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书出版以后影响深远,书中内容不但广为国内学者征引,而且全书已经翻译成英、日、韩多种文字,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必读书。本书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得首届“思勉原创奖”。
《文字学概要》此次出版的修订本,以裘锡圭先生1993年的修订稿为依据,修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和表述不妥的地方...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书出版以后影响深远,书中内容不但广为国内学者征引,而且全书已经翻译成英、日、韩多种文字,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必读书。本书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得首届“思勉原创奖”。
《文字学概要》此次出版的修订本,以裘锡圭先生1993年的修订稿为依据,修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和表述不妥的地方,在不少地方增加了“校按”对需要补充和说明的地方进行交代。全书重新电脑排版,更换了部分图版,阅读效果较初版大有改善。为了便于查找书中例字,修订本还在书后编制了索引。为了表示对朱德熙先生的怀念和敬意,裘锡圭先生还在书前附上了朱先生在去世前不久从美国寄来的对《文字学概要》提出修改意见的一封信,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 · · · · ·
裘锡圭先生1960年至200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年起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墓竹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为《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目录 · · · · · ·
二 汉字的性质
三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四 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三)六国文字
(四)秦系文字
(五)隶书的形成
五 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四)汉代的草书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六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二)三书说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七 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3 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5 会意字
6 变体字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
八 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二)多声和多形
1 多声
2 多形
(三)省声和省形
1 省声
2 省形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五)形旁的表意作用
1 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2 形旁的代换
(六)声旁的表音作用
1 声旁跟字音的关系
2 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的原因
3 声旁的代换
4 声旁的破坏
(七)声旁跟字义的关系
1 有义的声旁
2 右文说
九 假借
(一)本字与假借
(二)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
(三)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
(四)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
(五)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几种错误倾向
1 词义研究方面的错误倾向
2 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
一○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一)异体字
(二)同形字
(三)同义换读
一一 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1 文字的分化
2 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3 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
(二)文字的合并
一二 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
(二)一词多形
1 一词多形现象概况
2 一些有关的术语
A 通用字
B 古今字
C 所谓“异体词”
3 通用字读音问题
一三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附图目录
图版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从岳云鹏相声“瓩”谈多音节汉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论》(修订本)读书笔记

关于第二章的一些感受
> 更多书评 12篇
-
黍的穗是散的,这是它不同于禾的一个重要特点。造字的人抓住了这个特点。甲骨文的“黍”字有不加“水”和加“水”两种写法,加“水”的原因不详。周代金文把黍形简化为“禾”旁。这是形符改为义符的一个例子。 黍是不是我们“正宗中国人”说的糜子啊,加“水”与否是不是为了区分软、硬糜子啊!就不能跟我们“真正中国人”打听一下吗
2022-03-09 22:06:38 1人喜欢
-
《说文》:“童,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辛,重省声”,“僮,未冠也。从人,童声”,以僮仆为“童”之本义,童子为“僮”之本义。在古书中,僮仆和童子二义本来都用“童”字表示(古代奴隶和孩子都不蓄发,所以都称童,山无草木也称童),“僮”是“童”的分化字(《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据《释文》及《礼记·檀弓下》郑玄注,此“僮”字本作“童”)。但是“僮”字出现后,一方面“童...
2022-02-24 09:25:49
《说文》:“童,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辛,重省声”,“僮,未冠也。从人,童声”,以僮仆为“童”之本义,童子为“僮”之本义。在古书中,僮仆和童子二义本来都用“童”字表示(古代奴隶和孩子都不蓄发,所以都称童,山无草木也称童),“僮”是“童”的分化字(《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据《释文》及《礼记·檀弓下》郑玄注,此“僮”字本作“童”)。但是“僮”字出现后,一方面“童”字表示童子之义的用法并未废弃,一方面“僮”字也时常用来表示僮仆之义,两个字的用法互混。经过职务的交互集中,童子的{童}专用“童”字表示,僮仆的{僮}专用“僮”字表示,两个字各自的本义都交给了对方(《干禄字书》“童、僮”条:“上童幼,下僮仆,古则反是,今所不行。”但上文“常、尝”条所引《太平广记》“苏瓌李峤子”条“童年”作“僮年”,可见唐代仍有人用“僮”字表示童子之义)。
回应 2022-02-24 09:25:49
-
我要跃一跃 (用思念牵起分开的时间就是永远!)
-
黍的穗是散的,这是它不同于禾的一个重要特点。造字的人抓住了这个特点。甲骨文的“黍”字有不加“水”和加“水”两种写法,加“水”的原因不详。周代金文把黍形简化为“禾”旁。这是形符改为义符的一个例子。 黍是不是我们“正宗中国人”说的糜子啊,加“水”与否是不是为了区分软、硬糜子啊!就不能跟我们“真正中国人”打听一下吗
2022-03-09 22:06:38 1人喜欢
-
《说文》:“童,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辛,重省声”,“僮,未冠也。从人,童声”,以僮仆为“童”之本义,童子为“僮”之本义。在古书中,僮仆和童子二义本来都用“童”字表示(古代奴隶和孩子都不蓄发,所以都称童,山无草木也称童),“僮”是“童”的分化字(《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据《释文》及《礼记·檀弓下》郑玄注,此“僮”字本作“童”)。但是“僮”字出现后,一方面“童...
