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刘易斯的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作者文笔之优美、见解之精辟、学养之博大,实在令人佩服。书中深入探讨亲情、友情、爱情、圣爱,为普天下寻爱者不可错过的好书。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小时就)发展成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出现。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这不但绝不会抹杀两种爱之间的区别,还会使他们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双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忽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但对分享友爱却毫无妒意。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能够自发地与你的朋友建立真正深厚的友爱,感到不仅我们俩在爱情中连结,我们三五个人还在同一条道上追求,有着共同的憧憬,这对于爱情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友爱和爱情的共存还可以帮助现代人认识到,友爱确实是爱,甚至和爱情一样伟大。假定你很幸运,“爱上了”你的朋友,并与之结婚。再假定有两种未来让你自由选择:“一种是不再为情侣,但永远有共同的追求,追求同一位上帝、同样的美、同样的真理;二为没有共同的追求,但在有生之年,永远保持爱情中的狂喜、激情、新鲜感和强烈的情欲。”请问:你应该选择哪种?作哪种选择你不会后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页 -
仁爱:上帝在开辟人性这座花园,让各种爱在其中生长、开花、结实时,他派我们的意志去对其进行“修剪”。与这些爱相比,我们的意志干枯又冷漠。倘若上帝的恩典不像雨露、阳光那样降下,意志便达不到它的目的。但是,它的辛勤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抑制作用)是不可或缺。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唯一彻底摆脱了爱的危险与烦恼的地方,就是地狱。 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固有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 面对选择时,你侍奉谁,选择谁,把谁放在首位?你的意志最终顺服于谁? 当最亲近、最心爱的人妨碍了我们去顺服上帝的时候,我们必须拒绝他们,或者不再视他们为最亲近、最心爱的人。(路加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一无所缺的上帝,用爱创造了纯粹不必要的造物,为的是爱他们,使他们变得完美。冒昧地借用生物学的比喻:上帝是位“寄主”,他有益创造了自己的寄生物,让我们可以利用他,“占他的便宜”。这就是爱,是众爱的发明者-----大爱本身的图解。 来自上帝的给予之爱,使人能够爱那些本质上不可爱的人。 我们是镜子,我们的亮光完全来自照耀我们的太阳。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太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离弃自己如此熟悉、挚爱的人,去爱一个陌生人。将来等我们见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他。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其间运行。在这些经历中,凡是真的爱,即便在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四种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四种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你的一部分,在你的好友身上

第六筐落叶 ∣ 《四种爱》读书笔记

《四种爱》读后:爱得更哲学一些
> 更多书评 44篇
-
★Lachesis★ (prussophile.)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小时就)发展成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出现。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这不但绝不会抹杀两种爱之间的区别,还会使他们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双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忽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 (2回应)2014-07-09 21:25:43 14人喜欢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小时就)发展成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出现。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这不但绝不会抹杀两种爱之间的区别,还会使他们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双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忽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但对分享友爱却毫无妒意。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能够自发地与你的朋友建立真正深厚的友爱,感到不仅我们俩在爱情中连结,我们三五个人还在同一条道上追求,有着共同的憧憬,这对于爱情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友爱和爱情的共存还可以帮助现代人认识到,友爱确实是爱,甚至和爱情一样伟大。假定你很幸运,“爱上了”你的朋友,并与之结婚。再假定有两种未来让你自由选择:“一种是不再为情侣,但永远有共同的追求,追求同一位上帝、同样的美、同样的真理;二为没有共同的追求,但在有生之年,永远保持爱情中的狂喜、激情、新鲜感和强烈的情欲。”请问:你应该选择哪种?作哪种选择你不会后悔。 引自 友爱 L按: 友爱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但没有友爱的爱情一定不会进化成幸福的婚姻——顶多就是琐碎絮叨叨的亲情罢了。可参考《我爱我家》里的大爷大妈。 理想的柏拉图式爱情不是禁欲,而是强调爱的友爱这一方面,以至于性和激情就像一切琐事一样不重要。如果它是一种工具性的手段,比如为了尽婚姻的义务,就和吃喝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再美味的食物也不过是卡路里,再美妙的性爱也不过是多吃几粒多巴胺或者定期长跑的效果。(身体的“工具化”)但精神之爱是无法用物理成分代替的。 爱一个人而不求占有TA,这样的爱是最近乎友谊,也最纯粹,无求所以无私。 至于宣称是友谊的炮友……我只能说这属于功能性友谊,跟酒肉朋友、一起飚车吸毒的朋友一个性质。如果是精神上互相吸引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嘛。 最后一段的例子让我想起了纪德的《窄门》:为了防止爱在短暂的时间内流星一样燃烧殆尽,男女主必须保持距离。烧死爱情的代价是保住了友谊。 两个健全和协调的人格之间可以发生长久的爱情,但绝不是建立在本能吸引之上,而是三观、生活道路、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共同的ideology或信仰是最好的黏合剂。
2回应 2014-07-09 21:25:43 -
仁爱:上帝在开辟人性这座花园,让各种爱在其中生长、开花、结实时,他派我们的意志去对其进行“修剪”。与这些爱相比,我们的意志干枯又冷漠。倘若上帝的恩典不像雨露、阳光那样降下,意志便达不到它的目的。但是,它的辛勤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抑制作用)是不可或缺。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
2012-02-22 16:54:26 6人喜欢
