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研究新视野 短评

热门
  • 5 别的树 2014-06-21 21:55:04

    读罢这本小书,想到了曾经在霍米·巴巴《全球化与纠结》一书的中译本中邂逅的一篇序言;序言的内容早已不记得,却对序言的标题 —— “作为方法的印度”念念不忘。同样的,汉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极好的方法论,好便好在外国学者们的态度与视角方面;而这本书的书名,亦“赤裸裸”地彰显了汉学之本质。讲授者顾彬教授的大名不用多说,可鼎鼎大名如顾教授者,其所研究之内容以及深度,有时候也只是“小儿科”而已,但其认真的态度,以及独到的视角,实在是为人钦佩,亦是对国内现有相关研究相当有益的补充。不禁会想到国内的英美文学研究现状,也许外国学者看到我们的相关研究时,也会如观小儿的幼稚作品那般、发出会心一笑吧?可学问中最通行的语言还是视域,立意与专注度,而这本书则囊括了这些特质,哪怕其中的有些论点并不足以服众。

  • 0 粟阿姨 2019-05-04 17:44:31

    又好又深入。

  • 2 姜未禾 2016-04-05 21:16:22

    还不错,个性蛮鲜明的~之前听老公讲顾彬的八卦:有次他去社科院讲座,把郁达夫狠批了一顿。讲完之后院领导向他赠送礼物,一套社科院出版社当年出的大部头,正是郁达夫的集子。。一个在照片上永远目光锐利一脸严肃的德国人,被坐在台下的我家老公拍到了一张难得的(诡异)笑容。。😂

  • 1 岚大爷本人。 2016-06-29 10:22:59

    兼可作索引书,自身也提供了一些从外往内看的有趣视角。特别是生与死的看法,有点独特。总之讨厌郁达夫的不得了啊他老人家w

  • 1 Fidget茶 2014-04-22 09:36:43

    上学时从图书馆里借过,但是因为是讲座演稿所以翻了两页兴趣不大就还回去了。最近因为汉学重看了这本书,能大概了解德国汉学状况跟汉学家的一些著作,还是由此受益了的。

  • 0 Κλειώ 2014-02-21 17:09:25

    读电子版 八卦不少

  • 0 西西西 2013-11-20 10:00:01

    大概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我对使用这种语气的多少有点敬而远。当目录书看还行,能找到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再做扩展阅读。中间有两个观点挺有意思:一是中国不存在脱离于人文外的风景;二是清末的颓败不仅是要抵御外侮,还要完成从天下到国家的转变。

  • 0 2015-01-23 21:16:19

    顾彬是个性情中人,读书多,学问也算的好,只是说话时常不靠谱,但真知灼见也是有的。

  • 0 艾多斯 2018-11-02 01:18:48

    德国或欧洲汉学综述。

  • 0 乔庄皮皮 2022-10-17 18:15:56 北京

    2011年9-12月在北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演讲,快言快语,口无遮拦,主要介绍他知道的德国汉学家,讲演体,比较发散,讲着讲着就忘记初心了,但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还有,已经开始讨厌美国汉学的意识形态化了

  • 0 十月褴褛db 2022-08-12 21:07:38

    我感兴趣的是用欧洲的眼光看中国文化,尤其顾彬先生的治学方法和说真话的风格,让我喜欢这本书。欧洲汉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倒是值得商榷

  • 0 鑫淼垚 2015-06-13 17:16:20

    电子版随便看看

  • 0 Hä? 2019-09-05 13:28:11

    挺有趣的一本小书,顾彬教授谈论了几个topic,和《历史中的相遇》连着读呗

  • 1 种桃归去饭胡麻 2020-04-07 18:10:45

    书中主要介绍了一些德国汉学家以及他们的著作和研究方向,作为一本书籍索引,本书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一本学术专著而言,倒是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毕竟是课堂的讲稿,因此用于文本阅读的时候,文字间的逻辑性就没那么连贯了。 此外,本书的内容排版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在正文部分插入的大篇幅人物简介,经常打断阅读,使阅读变得不连贯、碎片化……

  • 0 摸鱼居士 2020-01-21 15:35:49

    又新认识了几个人名儿

  • 0 🧩弥生🧤 2020-04-30 15:17:37

    目录式书籍 很口语化 很爱看顾彬骂人

  • 0 TOMOKO 2015-01-27 09:27:19

    隨便看看還可以,裡面的見解我看著原文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攤手),有趣倒是很有趣,消遣一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