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久·新书榜告(第六辑:2013年4月-2013年9月) (99读书人)
- ∵2015∴上海文艺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那些历史 • 清 (七月空景)
- 2018年阅读记录 (dragon870)
- 我的藏书 (小谷围岛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清朝的皇帝(五):日落西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人近中年 2020-11-15 13:06:46
高阳凭其对笔记、诗抄等史料之熟捻,对同光两朝的历史走势笔走龙蛇。初读颇有些费力,连读两遍,愈觉其妙。几处观点,颇启我思:1)李鸿章晚年与俄国勾结,出卖不少清朝的利益;2)书生当国的翁同龢政治上不成熟,被罢黜后致使光绪帝无人可用,而激进的维新派康梁等反而造成后党和保守派的全面反击,权贵重新回到权力中心,进一步导致了庚子拳乱;3)张之洞徒有其名,识人不明,不知袁世凯为枭雄,识势不清,不觉大清气数已尽。... 高阳凭其对笔记、诗抄等史料之熟捻,对同光两朝的历史走势笔走龙蛇。初读颇有些费力,连读两遍,愈觉其妙。几处观点,颇启我思:1)李鸿章晚年与俄国勾结,出卖不少清朝的利益;2)书生当国的翁同龢政治上不成熟,被罢黜后致使光绪帝无人可用,而激进的维新派康梁等反而造成后党和保守派的全面反击,权贵重新回到权力中心,进一步导致了庚子拳乱;3)张之洞徒有其名,识人不明,不知袁世凯为枭雄,识势不清,不觉大清气数已尽。最后,在后记中作者认为,清朝国运转折点始于乾隆末期,知识分子逐步势弱,此后虽有回潮,终于被外戚、权贵、藩镇和宦寺等完全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国势终于无可挽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