仁爱:上帝在开辟人性这座花园,让各种爱在其中生长、开花、结实时,他派我们的意志去对其进行“修剪”。与这些爱相比,我们的意志干枯又冷漠。倘若上帝的恩典不像雨露、阳光那样降下,意志便达不到它的目的。但是,它的辛勤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抑制作用)是不可或缺。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唯一彻底摆脱了爱的危险与烦恼的地方,就是地狱。 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固有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 面对选择时,你侍奉谁,选择谁,把谁放在首位?你的意志最终顺服于谁? 当最亲近、最心爱的人妨碍了我们去顺服上帝的时候,我们必须拒绝他们,或者不再视他们为最亲近、最心爱的人。(路加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一无所缺的上帝,用爱创造了纯粹不必要的造物,为的是爱他们,使他们变得完美。冒昧地借用生物学的比喻:上帝是位“寄主”,他有益创造了自己的寄生物,让我们可以利用他,“占他的便宜”。这就是爱,是众爱的发明者-----大爱本身的图解。 来自上帝的给予之爱,使人能够爱那些本质上不可爱的人。 我们是镜子,我们的亮光完全来自照耀我们的太阳。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太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离弃自己如此熟悉、挚爱的人,去爱一个陌生人。将来等我们见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他。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其间运行。在这些经历中,凡是真的爱,即便在尘世,也都主要来自上帝,而不是来自我们,来自我们也只是因为来自上帝。···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引自第1页 2011/5/10
回应 2012-02-22 16:54:26 -
正如爱情中的性爱并非真正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也同样不以幸福为目的。我们也许会这样以为,但是在接受考验时,爱情证明的恰恰相反。大家都知道,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意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便成熟而有经验,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够清楚地预...
2013-06-16 17:14:47 5人喜欢
正如爱情中的性爱并非真正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也同样不以幸福为目的。我们也许会这样以为,但是在接受考验时,爱情证明的恰恰相反。大家都知道,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愿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意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正是爱情的标志。一对恋人,即便成熟而有经验,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终会愈合,也能够清楚地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结婚要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权衡算计都不能影响爱情。即便一个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与心爱的人结婚不可能导致幸福,婚姻给他带来的只能是:照顾无法治愈的残疾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含羞忍辱,爱情也始终不犹豫地说:“我宁愿这样也不愿分离,宁愿有她而痛苦,也不愿没她而幸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心碎也愿意。”我们内心的声音若不这样说,那就不是爱情的声音。 引自 爱情 回应 2013-06-16 17:14:47 -
暗夜的星辰 (☃精灵、精灵、精灵…ᙏᙏ)
The first distinction I made was therefore between what I called Gift-love and Need-love. The typical example of Gift-love would be that love which moves a man to work and plan and save for the future well-being of his family which he will die without sharing or seeing; of the second, that which sends a lonely or frightened child to its mother's arms. 我首先將愛劃分為給予之愛與需求之愛。給予之...2018-08-23 15:36:08 1人喜欢
The first distinction I made was therefore between what I called Gift-love and Need-love. The typical example of Gift-love would be that love which moves a man to work and plan and save for the future well-being of his family which he will die without sharing or seeing; of the second, that which sends a lonely or frightened child to its mother's arms.
我首先將愛劃分為給予之愛與需求之愛。給予之愛的典型例子是個男人為家庭未來的幸福籌謀劃策、工作、積蓄,雖然這種幸福他不能享受或者見到;需求之愛的典型例子是孩子在孤獨、驚恐時撲向母親的懷抱。
But man's love for God, from the very nature of the case, must always be very largely, and must often be entirely, a Need-love. This is obvious when we implore forgiveness for our sins or support in our tribu- lations. But in the long run it is perhaps even moreapparent in our growing for it ought to be grow- ing awareness that our whole being by its very nature is one vast need; incomplete, preparatory, empty yet cluttered, crying out for Him wlio can untie things that are now knotted together and tie up things that are still dangling loose. I do not say that man can never bring to God anything at all but sheer Need-love. Exalted souls may tell us of a reach beyond that. But they would also, I think, be the first to tell us that those heights would cease to be true Graces, would become Neo-Platonic or finally diabolical illusions, the moment a man dared to think that he could live on them and henceforth drop out the element of need. "The highest," says the Imitation, "does not stand without the lowest." It would be a bold and silly crea- ture that came before its Creator with the boast "I'm no beggar. I love you disinterestedly." Those who come nearest to a Gift-love for God will next moment,even at the very same moment, be beating their breasts with the publican and laying their indigence before the only real Giver. And God will have it so. He addresses our Need-love: "Come unto me all ye that travail and are heavy-laden," or, in the Old Testament, "Open your mouth wide and I will fill it."
