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bot's Rebellion》的原文摘录

  • 根据你有多少(物理的和心理的)资源可用,在这个世界上,以一种你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结果的方式行动。 (查看原文)
    流连 3赞 2015-07-11 17:58:09
    —— 引自章节:让你的工具理性更充实
  • 如果信念不一致性被检测到,就可能是一个信号,信念形成过程不是最优操作,即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中存在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此外,欲望不一致性也是一个信号,行为决定过程将可能导致非最优化的目标被满足。 (查看原文)
    流连 3赞 2015-07-11 17:58:09
    —— 引自章节:让你的工具理性更充实
  • 1,如果经过反思,我们宁愿取消某个欲望而不是实现它,那么它就是非理性的欲望。 2,矛盾的欲望或者是建立在错误的信念上的欲望,也是非理性的。 3,如果目标的预期效用跟它们被实现时的效用不一致,追求这样的目标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标志。 (查看原文)
    流连 3赞 2015-07-11 17:58:09
    —— 引自章节:让你的工具理性更充实
  • 有一种掘地蜂具有有趣的生殖本能。它会狩猎其他昆虫,并且把它们麻醉。之后,它会把猎物拖进自己的洞中,在猎物身上产卵,让幼虫一出生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食物。在它将猎物拖进洞中之前,为了防止洞里面有什么意外,它会先把猎物放在洞门口,自己先进去探查一番。等它查明洞里面没有什么意外之后,它才会把猎物带进洞中。 科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当掘地蜂进入洞中时,他把放在洞口的猎物稍微挪开了一点点。当掘地蜂出来时,发现猎物不见了,它就会再次把猎物放在洞门口,自己又进洞去探查一次。当它再次进入洞中的时候,如果科学家再次把猎物挪开一点,那么在掘地蜂出来后就会又一次把猎物放在洞门口,自己又再进洞去探查一次。这样的循环可以进行四十次之久,每次掘地蜂都会像第一次带着猎物归来时那样再次进洞去探查一次。 (查看原文)
    Mr.二月 3赞 2020-10-10 10:01:03
  • 这说明什么? 说明掘地蜂看似智能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基于基因的刻板的、自发的行为。针对掘地蜂,哲学家丹尼特提出了一个有点恐怖的问题:“你凭什么确信自己不是掘地蜂?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内心是一颤的。但科学给出的答案,似乎更让人绝望:我们人人都是掘地蜂,研究证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应,而另外5%的所谓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几乎都是刻板的自发式行为,我们以为是“我”在学习和决策,其实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心智模型”在主导人生。决定你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心智模型高低,这个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够成为厉害的人,而99.99%都不太厉害。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学习背后的道理,你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模型。 (查看原文)
    Mr.二月 3赞 2020-10-10 10:01:03
  • 所谓的格莱斯式沟通语言的要点,其实就是意识到要理解一个人说了什么,聆听者必须不只是理解说话者明确说出的内容,还必须理解假定说话者的既定语境给出的暗示。 (查看原文)
    流连 1赞 2015-07-11 18:21:54
    —— 引自章节:对启发式和偏差任务反应的进化解释
  • 人们意识到在决策问题中,存在微妙的语境因素,它们会让人们的选择变得复杂。因为决策理论家争论对这些语境因素回应的合理性,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争论还在决策者的头脑中继续进行(无论是明确意识到了,还是没有意识到),不管这种内部争论有什么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内在斗争将会导致反应的不稳定。 (查看原文)
    流连 1赞 2015-07-11 18:21:54
    —— 引自章节:对启发式和偏差任务反应的进化解释
  • 随着漫长的演化,人作为基因载体自身的利益本身,会与基因利益发生冲突,最终背叛基因的利益。基因利益、人自身利益的多寡,从而形成了人类心智架构的双进程:快与慢。在快的心智处理过程,我们下意识地做出反应,调用的认知资源非常少;在慢的心智处理进程,我们想得多一些,像机器人叛乱一样,去改写主人的命运,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4:55:59
    —— 引自章节:推荐序1
  • 在《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一书中,丹尼特(1995)认为,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这一观念,其实是一种知识层面的宇宙酸:“它把几乎所有的传统观念都销蚀掉,在其身后留下了一个革命化的世界观,大多数旧有的景观仍然依稀可辨,但也经历了彻底的改造。” 简而言之,达尔文的冲击波刚刚能被世人感受到,我们还没有彻底吸收进化科学中包含的破坏性洞见。 当前最重要的争论不在于支持达尔文还是反对他,而是在于对那些跨入达尔文门槛的人来说,他们对达尔文式解释能走多远,持有不同意见。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5:00:40
