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画十六观》的原文摘录

  • 艺术最值得人们记取的不是作为艺术品的物,而是它给人的生命启发。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3-12-01 12:58:09
    —— 引自第7页
  • 子久绘画浑穆神秘的特性,体现在形式秩序上,使他的画显示出浑然无迹的特征:画中迷离的笔墨形式,笔墨所创造的华丽空间结构,此空间结构中所隐含的节奏,此节奏所传递出的的天国逸想——韵律,还有整个形式所蕴含的深沉生命感觉,所有这一切,都使子久的很多画,像一部有着复杂秩序的音乐作品,浑然难分,任何局限于形式的技术分析,都无法接触它的妙韵。 (查看原文)
    阿桐 2015-02-21 21:21:54
    —— 引自第28页
  • 澄江日落,渺一叶归航,渡口初泊。垂钓何人,不管中流风恶。西山青似削旷,千里楚乡萧瑟,问何处,更有桃源。看花如昨,往事总成错。羡范蠡风流,古迹依约。微利虚名,何啻蝇头蜗角,官袍无着意。但消得绿蓑青蒻。鲈堪斫,明月当天,酒醒还酌。 (查看原文)
    Chauvin 2015-07-19 16:37:09
    —— 引自第76页
  • 清湘之畫不依傍前人窠臼,然其過於出奇之處,反自成窠臼矣。才人之文與詩法法法如是,不獨畫也。此數幅蕭疏淡遠,正以不甚擺脫窠臼為佳。 (查看原文)
    寒花 2017-01-19 19:03:51
    —— 引自第611页
  • 王文治站在正統文人立場的態度還是比較明顯的 (查看原文)
    寒花 2017-01-19 19:03:51
    —— 引自第611页
  • 白头垂钓曲江浔,忆得前生是姓任。随去往,任浮沉,鱼多鱼少不用心。桃花水暧五湖春,一个轻舟寄此身。时醉酒,或垂纶,江北江南适意人。-- 梅花道人《渔家傲》八段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吴镇《渔父词》 秋落寒潭水更清,钓竿袅袅一丝轻。斜风细雨谁相问,破帽青鞋却有情。 -- 倪辅题《秋江独钓图》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仲姬 《渔父词》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蚱蜢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张志和《渔父词》 吾自无心无事间,此心只有水云关。携钓竹,混尘寰,喧静都来离又闲。-- 船子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 万里乾坤似明水,一色寒光皎洁。 -- 郝大通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李白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百年枉作千年调。-- 徐渭 得一日闲无量福,做千年调笑人痴。-- 唐寅 纤细而气益宏,堵塞而境愈阔。-- 王烟客 惟恐是画,是谓乱画。-- 龚贤 为腹不为目。-- 老子 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然未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 黄公望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为问方崖师,孰假孰为真。l墨池揾浥滴,寓我无边春。 -- 倪云林 抱元守一之一,乃混成之性,无分别之时也。-- 马丹阳 看花玄圃欠分明。 -- 黄子久 即心即佛,尘世即蓬莱。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隐居十六观》:访庄,酿桃,说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活,问月,谱泉,囊山,孤往,缥香,品梵。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茫茫宇宙,何处投人。 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 别无归处是吾归。 善鉴者固当赏于骊黄之外。 大制不割。 文人画:程式化(题材,笔墨,境界),非视觉性,非时间性。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月印万川,处处皆圆。 珠泪纷纷湿绮罗。 满船空载月明归。 (查看原文)
    少侠 2018-06-18 10:37:20
    —— 引自章节:诗词句摘录(待续)
  • 南画十六观 - 笔记 1.所观者为何?观画之真性也。 陈老莲《隐居十六观》,是晚年生活写照,精神追求的缩影。此名来自佛经。《观无量寿经》有十六观之门。 荆浩《笔法记》,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 画者,华也。认为“华”只能是“苟似”。—外在的真实 画者,画也。表现世界的“元真气象。—生命的真实 见者曰:世岂有朱竹耶? 坡曰:世岂有墨竹耶?善鉴者固当赏于骊黄之外。 倪云林:“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为问方崖师,孰假孰为真?” 徐渭:“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我亦不能答,张真狂草书。。。笑矣哉, 天地造化旧复新,竹许芦麻倪云林!” 白阳:“图画物外事,好尚嗤吾人。山水作正艰,变幻初无形。闭户觅真意, 展转复失真。” 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 “涉事而真” 恽南田:“元真气象” 金农“茫茫宇宙,何处投人” 本书讨论文人画的真性,并非停留在画论。在理论推阐的基础上,通过作品来呈现他们关于真实的看法。 生命的真实是通过“境界”来实现的。它不是风格,是一个显现生命真实的价值世界。 本书在元代中选择了: 黄公望:浑全真一 吴镇,渔父,结合“水禅”品读他对终极价值的看法 倪云林,山水幽绝的境界 明代七位: 沈周:平和 文徵明:浅 唐寅:“视觉典故” 陈道复:幻 徐渭:墨戏 董其昌:空 陈洪绶:高古 清代六位: 龚贤:荒原意识 八大山人:涉事 吴历:思清格老 恽格:乱 石涛:躁 金农:金石气 本文不是关于艺术史的研究,而是艺术哲学思考 李日华:“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 “性者,物自然之天。”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明清以来文人画元不出入宋元。宋是始基,始基不立,则画元以成;元是变体,无此游戏变通之法,则风神难生。故画中高手,以元之灵变穷宋... (查看原文)