人對上帝的愛就其本質而言,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始終是需求之愛,往往還純粹是需求之愛。這點在我們祈求罪得赦免、患難中祈求幫助時顯得尤為明顯。從長遠來看,隨著意識的不斷成熟,我們也許會更清楚地發現:我們整個的存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大的需求;我們的存在不完整,尚處初始階段,空虛而混沌;我們向上帝呼求,唯有他能夠解開糾結、拾綴鬆散之物。我並不是說,除純粹的需求之愛外,人不能帶給上帝什麼。高尚之人也許會告訴我們,他們已經超越了需求之愛。但是我想,他們也會第一個告訴我們,一旦一個人膽敢認為自己能永遠處於那樣的境界,從此拋開需求的成分,那樣的境界便不復是真正的恩典,將成為新柏拉圖主義的幻想,甚至最終淪為邪惡的幻想。《效法基督》中說到,「沒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立不住(The highest cannot stand without thelowest)。」一個在造物主面前誇口說「我不是乞丐,我無私地愛你」的受造物,是一個愚蠢狂妄的受造物。那些對上帝的愛最接近給予之愛的人,很快、甚至當即就會與那個稅吏一起捶胸,將自己的貧乏敞露在唯一真正的給予者面前。上帝會讓我們這樣。針對我們的需求之愛,他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在舊約中,他也說:「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
Every human love, at its height, has a tendency to claim for itself a divine authority. Its voice tends to sound as if it were the will of God Himself. It tells us not to count the cost, it demands of us a total commitment, it at- tempts to over-ride all other claims and insinuates that any action which is sincerely done "for love's sake" is thereby lawful and even meritorious. That erotic love and love of one's country may thus attempt to "become gods" is generally recognised. But family affection may do the same. So, in a different way, may friendship.
每一種人類之愛在達到巔峰時,往往都宣稱具有神聖的權威,其聲音聽起來彷彿就是上帝自身的意志。它告訴我們要不計代價;要求我們徹底委身;企圖置一切其他的宣稱於不顧;暗示我們,一切行動只要是真心「為愛」而做,就是合法的,甚至值得稱贊。愛情與愛國主義企圖藉此「成為上帝」已眾所周知,情愛也會如此,友愛也不例外,只是方式不同。
回应 2018-08-23 15:36:08
-
仁爱:上帝在开辟人性这座花园,让各种爱在其中生长、开花、结实时,他派我们的意志去对其进行“修剪”。与这些爱相比,我们的意志干枯又冷漠。倘若上帝的恩典不像雨露、阳光那样降下,意志便达不到它的目的。但是,它的辛勤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抑制作用)是不可或缺。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
2012-02-22 16:54:26 6人喜欢
仁爱:上帝在开辟人性这座花园,让各种爱在其中生长、开花、结实时,他派我们的意志去对其进行“修剪”。与这些爱相比,我们的意志干枯又冷漠。倘若上帝的恩典不像雨露、阳光那样降下,意志便达不到它的目的。但是,它的辛勤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起抑制作用)是不可或缺。 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在天堂以外,唯一彻底摆脱了爱的危险与烦恼的地方,就是地狱。 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固有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 面对选择时,你侍奉谁,选择谁,把谁放在首位?你的意志最终顺服于谁? 当最亲近、最心爱的人妨碍了我们去顺服上帝的时候,我们必须拒绝他们,或者不再视他们为最亲近、最心爱的人。(路加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一无所缺的上帝,用爱创造了纯粹不必要的造物,为的是爱他们,使他们变得完美。冒昧地借用生物学的比喻:上帝是位“寄主”,他有益创造了自己的寄生物,让我们可以利用他,“占他的便宜”。这就是爱,是众爱的发明者-----大爱本身的图解。 来自上帝的给予之爱,使人能够爱那些本质上不可爱的人。 我们是镜子,我们的亮光完全来自照耀我们的太阳。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太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离弃自己如此熟悉、挚爱的人,去爱一个陌生人。将来等我们见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他。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其间运行。在这些经历中,凡是真的爱,即便在尘世,也都主要来自上帝,而不是来自我们,来自我们也只是因为来自上帝。···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引自第1页 2011/5/10
回应 2012-02-22 16:54:26 -
Sorina (grace for grace.)
