里克 2015-04-16
平白而起,无故而终。将战争写成参与双方共同推进的一项常规业务,足够荒谬的设定非常独特的视角。但也仅仅是设定和视角而已
0 有用 纳米 2019-11-06
日常驶入战争还是已经驶入战争。知道与不知道都成为了既定的棋子,独立生活的梦想是否能在海对面的国家成立。
0 有用 Fiona 2019-09-03
创意非常好,平庸之恶,基本就是汉娜阿伦特的通俗改写。但是写作能力无法匹配这个创意,进入邻镇定居后情节非常单薄,尽管要表达战争开始结束都无缘无故的虚无感,但是毫无张力的布局也很难说是成功。把三琦亚记类比卡夫卡更是把能力不足混同于才华。本作贡献了近年来我读过的最糟糕的性爱描写。“我”审视女性的目光堪称猥琐。
0 有用 导岛 2018-11-15
其实这压根不是在讲战争,说到底还是在讲资本主义吧!通过战争拉动内需,意料之外却倒也未尝不可????所谓,细思极恐。。。
0 有用 小贝 2015-10-15
战争也是一项业务!就像我们日常的工作一样。荒诞又写实。调调很像村上春树。
0 有用 蜘蛛君 2016-07-26
当战争成为日常之后,依然在为政治服务。无论战争观如何,最终也只能接受现实。整体还可以,切入点比较新颖
0 有用 [已注销] 2018-01-17
诶.....
0 有用 游余 2018-09-19
我们逃不了以及逃不了的我们。然而,我们又永远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