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章的养儿方式可容讨论,但叙事的方式却着实不高明,文字技巧乏善可陈,不耐读。
文章的平淡,不等于乏味。怪不得出版社不愿意接受这个书稿。
《读库》即使想推陈出新,也要注意文章之为文章的问题。比如姜淑梅老人的文字,虽是刚脱盲没多久写成的,但叙述文体有特色,值得看看(但推崇多高亦无必要),这个在精熟与乡野间做的“平衡”是成功的。但《下乡养儿》作为受过教育的人写的半流水账文字,只能说是鸡肋了。
篇幅太长,几乎占整本书四分之一,让购书者有些犹疑:其他内容不错,但这个太占地方了。
《下乡养儿》一篇
|
独不喜《下乡养儿》这篇,且不说文笔不好,家长的教育态度就很有问题。
生病需要吃药,孩子不想吃就不吃?
要上学了,孩子不想上就不上?
那要你监护人干什么用呢?
有同感。《读库》现在收录的不少文章文笔都令人不耐,直白平实是一回事,寡淡啰嗦是另一回事。
而且此文的主人公家长育儿的方式太不正确了。
据说这篇稿子曾被拿到出版社,想出一下,但被拒了。
理由呢,大概读过的人多数都会明白。
真受不了这对父母,尤其是当爹的!
我却很喜欢,直白显得真实。
审美口味,见仁见智,呵。
这对年轻的父母要不是周围的人帮衬着,还不知祸害好好的小孩到几时。
这样的教育方式,喜欢的人也不少。
是呀。以爱的名义行祸害之实;以爱的名义施绑架之功。。。。。。
完全顺着孩子来的教育方式,是自由教育呢?还是伪自由教育?
《下乡养儿》应当是在日记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文笔流畅,真切感人,但没孩子的人很难感受到这一点。
真难度 熊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