情侣总是谈论彼此的爱情,真正的朋友几乎从不谈彼此的友爱;情侣通常面对面,沉浸在彼此之中,真正的朋友则肩并肩,沉浸在某个共同的兴趣之中。 爱情要求赤裸的身体,友爱要求赤裸的人格! 将朋友连结在一起的那份共同的追求或梦想,并没有让他们沉醉到彼此始终一无所知、不加注意的地步,相反,这种追求或梦想却是他们彼此相爱、彼此了解的媒介。人最了解的是自己的"同伴",共同的旅程中每一步都在考验他的本质,我们彻底的...2012-10-29 16:21:52 1人喜欢
情侣总是谈论彼此的爱情,真正的朋友几乎从不谈彼此的友爱;情侣通常面对面,沉浸在彼此之中,真正的朋友则肩并肩,沉浸在某个共同的兴趣之中。 爱情要求赤裸的身体,友爱要求赤裸的人格! 将朋友连结在一起的那份共同的追求或梦想,并没有让他们沉醉到彼此始终一无所知、不加注意的地步,相反,这种追求或梦想却是他们彼此相爱、彼此了解的媒介。人最了解的是自己的"同伴",共同的旅程中每一步都在考验他的本质,我们彻底的明白这些考验的含义,因为我们自己也在经历这些考验。因此,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考验,我们对他的信赖、尊重和钦佩也逐渐升华成异常坚定、知根知底的欣赏之爱。要了解这一面,你最好与他一起作战、读诗、辩论、祷告。 所有的人都会逝去,不要将自己的幸福抵押在可能会失去的东西上。你若希望爱带给你幸福,而非悲痛,就必须将它倾注在那位唯一永远不会逝去的爱人(上帝)身上。-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太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 在友爱中,"一位看不见的司仪一直在那里工作"。我们彼此为友,不是自己选择了彼此,乃是上帝为我们选择了彼此。-
回应 2012-10-29 16:21:52 -
anchasophie (接通千年之前,连接万里之外。)
“世上不存在爱的安全投入,爱情根本就是脆弱不堪的。只要爱上什么,你的心必然会受折磨,或许还会心碎。如果你想确保心完好无损,那么千万别把它交付任何人,哪怕是动物也不行。用爱好和小小的奢侈将它仔细包裹,避免一切情感纠葛,把它安全地锁进灵柩或棺木里面。但是,在那个安全、黑暗、静止不动、隔绝空气的灵柩里,心会发生变化。它不会破碎了,但它会变得硬如铁石、冥顽不灵、顽固不化。悲剧的替代,或者至少是悲剧风险...2018-11-28 10:22:27
-
在《四种爱》的最后一部分,C.S.路易斯先生讨论了仁爱的话题。一上来,我就被他一贯的幽默和对譬喻的娴熟运用所吸引。先生把各种自然之爱安置在人性花园里,把上帝的恩典喻为阳光和雨露,使人一下子便能明了各种爱应该有的位置。紧接着先生解释了为何这个问题被留到了现在,之后便讨论了爱中的竞争问题。在这里路易斯质疑了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有关观点,他试图表明我们信仰的主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主,我们的信仰...
2021-11-05 16:50:35
在《四种爱》的最后一部分,C.S.路易斯先生讨论了仁爱的话题。一上来,我就被他一贯的幽默和对譬喻的娴熟运用所吸引。先生把各种自然之爱安置在人性花园里,把上帝的恩典喻为阳光和雨露,使人一下子便能明了各种爱应该有的位置。紧接着先生解释了为何这个问题被留到了现在,之后便讨论了爱中的竞争问题。在这里路易斯质疑了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有关观点,他试图表明我们信仰的主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主,我们的信仰是鲜活而充满感情而不是冰冷带着算计的。“一个人若对尘世上看得见的爱人都无法不计较得失,对他尚未看见的上帝就更是这样。”(P106,汪咏梅译本,平装,2007年版,下同)我在思索,为何先生的作品之于我有长久的吸引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在他的文字中一直竭力表明,要像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坦诚地活在主的面前。来到主前的人需要赤露敞开,撕下所有的修饰和面具,因我们本来也无法掩藏。
从110页开始,先生探讨了上帝之爱与人类之爱的关系。“如果可以冒昧地借用生物学的比喻,我想说,上帝是位‘寄主’,他有意创造了自己的寄生物,让我们可以利用祂,‘占祂的便宜’,这就是爱,众爱的发明者——大爱本身的图解。”(P111,前揭)按理说,作为受造物的人类,从根源上讲就决定了人必然是不能自足的,充满“饥渴”就是人的一种恒常的存在状态,就像奥古斯丁所说,在上主的面前,他是“一茎饥渴的草”(窃以为,这个比喻比帕斯卡所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在描写人的存在时更具表现力。)也正因为此,我们需要来自上帝的给予之爱,也即仁爱。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需求很容易变成贪婪,那么如果没有上帝带来的满足,人的愿望和需要之间的冲突将无法调和。
总之,我们仅仅有自然之爱还不足够,还需要寻求并且顺服主的引领把自然之爱转化成仁爱。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别人(配偶、父母、朋友等)对我们有爱,并非是因为我们本身有什么可爱之处,乃是由于大爱在他们身上运行。因为,我们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周边,便会发现,一旦仁爱离开一个人会立马表现得只爱(至少是更爱)自己。人类在爱的面前就像贫乏的乞丐。诚如先生所言,自然之爱就像是仁爱的“肉身”,所以一个真正好的自然之爱并不是被上帝的爱所取代,而是在健康的状态下“应召”充当了仁爱的形式,同时,仍然保持原来的自然之爱。(前揭,P117)在此,我们立即听到一种道成肉身的回声或韵律,或者说,看到了它的一种必然结果。
回应 2021-11-05 16:50:35 -
全书都是论点分析,角度透彻深邃,以致读起来并不轻松,还走神。最后强迫自己专注看完,并整理了每种爱的重点。也关注了作者的自我经历,对照书中四种爱,每种阐述都来自作者跌但起伏的经历,特别是那样的情爱,爱情,让人唏嘘。 而现实中不存在安全的投资,只要爱,就可能受伤,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就会痛苦,还可能破碎。避免一切感情纠葛,不会破碎,但是会心如铁石。接受痛苦,将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上帝参与了我们所...
2021-01-13 16:47:03
-
四种爱里说,给与之爱 有时对于给与的人来说,也是需要之爱,因为ta的给与是一种需要。 太对了!一味奉献给与的人固然了不起,有时也会给接受者造成压力。而且,如果一直只是输出,先不说造成的后果,就其自身而言恐怕也没那么大的能量。 机智医生里的 颂华 深明此理,看到跟她一样劳模的朋友输出太多时,她会问“你最近为自己做了什么?我为自己买了柴炉(露营用)”。可真是避免过度消耗的好办法鸭。#机智医生 令人上头# C.S....