2022-02-24 09:25:49
《说文》:“童,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辛,重省声”,“僮,未冠也。从人,童声”,以僮仆为“童”之本义,童子为“僮”之本义。在古书中,僮仆和童子二义本来都用“童”字表示(古代奴隶和孩子都不蓄发,所以都称童,山无草木也称童),“僮”是“童”的分化字(《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据《释文》及《礼记·檀弓下》郑玄注,此“僮”字本作“童”)。但是“僮”字出现后,一方面“童”字表示童子之义的用法并未废弃,一方面“僮”字也时常用来表示僮仆之义,两个字的用法互混。经过职务的交互集中,童子的{童}专用“童”字表示,僮仆的{僮}专用“僮”字表示,两个字各自的本义都交给了对方(《干禄字书》“童、僮”条:“上童幼,下僮仆,古则反是,今所不行。”但上文“常、尝”条所引《太平广记》“苏瓌李峤子”条“童年”作“僮年”,可见唐代仍有人用“僮”字表示童子之义)。
回应 2022-02-24 09:25:49 -
先秦时代文献里常见跟“赐”同义的“锡”,它究竟是不是“赐”的通用字呢?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一直有两种看法。过去,多数人把这种“锡”字看作“赐”字的音近的同义字,仍然按照铜锡之“锡”的音来念它;少数人把这种“锡”字看作“赐”的通用字,按照“赐”字的音来念它。《周易·师卦》“王三锡命”句《释文》,说徐爰音“锡”为“赐”。《集韵》去声寘韵收入了“锡”字的这个音,《康熙字典》也把这个音收入了。但是,现在...
2022-02-24 09:21:29
先秦时代文献里常见跟“赐”同义的“锡”,它究竟是不是“赐”的通用字呢?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一直有两种看法。过去,多数人把这种“锡”字看作“赐”字的音近的同义字,仍然按照铜锡之“锡”的音来念它;少数人把这种“锡”字看作“赐”的通用字,按照“赐”字的音来念它。《周易·师卦》“王三锡命”句《释文》,说徐爰音“锡”为“赐”。《集韵》去声寘韵收入了“锡”字的这个音,《康熙字典》也把这个音收入了。但是,现在有很多人既认为这种“锡”字是“赐”的通用字,又仍然按照铜锡之“锡”的音来念它(1979年版《辞海》就如此处理)。有的人还用这个例子来证明通假字不必读如本字。这是不合理的。既然把“锡”看作“赐”的通用字,就应该像古代持这种看法的人那样把它念作“赐”(但是即使把先秦文献里当赐讲的“锡”读为“赐”,汉以后文献里当赐讲的“锡”也还是应该读它的本音的。因为当时人一般都是这样读的。如果把汉以后文献里的“九锡”读为“九赐”,就闹笑话了)。
回应 2022-02-24 09:21:2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商务印书馆 (1988)9.4分 1498人读过
-
-
商务印书馆 (2013)9.3分 58人读过
-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5)9.5分 3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语言学 (消逝风中的墓地)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阅读即是生活 (𝙰zeril)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攬螢 2017-09-29 22:32:58
粗略读过,上次读的时候没怎么看进去,此次重读方有一些感觉。本书体大思精,说是教材处处包含着自己的所见所思。说是研究著作又处处有细微的指示教导,谆谆之意跃然纸上。虽然有时表达有些曲折,不过绝对严谨,定义与分类十分明晰,不愧是古文字学的圣经,裘先生的著作要多读~
2 有用 shenhao19 2015-04-27 19:26:09
应该认真修订,部分重写,不过裘老已患目疾
0 有用 马上到站 2018-03-13 10:07:46
半懂不懂
7 有用 Kokaki 2014-09-04 23:00:07
去年粗略过了一次,今年又仔细看了一遍,优点人所共睹,只是行文有点小啰嗦,排版也不够精善,应该用繁体字。
0 有用 甜茶的茶 2016-05-31 12:13:06
古文字学圣经
0 有用 咕噜咕噜 2022-05-20 11:17:28
常读常新
0 有用 李梦阳 2022-05-19 00:27:35
跪了,不能赞一词 还要反复读,常读常新
0 有用 cedricccc 2022-05-14 02:45:28
常读常新的文字学理论著作,其中对文字形成过程的探讨、“两个层次的符号”理论和“三书说”的提出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大概是初三还是高一的时候买了第一本《文字学概要》,很喜欢,一通瞎看,自然没看懂多少。高三又看了一遍,认真做了笔记。大学又断断续续看过,不过很多细节还是看完就忘。再然后记忆犹新的就是今年元旦,早上醒来就看到《概要》新出了丛书本的消息。
0 有用 五七 2022-05-06 18:40:40
我真的好佩服裘老。
0 有用 远山雪穗 2022-05-05 19:06:05
作为开启研究生生涯的第一本专业书。从冬天读到夏天,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