    三鱼 2021-03-10 10:56:09
    —— 引自章节:序言:文人画的真性问题
  • 二观 吴镇 水禅 吴镇(1280年-1354年) 王麓台“梅花道人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 有“梅道人为吴门之祖”的说法。 石田“梅花庵里客,端的是吾师” 吴历“苍苍茫茫,有雄迈之致” “梅沙弥以画说法” 本章选取吴镇绘画中的一个主题“渔父”,来讨论他关于绘画真性的看法。 图“芦花寒雁图” 一、渔父的话题 楚辞和庄子都有《渔父》篇。 楚辞中渔父认为,君子不应凝滞于物,应该与世推移,任运而行。 庄子通过渔父与孔子的对话,讽刺儒家欲以仁义来教化天下的积极用世观。渔父提倡顺化一切。 这两处的渔父形象,都突出任运自然的思想。 其后,渔父成了“渔隐”的代表。到唐代,以张志和为代表,渐渐由隐者之歌转向禅者之歌。 船子,他的禅法尽在其存世的三十九首《拨棹歌》中。 梅道人是张志和、船子的直接承继者。 梅道人平生好画竹、画梅,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渔父图。 图:渔父图 图: 渔父图22 图:渔父图23 图:渔父图引首题词 图:渔父图长卷之一 藏于弗利尔美术馆的渔父图长卷,又名《仿荆浩渔父图》,学界一般认为是真品。上有《渔父词》十六首。 上海博物馆藏四段《渔父图》,长卷上题有渔父词十六首。与弗利尔本文字偶有差异,基本相同,排列顺序不同。 台北故宫藏有一幅《渔父图轴》,上题有两首渔父词。 元末以来,题名“吴镇渔父图”者甚多。 除此之外,吴镇还画过大量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如渔乐、渔隐,渔家傲之类,虽然这些作品没有题名“渔父”,有的并未题“渔父词”,但也可归入渔父类作品。 今不见藏本的《渔乐图》,董其昌评价“希代宝也”。 。。此《渔乐图》当有四幅。 《十百斋书画录》录有《江山渔乐图》,不知道是否与《书画记》所载为同一作品。 吴升《大观录》载有《着色江村渔乐图》,今又不见。 图:渔父图 (台北故宫藏)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录有《渔家傲》八段。 吴镇存世作... (查看原文)
    三鱼 2021-03-23 10:10:37
    —— 引自章节:二观 梅花道人的"水禅"
  • 儒道禅哲学都重视一个和字。禅宗推重的是平和,以“一种平怀”去面对世界。道家推崇“天和”,强调超越差别,齐同物我,心与天游,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儒家以“中和”为最高理想,强调能过心性的修养,解除人与世界的冲突,达到浑然与天地同体的境界。 文人画受此一思想影响极深。吴门画派受此一思想影响最深。吴门画派开拓出“天人相合式”的山水,也是这样的哲学影响。 作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平和之道是沈周绘画的最高审美理想。 一、 落花下的感伤 文人画家一般都重视萧然物外之趣,而在沈周身上去彰显出文人画的另外一面:亲和生活。 读沈周的诗文集,他的文字里有无尽的莫名的忧伤。 图:《落花图》表达了眷恋生命的主题。‘ “今日残花昨日开,为思年少坐成呆。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有药驻颜都是妄,无绳系日重堪哀。此情莫与儿曹说,直待儿曹自老来。” 《葺竹居》“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丙申岁旦》“不才犹昨日,忽半百年期。。。富贵非吾梦,人生各有时” “五十三回送岁除,世情初熟鬓应疏” “百岁今过五十五,余生望满亦茫然。已多去日少来日,却误添年是减年” “长生只在唇舌上,六十瞥眼风中花” 70岁作“日既去,日复来。来如赴,去如颓。。。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落花诗》和《江南春词》是他晚年感叹生命最重要的两组诗。 “老子与渠忘未得,残红收入掌中杯”,表达了与万物同流,与世界共成一天的思想。 诫子诗“白日难消头上雪,黄金都是眼前花。时来一似风行草,运退真如浪卷沙。” “闲窗戏把丹青笔,描写人间懊恼情” —————— 二、当下即成的感兴 《京口送别图》题诗“重逢日远知年老,恋别情长与路增” 沈周重视“即兴式的绘画”,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奇峰突起的创造。“然画本予漫兴,文亦漫兴,天下事专志于精,岂以漫浪能到处人之重乎?” 一个“兴”字,是沈周绘画的关键,... (查看原文)
    三鱼 2021-03-29 14:21:01
    —— 引自章节:四观 沈周的"平和"
  • 308 他有一副对联,为子母祠所写: 世上假形骸凭人捏塑 本来真面目由我主张 309 他有一副戏台对联写道: 尘镜恼心试炼池中之藕戏场在眼提醒梦里之人 310 他另有一戏台对联道: 随缘设法自有大地众生作戏逢场原属人生本色 (查看原文)
    momo 2021-11-25 22:58:21
    —— 引自章节:八观 徐渭的"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