2020-07-23 10:52:50
四种爱里说,给与之爱 有时对于给与的人来说,也是需要之爱,因为ta的给与是一种需要。
太对了!一味奉献给与的人固然了不起,有时也会给接受者造成压力。而且,如果一直只是输出,先不说造成的后果,就其自身而言恐怕也没那么大的能量。
机智医生里的 颂华 深明此理,看到跟她一样劳模的朋友输出太多时,她会问“你最近为自己做了什么?我为自己买了柴炉(露营用)”。可真是避免过度消耗的好办法鸭。#机智医生 令人上头#
C.S.路易斯在四种爱里这样描述友爱:“完美友爱的标志不是危难时有朋友相助(朋友当然会相助),而是这种帮助对友爱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在真正的朋友圈子当中,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只代表他自己。没有人会在意他的家庭职业收入阶级种族或过去,当然这些情况你最终会在无意中慢慢知道。但是透露这些绝非为了让你了解这些事情本身。友爱中,是脱离了一切瓜葛的,要求赤裸的人格。”
对于从小受的教育是“患难朋友是真正朋友”的我来说,挺颠覆的。但认同,毕竟这样才剔除了很多功利的成分阿。
然后再看机智医生,他们五个人简直就是这个看法的实例:一起玩一起吃各自工作一起聊天。。但是有人恋爱了,跟谁恋爱,不会有人去探究,有人是富二代要继承大笔财产也是无意中被大家知道,有人遇到麻烦大家帮个忙,过后还是一起玩一起吃各自工作一起聊天。。
理想化,却是美的。
回应 2020-07-23 10:52:50 -
兔弥儿 (從此夜夜不還鄉.)
四种爱:情爱(affection)、友爱(friendship)、爱情(eros)、仁爱(charity)。 p8. 爱中还存在第三种要素,它和前两者同样重要,由欣赏之乐预示了出来、我们断了定爱的对象甚好;认为自己有义务对它予以关注(这种关注近乎敬意);即使永远无缘享受,仍然希望它保持、并继续保持自身本色。这种判断、关注和希望不仅可以针对于物,而且可以针对于人。 p9. 需求之爱自贫乏中向上帝呼求;给予之爱渴望侍奉上帝,甚至为上帝忍...2020-07-04 11:37:18
四种爱:情爱(affection)、友爱(friendship)、爱情(eros)、仁爱(charity)。
p8.
爱中还存在第三种要素,它和前两者同样重要,由欣赏之乐预示了出来、我们断了定爱的对象甚好;认为自己有义务对它予以关注(这种关注近乎敬意);即使永远无缘享受,仍然希望它保持、并继续保持自身本色。这种判断、关注和希望不仅可以针对于物,而且可以针对于人。 引自 物爱/1 p9.
需求之爱自贫乏中向上帝呼求;给予之爱渴望侍奉上帝,甚至为上帝忍受苦难;欣赏之爱说“我们因为你无上的荣耀称谢你。"对一个女人,需求之爱说“我不能没有她”;给一予之爱渴望为她提供安全、舒适和幸福,如果可能,还有富足;欣赏之爱屏声静息、凝神注视,为世上竟存在这样的绝代佳丽而放,即便不能拥有,也不觉得初底失望,宁不能拥有,也不肯未睹芳容。 引自 物爱/1 p26.
当我们骂一个人“简直就是禽兽”时,我们并不是说他表现了动物的属性(人人都表现出动物的属性),而是说他在应当表现出人特有的属性时,却表现了而且只表现了动物的属性。 引自 情爱/20 p27.
母爱是需求之爱,但她需求的是给予;母爱是给予之爱,但她需要被人需求。 引自 情爱/20 p28.
在情爱连接的二者之间,不需要有任何明显的般配。 引自 情爱/20 p29.
情爱也有自己的标准,即,其对象必须是自己所熟悉的。有时候我们能够具体指出在哪一天、哪个时刻,自己坠入了情网,或开始了一段新的友谊。但是,我疑我们能否具体指出情爱自何时开始。意识到情爱也即意识到它已经开始了一段时日,用“老”字来形容情爱,可谓意味深长。 引自 情爱/20 p29.
情爱是最卑微的爱,从不张扬。人们可能以爱情、友谊而骄做,情爱却很谦虚,甚至躲躲闪闪、满面羞涩。 引自 情爱/20 p30.
我前面谈到的欣赏之爱不是情爱的基本要素。对那些只凭情爱将我们维系的人,我们通常要在他们离开或를去世后,才会称费他们。我们对他们习以为常。这种习関为常在爱情中无疑是犯了大忌,在情爱中却恰当适宜,符合这种感情舒适、恬静的本性。情爱若被频繁、大肆地张扬出来,便不再是情爱。公开表露情爱犹如迁居时搬出家具,那些家具摆在屋子里很雅致,在阳光之下却显得破旧、俗丽怪异。情爱几乎从不公开表现自己,而是渗透在生活里。与情爱相连的,是朴素的晨衣、私人物品、软拖鞋、旧衣服、老笑话、厨房里用尾巴拍击地板的困睡的老狗、嗡嗡作响的缝纫机、遗落在草地上的木偶等等。 引自 情爱/20 p32.