    —— 引自章节:为什么杰里·福尔维尔是对的
  • 不要把焦点放在单个有机体或物种上,而要放在最基本的单位基因上。还要关注基因通过什么机制增加自己繁殖成功,打败跟自己竞争的等位基因。 1,作为基因,你必须直接复制你自己; 2,你可以帮着建立一个有机体(文中称为载体),接着帮助它存活和繁殖,从而使得构造该有机体的基因得以复制; 3,你也可以让自己构造的有机体帮助其他含有你的副本的有机体。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5:00:40
    —— 引自章节:为什么杰里·福尔维尔是对的
  • 基因最后给生存机器一个整体的政策指导:为了让我们活着,做你认为最好的选择。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5:00:40
    —— 引自章节:为什么杰里·福尔维尔是对的
  • 我们形成了我们的观念如何形成的观念,就像我们有了我们欲望有关的欲望,还拥有渴望不同渴望的能力。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5:13:06
    —— 引自章节:假设思维和表征复杂性
  • 心理分离发生在,作为个人知识基础的事实,和个人为了认知控制而对这些事实持有的态度之间。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5:13:06
    —— 引自章节:假设思维和表征复杂性
  • 不加批判地取悦我们所谓的直觉,会让我们成为彻头彻尾的奴隶。尽管自发式系统构成了我们希望,欲望和恐惧的基础,作为真实的人类独特性前提的个人自主性,则完全依赖于对我们直觉的批判性评估,以及对两种类型复制子目标的有意识塑造。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7:41:07
    —— 引自章节:让分析式系统驾车,你就能把载体放在第一位
  • 用反思的态度对待我们拥有的欲望和信念,这是唯一的答案。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7:41:07
    —— 引自章节:让分析式系统驾车,你就能把载体放在第一位
  • 这里的钠气灯是一个隐喻,它的认知等价物非常之多,包括:我们必须处理的概率信息;我们必须从可能已发生的事件中寻找的原因;我们必须忽视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我们必须无视的,那些不具代表性的样本;我们必须不偏袒的,那些受欢迎的假设;我们必须遵循的,那些要求自己忽视人际关系的规定;我们必须推到一边置之不理的,那些跟事实不一致的描述;我们必须推断为不存在的某种模式,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随机化装置在自作用;我们要小心提防的,可能影响自己决策的沉淀成本;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官指令,哪怕它跟咱们的常识不一致;我们必须尊重的契约,哪怕它对你的一个亲戚有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做出的专业决定,因为我们知道这通常是有利的,即使我们不确定这一次到底会怎样。对我们古老认知装置而言,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呈现出来的“钠气灯”。要是进化没有让我们做好准备,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在现代世界将寸步难行,只有束手待毙。幸运的是,我们通过文化获得了理性思考的工具。我们的分析式系统使用它,就可以在类似的场景帮助到我们。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8:50:09
    —— 引自章节:现代社会就是一盏钠气灯
  • 对于人类基本生物需要的偏好,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不怎么争论。相反,他们在争论人类的精细偏好,它们存在于高度符号化的产品中,而这些产品镶嵌在一种复杂的、信息饱和的眼球经济中。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9:31:30
    —— 引自章节:把洗澡水跟载体一起倒掉
  • 如果人有两个脑袋,他将变成双倍的愚蠢! (查看原文)
    流连 1回复 2015-07-11 19:34:04
    —— 引自章节:理性障碍
  • 在人类理性问题上的辩论,这是一个高风险争议,这个争议混杂着原始的政治偏见和心理偏见,两者是那种一触即燃的组合。 总结一下三种立场:社会向善论者认为,有时候人们推理很好,而且人们可以做的更好。卫道士认为,人们推理不正确,但是他们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后,盲目乐观者觉得,人们推理的相当好——实际上,在这个所有可能的世界上最好的世界中,他们已经达到了任何人能达到的最好表现。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9:35:49
    —— 引自章节:理性大争论
  • 可验证性(可证伪性)是一种区分模因的最确定的方式之一。 信仰的整个观念就是要解除载体的武装,阻止自己栖身于其中的载体评估自己。对自己的模因建立信仰,意味着你不会经常反省他的来源和价值。基于信仰的模因的整个逻辑,就是禁止批判。 对于早期获得的模因更要谨慎,因为这些模因是父母亲戚或者孩子传递给我们的,这些早年获得的模因往往很长命,原因在于,它们避开了对我们有用的有意识的选择性检测。 (查看原文)
    流连 2015-07-11 19:40:11
    —— 引自章节:什么样的模因对我们友善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