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ectuals》的原文摘录

  • 他的小说是行动的小说,行动也使它们成为思想的小说,因为对于海明威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道德上中立的行动。在海明威,甚至于对一餐饭的描写也是一种道德说明,因为吃喝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有正确也有错误的吃与喝的方式。几乎所有的行动都可以表现为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确切地讲,是高贵的或卑贱的 (查看原文)
    Jo. 2赞 2012-10-30 17:53:04
    —— 引自第171页
  • 卢梭同意停止,但在最后一次朗诵会上,他又说了这样的话:“我讲的都是真话。如果有什么人知道的事实与我刚才说的相反,即使他们得到千次证实,那仍然是谎言和蒙骗……(任何人)用他自己的眼睛来考察我的天性、性格、操守、志趣、爱好、习惯以后,如果还认为我是一个不诚实的人,那么他自己就是一个理应被掐死的人!”这席话带来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片沉默。 (查看原文)
    涛某20 1赞 2020-03-09 01:35:25
    —— 引自章节:1卢梭:“有趣的疯子”
  • 布莱希特:“至于那些人(受审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他们越是无辜就越应当被枪毙。” 布莱希特:“五十年后,共产党人会忘了斯大林,但我确信,他们仍会读布莱希特,因此我不能把自己和共产党分开。” (查看原文)
    祥瑞御兔 2012-07-12 18:51:18
    —— 引自第245页
  • 萨特:“宁可跟女人聊些琐事,(我)也不愿与阿隆探讨哲学。” (查看原文)
    祥瑞御兔 2012-07-12 19:09:54
    —— 引自第313页
  • 社会只有在一种道德感受力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取得进步。教会本应提供这种指导,但已证明是失败的。科学也不能提供。理性主义本身不能产生道德目的,当科学和理性主义伪装成伦理学的时候,就制造出道德的灾难,诸如法国革命的恐怖和拿破仑的独裁。只有诗才能填补道德的真空,并给进步提供一种真正创造性的力量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7:27:21
    —— 引自第38页
  • 他是最彻底政治化的英国诗人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7:35:06
    —— 引自第38页
  • 同卢梭一样,总的说来他爱人类,但对特定的人他常常是残酷无情的。强烈的爱使他燃烧,但这是一种抽象的火焰,可怜的凡人靠近时常常会被烤焦。他把观念放在人之上,他的医生就是在证明无情理念是怎么一回事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7:50:27
    —— 引自第41页
  • 在各种各样的变更、替换、危险和刺激重,他才显示出勃勃生机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7:52:24
    —— 引自第48页
  • 他是那种崇高的利己主义者,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化的倾向,他认为对于他的决定,别人不但有义务服从,而且要欢呼,别人没有这么做,他立即就表示气愤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7:55:10
    —— 引自第49页
  • 大多数批评都可以归结为指责作家想保持自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自我的本性,使它保持纯粹,并从所有侵犯它的因素中解放出来 (查看原文)
    Jo. 2012-10-29 09:53:39
    —— 引自第92页
  • 对海明威来说,对母亲的仇恨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查看原文)
    Jo. 2012-10-30 00:00:53
    —— 引自第163页
  • 卢梭为科西嘉所设想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正是波尔布特政权试图在柬埔寨创立的国家的先例。这完全不必惊奇,因为巴黎政权受过教育的领袖已经全盘吸收了卢梭的学说。当然,卢梭自己也非常真诚地相信,这样的国家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人民会被训练得去喜欢它。他没有用“洗脑”这个词,可他写道:“谁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谁就可以控制他们的行动。”这种控制的确立,要从婴儿期开始就将公民当作国家的子女对待,训练他们,“只是在同国家机关的关系中考察自己”,“因为不依靠国家,他们就不存在,没有了国家,他们也不复存在,国家拥有他们所有的一切,国家也就是他们的一切”。这也预示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理论:“一切都存在于国家之内;国家以外,什么也没有;没有什么可以对抗国家。”