情爱最主要的不是欣赏之爱,情爱没有等差区别,最没有希望的人也“不难”成为情爱的对象。奇怪的是,正是这点意味着它最终可能萌生欣赏,倘若没有情爱,欣赏便不可能产生。我们可能会说,自己选择这些朋友、爱上这个女人,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种种优点一一漂亮、坦诚、善良、聪明、机智等等。这样说并不太错。但那一定是我们喜欢的那种漂亮、善良、机智,这里面有我们个人的喜好。正因为如此,朋友、情侣们才觉得自己是“为彼此而造”。情爱所特有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将那些极不般配、甚至相形见细的人连结到一起。 引自 情爱/20 p33.
当我们说“他独特的”时候,我们就超越了个人的喜好,学会了欣善或智慧本身,而不仅仅是欣赏经过调制、适合我们口味的善或智慧。 引自 情爱/20 p33.
对人真正广泛的欣赏体现在,能够在自己每天必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身上发现可欣赏之处。根据我的经验,是情爱产生了这种对人的广泛欣赏。它教我们对那些“碰巧在那里的人”首先注意,随后容忍,进而报以微笑,然后喜欢,最后欣赏。他们是为我们而造?感谢上帝,不是这样。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其独特性今人难以置信,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引自 情爱/20 p42.
大家“畅所欲言”,这句话背后蕴藏的真正含义是:最真挚的情爱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出它希望说的话,无须顾忌制约公共礼札节的那些规定。因为,最真挚的情爱既不希望伤害或羞辱对象,也不希望盛气凌人地对待他。当心爱的妻子无意间把自己的还有你的鸡尾酒一同喝掉时,你可以称她为“猪”;当父亲又在重复老掉牙的故事时,你可以大声吼叫着打断他,嘲笑他,戏弄他,对他说,“住嘴!我要看书。”你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语调说任何话,只要在这个时间、以这种语调,你无意伤人,也不会伤人。 引自 情爱/20 p49.
给予的正确目的在于让接受者脱离需要的境地。我们抚养孩子,为的是他们不久能够自食其力;教导他们,为的是他们不久就无须我们的教导。因此,给予之爱肩负着重任,它必须朝着自己的引退努力。 引自 情爱/20 p56.
其他的爱同样也会爱恨交织,携带着仇恨的种子。人生若以情爱为绝对的主宰,这些种子就会发芽生长。爱一且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 引自 情爱/20 p59.
一生均无友爱的体验,这种可能性之所以存在,原因即在于使友爱与情爱、爱情迥然区别开来的那个事实。在所有的爱中,友爱最非天性(这样说,我毫无贬抑之意)最非本能,最非与生俱来,与生命的联系最小,最爱离群索居,最无必要。友爱最不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也不会使语调发生变化,不会加快脉搏的跳动,也不会使你面容改色。友爱从根本上说是个人之间的事,两个人一且成为朋友,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一起远离集体。没有情爱便没有生育;没有情爱便没有抚养;但是,没有友爱,我们照样可以生存、长大。 引自 友爱/44 p62.
那些认为友爱不是一种独立的爱,只是变相的爱情或爱情花絮的人无意间透露了这样的事实,即,他们从未拥有真正的朋友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对一个人既可能产生爱情,也可能产生友爱,但没有什么比爱情与友爱相去甚远的了。情侣总是谈论彼此的爱情,真正的朋友几乎从不谈彼此的友爱;情侣通常面对面,沉浸在彼此之中,真正的朋友则肩并肩,沉浸在某个共同的兴趣之中。最重要的是,爱情(只要持续,就)必须只存在于二者之间,友爱却远远不能只局限于二者。只有两个人的友爱甚至不是最完美的。 引自 友爱/44 p63.
每位朋友身上都有一些东西,只有另外一位朋友才能将其充分地引发出来,我仅凭自己不足以让他展示全貌,需要有其他的光東来呈现他的方方面面。 引自 友爱/44 p68.
对我们来说,共同的活动以及作为友爱基质的伙伴关系,往往不是狩猎、作战这类的体力活动,而可能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研究、共同的职业,甚至共同的消遣。凡与我们有这些共同之处的人都是我们的伙伴,但一两位、两三位与我们另有其他共同之处的人则成为我们的朋友。正如爱默生所说,在这种爱中,“你爱我吗?”的意思就是“你和我看到同样的真相了吗?”或者至少是,“你在意这个真相吗?”别人不以为然的问题,若有人和我们一样,认为它至关重要这个人就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不必与我们相同。 引自 友爱/44 p69.
拥有朋友的条件是:在朋友之外,我们必须还有其他想要的东西。对“你和我看到同样的真相了吗?”你的真实回答如果是:“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也不在意这个真相,我只想要朋友。"友爱就绝不会产生(情爱倒有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东西作为友爱的内容。而友爱必须有具体的内容不可,哪怕这个内容只是热衷于多米诺骨牌或研究白老鼠。 引自 友爱/44 p69-p70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小时就)发展成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出现。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这不但绝不会抹杀两种爱之间的区别,还会使它们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对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突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但对分享友爱却毫无妒意。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能够自发地与你的朋友建立真正深厚的友爱,感到不仅我们俩在爱情中连结,我们三五个人还在同一条道上追求,有着共同的憧憬,这对于爱情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引自 友爱/44 p74.
爱情要求赤裸的身体,友爱要求赤棵的人格。 引自 友爱/44 p85.
所有的友爱,无论是好的、坏的、不关痛痒的,都具有脱离群体、(至少在有些事情上)对外界的意见漠不关心或充耳不闻的特点。 引自 友爱/44 p98.
我丝毫不赞成普遍流行的那种观念,即认为,爱情的有无决定了性行为是否“纯洁”、高尚、正当。如果所有未经历爱情就同床共枕的人都是可鄙的,那么,人人都出自道德败坏的祖先。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占少数。我们的祖先大部分年纪轻轻时,便在毫无爱情的基础上与父母择定的对象成婚,他们的性行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动力”,可以说,只是出于纯粹的动物性的欲望。他们一一那些诚实的基督徒夫妇一奉父母之命,相互偿还婚姻的债务”,以一颗敬畏上帝的心生儿育女,他们生活得很好。相反,在崇高、美丽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太看重感官的乐趣)推动下发生的性行为,则可能是赤裸裸的奸淫,可能会伤害妻子、欺骗丈夫、抛弃子女、背叛朋友、辜负盛情。以感情的高尚与否为标准区分罪与义务,从来都为上帝所不悦。 引自 爱情/76 p99.
通常,人对所爱的对象首先只是一种兴奋的迷恋一一对她整个人的总体迷恋,不特别对某一方面感兴趣。这种状态下的男人其实没有闲暇考虑性,他过于忙着想一个人。对方是女人,远不及她就是她自己重要。他充满着渴望,但这种渴望也许不是性渴望。你若问他想要什么,真实的回答往往是:“继续想她。”他是爱的沉思者。 引自 爱情/76 p101.
爱情使男人真正想要的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女人;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不是她能给予的快乐。这种渴望虽不可思议,却毋庸置疑。 引自 爱情/76 p101.
需求之乐的本质在于,它让我们只看到对象与自己的需要(哪怕是暂时的需要)相关的方面。但是在爱情中,需要愈强烈,对象自身就愈值得渴慕,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她与爱者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引自 爱情/76 p102-p103.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今天很多思想幼稚的人也许仍然认为,爱情对灵性的危害几乎完全来自它里面的肉欲成分。性爱的成分越少,爱情就越“纯洁”、越“高尚”。 引自 爱情/76 p106.
对性爱,我们不可以彻底严肃。实际上,彻底的严肃必然会戕害人性。 引自 爱情/76 p124-p125.
爱的誓言不请自来,无法阻止,男人开口发誓时差不多都说:“我会对你忠贞不渝。”这几个字并非出于虚伪,而是出于真心,任何经历都不能使他摆脱这种幻想。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一些人,他们每隔几年就会恋爱一次,每次都真心地相信“这次是真正的爱情”,心灵不再漂泊,自己找到了真爱,对他/她会至死不渝。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这样承诺是对的。坠入情网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拒绝接受爱情的短暂并不为错。纵身一跃,爱情就翻越了自私这堵厚重的高墙,使欲望本身变成利他的,将个人的幸福置之度外,而将另一个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生命的中心。我们不费吹灰之力,自发地履行了爱人如己的律法(虽然只是对一个人)。这是一个榜样,一次预尝,如果我们让大爱占住我们的心,没有其他东西与他争竞,我们对所有人一定都能够做到爱人如己。恰当地加以利用,坠入情网甚至可以为此做准备。单纯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跳出”情网,是一种反救赎(disredemption)。爱情被逼去作出他自身无力兑现的承诺。 引自 爱情/76 p133.
倘若有什么事我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基督的教导绝不是要同意我天生对安全的投资和有限的责任的喜好。我想,自己身上可能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他不悦的了谁能想象,一个人会出于谨慎一因为安全性更高一一而爱上帝?甚至,有谁会将这点列入爱的理由?你会抱着这种心态去选择妻子、朋友、乃至一条狗吗?早在这样算计之前,一个人就已经远离了爱的世界——一切爱的世界。 引自 仁爱/100 p134-p135.
不存在安全的投资。只要爱,就一定有受伤的危险,只要爱上一样东西,心就一定会痛苦,还可能破碎。要想确保你的心完好无缺,你就不要爱任何人,甚至不要爱宠物。用各种嗜好和小小的奢侈的享受将心仔细地包裹起来,避免一切感情纠葛,将它严严实实地封闭在自私这副灵柩里。可是,在这副安全、黑暗、没有动静、没有空气的灵柩里,心会改变。它不会破碎,但会变得硬如铁石、麻木不仁、无法拯救。若想避免悲剧,至少避免产生悲剧的危险,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进地狱。在天堂以外,唯一彻底摆脱了爱的危险与烦恼的地方就是地狱。 引自 仁爱/100 p135.
一个人若对尘世上看得见的受人都无法不计较得失,对他尚未看见的上帝就更是这样。我们不是靠尽量避免爱本身固有的痛苦来趋近上帝,而是通过抛开一切自卫、接受这些痛苦、将这些痛苦献给上帝,来趋近上帝。 引自 仁爱/100 p157.