要是国家被人接受和达到成功,就需要文化工程,教育的进步便成为文化工程成功的关键。卢梭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是孩子,国家是父亲,他坚持政府应全盘掌握所有子女的抚育工作。这是卢梭的学说带来的真正的革命——这样,他就把政治程序引入人类存在的中心位置。他使立法者、同时也是导师成为救世主,他能够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创造新人。他写道:“”一切根本上都依靠政治。美德是好政府的产物,“与其将恶归咎于人,不如归咎于没有管理好的人。”政治的进步欧和新型国家的实现是医治人类弊病的万能药物,政治无所不能。因而,卢梭就为20世纪的主要欺骗和愚蠢行为准备了蓝图。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2018-05-26 12:20:30
    —— 引自第33页
  • 这些伟大的信仰体系,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或是有害于人性?在多大程度上,这些教皇和牧师实践了他们关于纯洁和真理,关于博爱和仁慈的戒律?....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伴,表现出了几分忠诚?他们在处理性和金钱问题时,是否公正?他们所说的,所写的,都是真实的吗?他们自己的体系是如何面对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的? (查看原文)
    WW 2018-05-29 12:30:07
    —— 引自第2页
  • 普罗克洛斯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阿蒂卡巨人,留旅客,缚之床構,体长者歌去下肢,体短者拉长,以让他们同床一般长。 (查看原文)
    顾文 2020-05-30 22:47:27
    —— 引自章节:4托尔斯泰:上帝的兄长
  • 托尔斯泰的例子再次说明,当一个知识分子以人为代价追求抽象的思想时将会有什么结果。历史学家总是喜欢把这看作是一个序幕,一个很快席卷了整个俄国的重大的民族灾祸的并不足道的个人序幕。托尔斯泰试图带来一场他认为绝对必要的彻底的道徳改革,结果却毁灭了家庭也毁灭了他自己。然而他仍然渴望着并预言一一而且通过他的作品极大地鼓励着俄罗斯自身的一场干年的变革,不是通过他所视的那种渐进的、艰难的改革,而是通过一场火山爆发般的社会剧变。不久,这场变革终于到来了,它是一系列托尔斯泰无法预见的事件的结果 (查看原文)
    顾文 2020-05-31 10:40:35
    —— 引自章节:4托尔斯泰:上帝的兄长
  • 爱默生力图证明知识再加上道德品性将会有助于企业成功。许多人慕名而来,却困惑地发现这位杰出的哲学家所说的在他来都是常识。《辛辛那提报》说他“没有装模作样……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答各读他那本《圣经》”。演说中爱默生还有不少题外的话,诸如:“每个人都是消费者,而且也应该是个生产者。”“宪法规定了人的价值,人应该富有。”“生命就是追求权利。”这些话打动了听众,他们认为它们是真话,经过报纸的简化和挑选,它们也成为美国大众的共同格言。在同一系列的演说中,爱默生经常和PT~巴纳姆合作,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巴纳姆的主题是“金钱获得的艺术”和“生活中的成功”。听爱默生的演说成为追求文化和高雅趣味的标志:爱默生已成为思考着的人的化身。1871年11月,他在芝加哥作了最后的演说。《芝加哥论坛报》这样报道:“喝彩和掌声……显示了听众的文化修养。”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它以对待金钱那样的热情去追求道德和精神的进步,并认为两者对于创造自身的新文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爱歌生已成为这个国家的民族英雄和导师,就像雨果对于法国或是托尔斯泰对于俄国,爱默生确立了美国模式。 (查看原文)
    顾文 2020-05-31 10:44:41
    —— 引自章节:5海明威:深渊
  • 布菜希特一生中追逐妇女,乐此不疲,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他至少有两个私生子。露特・贝尔劳1944年给他生了个儿子,年纪很就死了。他早先与保拉生的儿子弗兰克・鲍霍尔策尔长大成人,1943年战死在俄国前线。布菜希特没有完全拒绝接受他。但他对弗兰克也并不关心,很少去看他,而且从没在日记里提到过他。然而他那些合法的子在他的生活中也很少出现,他吝惜花在他们身上或与他们共度的任的时间。这是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者的常见故事,理想比人更重要,大写人类”高于男人和女人、妻子、儿女。奥斯卡・霍默尔卡的妻子能男丝在美国时与布莱希特很熟,她很机智地总结说:“在人事关系方面,是人民权利的斗士,对亲友的幸福却并不十分关心。”布菜希特自己引列宁的话争道,一个人要为集体服务就不得不对个人无情。 (查看原文)
    顾文 2020-06-02 01:56:09
    —— 引自章节:6布莱希特:冰一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