我们是为上帝而造,尘世上的人之所以激起我们的爱,只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与上帝相似,彰显出上帝的美、仁慈、爱心、智慧或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爱他们太多,而在于不太明白自己究竟在爱什么上帝不是要求我们离弃他们,离弃自己如此熟悉、挚爱的人,去爱一个陌生人。0将来等我们见到上帝面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早已认识他。我们在尘世上经历一切纯真之爱时,上帝始终参与其中,他给了我们这些经历,维持其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其间运行。在这些经历中,凡是真正的爱,即便在尘世,也都主要来自上帝,而不是来自我们,来自我们也只是因为来自上帝。在天国,我们不再有离弃尘世所爱之人的痛苦,也没有离弃他们的责任。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已经从肖像转向了真人,从溪流转向了泉源,从大爱使可爱的受造物转向了大爱本身;其次是因为,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在上帝里面。爱上帝胜过爱他们,我们爱他们就会胜过现在。 引自 仁爱/100 p158-p159.
一切人类的生命、天使的生命,其核心不在于自然之爱,甚至不在于伦理道德,而在于对上帝的超自然的欣赏之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成为可能。 引自 仁爱/100 p159.
我们能够轻易想象出远远高于自己所至的境界,若将其描述出来,可能会让别人以及自己以为,我们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那种境界。倘若品尝到对上帝的欣赏之爱只是三我自己的想象,那么,连这种想象有时候都使我们所渴望的其他对象一一即便是平安永无恐惧一显得像破碎的玩具和凋谢的花朵,这是不是更进一步的幻觉?也许是的。也许对大多数人而言,所有的体验不过是说明了我们对上帝的爱是何等地欠缺。仅有体验是不够的,但体验有它的意义。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体验到上帝的临在”,经常体验到上帝的不在,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直到有朝一日,我们感觉像那些站在大瀑布旁却不闻其声、故事中朝镜中观看却不见人面、梦中伸手去摸有形的物体却没有任何触觉的人那样一一也是有意义的。知道自己在做梦就证明你不再沉睡。 引自 仁爱/100 回应 2020-07-04 11:37:18
论坛 · · · · · ·
20世纪最重要的大师C. S. Lewis作品摘选 | 来自公益霎哈嘉瑜伽 | 2013-12-03 12:44:07 | |
标题翻译令人困惑 | 来自细胞核桃仁波切 | 6 回应 | 2011-11-11 22:57:56 |
论作者 | 来自青椒肥肠 | 2011-06-24 21:39:50 | |
他写的淋漓精致 | 来自约拿的格子衫 | 2010-06-19 12:05:59 | |
摘录了一些关于爱情的论述 | 来自佚名 | 2009-01-07 12:48:4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Mariner Books (1971)8.9分 70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7分 648人读过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7.9分 227人读过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 (琼斯黄)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豆瓣人多·势众·好评图书_1 (安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四种爱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Wenqian Li 2014-06-27 18:07:39
C.S.路易斯在《四种爱》一书中,指出古今之间的一个差异在于,古人看重友爱而贬低私情,而现代人则视爱情为宗教。甚至,今人对物和动物的爱,也比友爱的分量更重。在路易斯看来,友爱并非本能的自然延伸,但它以个体性为前提,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而值得为其辩护。没有友爱的社会,更利于独裁。
1 有用 NaviGator 2010-04-14 10:22:17
很多论述引起深思。lewis说的冷静,可是,生命里的各种纠结,叫人如何安然度过此生?主啊,只有在你怀中,我才得享安宁。
7 有用 Sabrina 2010-01-02 22:42:02
再给十个星都不过分那!!!
1 有用 owhale 2010-12-27 16:04:22
不要试图定义爱,但要知道哪些不是爱。
16 有用 🫀Psyche 2013-10-17 20:35:39
这本书在路上跟了我一个月,今天终于断断续续读完,里面的论述就如Lewis每一本书那样给我带来无穷的震撼。人类的虚伪和自大完全的让人口上称爱却从来不爱,人类用语言搅乱这种无上的语言,却还试图给自己找借口。愿这本书能帮我更加接近我想要得到和给予的爱。哈利路亚,以马内利。
0 有用 Markos 2022-05-13 13:26:53
内容上想打四星的。隔了几年看,有很多不认同了。主要是Lewis的方法论始终是从普遍恩典起始的,这里面暗含的假设就是存在一种独立于神的逻辑或辩证思路。打五星是因为他文笔太好了,哈哈哈
0 有用 土匀 2022-05-01 14:27:27
友爱和爱情写得很精彩,另外两章看困了,部分论证不太精密。
0 有用 珍惜 2022-02-14 20:46:22
写了《纳尼亚传奇》的C.S.Lewis最大的成就其实应该是神学。这本五年前读到的书让我觉得那时才完成了爱的启蒙。小朋友也到了懵懵懂懂的年纪,借着今年情人节给她讲了《四种爱》这本书的精华,希望她长大以后能够体会到慈悲之爱的美好、基督之爱的甘甜。
0 有用 Chen 2022-02-02 01:10:40
仁爱没读 有点啰嗦
0 有用 William Yang 2022-01-25 05:04:04
似乎“爱情”的那个章节与其他章节相比有些奇怪,或许是对路易斯的感情生活有了了解之后的主观臆测吧。(临睡前将美式咖啡当成可乐喝了一口,然后就有了这么一次“好书读罢东方晓”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