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 言
导 论 全球化与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全球化的文化发展逻辑及其悖论
二、萨义德生平简述
(一)格格不入的一生
(二)备受争议的学术思想
(三)引人注目的政治参与
三、国内外萨义德研究的多重视角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基本观点
(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框架
第一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形成背景
一、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社会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二)二战后民族主义浪潮汹涌
(三)文化因素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凸显
二、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具体写作情境
(一)萨义德的东方人血统
(二)巴勒斯坦的艰难处境
(三)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
第二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反殖民理论
二、维科的世俗历史观
三、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四、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五、法侬的反殖民思想
第三章 萨义德的“世俗批评”理论
一、何谓“世俗批评”
二、文本的“现世性”与批评的“世俗性”
三、“世俗批评”之核心内容:批判意识
第四章 萨义德的东西方文化关系理论
一、东方学批判
(一)东方学的含义:一种话语方式
(二)东方学的特征:东方化东方
(三)东方学的兴起:四个因素
(四)东方学的强化:“文明冲突论”的出台
(五)东方学的实质:一种霸权意识形态
二、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 79
(一)共谋的二者:“文化”与“帝国主义”
(二)共谋的方式:“观念与参照结构”
(三)共谋的实质:“文化霸权主义”
三、文化抵抗及其模式思考
(一)“混杂文化”模式
(二)“对位解读”模式
(三)“驶入的航程”模式
第五章 萨义德的知识分子理论
一、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二、知识分子的问题及处理尝试
(一)以“流亡”状态超越民族性
(二)以“业余”态度对抗专业化
第六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重要价值
一、正确把握了殖民主义的当代形态:文化殖民主义
(一)文化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
(二)“文化研究范式”引入的意义
二、深刻阐释了文化抵抗的基本原则:广泛的人文主义
(一)“广泛的人文主义”之基本构想
(二)“广泛的人文主义”之本质要求
(三)“广泛的人文主义”之文化寓意
三、充分彰显了知识分子的本真状态:普遍的批判意识
(一)对前人理论的批判
(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自我批判意识
第七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局限
一、侧重文化分析,未揭示文化殖民现象的经济根源
二、囿于民族视野,未看到抵抗文化殖民的阶级力量
三、依赖话语反抗,未提出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文化殖民主义批判
一、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表现
(一)推销意识形态
(二)建立话语霸权
(三)倾销文化产品
(四)垄断信息传播
二、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依托合法手段
(二)渗透所有对象
(三)扩张全球范围
(四)推行双重目的
三、全球化背景下新文化殖民主义的主要根源
(一)历史渊源:殖民扩张和种族歧视
(二)阶级根源: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
(三)理论依据:西方中心论及其发展
(四)现实基础:超强的经济科技优势
第九章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当代启示
一、承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避免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误区
二、坚持人类文化的开放性,防止走向文化孤立主义的歧途
三、寻求人类文化的平等性,维护弱势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利
四、实现人类文化的和谐性,重视知识分子的世俗批评作用
结 语
附 录 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意蕴及其限度
一、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法侬
二、从法侬到萨义德的后殖民文化理论
三、深化从民族意识到社会意识的无意识分析
· · · · · · (
收起)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8-08-23 12:14:41
除大量散见于各种杂志的单篇论文外,萨义德出版专著二十余部。这些学术著作根据主要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一是对西方文化经典同帝国主义之间共谋关系的研究,以《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为代表;二是对中东局势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析,以《巴勒斯坦问题》、《报道伊斯兰》、《最后的天空之后》、《责怪受害者》、《和平及其不满》等为代表;三是对批评的世俗性本质的探讨,以《康拉德与自传小说》、《开端:意... 除大量散见于各种杂志的单篇论文外,萨义德出版专著二十余部。这些学术著作根据主要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一是对西方文化经典同帝国主义之间共谋关系的研究,以《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为代表;二是对中东局势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析,以《巴勒斯坦问题》、《报道伊斯兰》、《最后的天空之后》、《责怪受害者》、《和平及其不满》等为代表;三是对批评的世俗性本质的探讨,以《康拉德与自传小说》、《开端:意图与方法》以及论文集《世界·文本·批评家》为代表;四是对当代社会知识分子作用和责任的思辨,以讲演录《知识分子论》为代表。此外,对话录《笔与剑》、《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文化与抵抗》,论文集《流亡的省思》、《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访谈集《权力、政治与文化》,回忆录《格格不入》等等也有助于理解萨伊德。 (展开)
0 有用 红河谷的莲儿 2016-01-15 17:58:10
强大的谷歌图书上有在线试读,借机看了相当一部分论证。萨义德的文化观不同于文化相对主义,强调进步、超越民族,记下了。附录那篇《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意蕴及其限度》甚好,提到了法侬结合精神分析与后殖民主义,眼前一亮。
0 有用 进击的汤圆 2018-07-29 21:16:39
没有人能著述里做到面面俱到,必然是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凡是说“因为没有采用某某观点,所以他必然不能怎样怎样”的,都是耍流氓。另外,泛泛而谈地重复一些耳朵都起茧的观点,对已经存在的思想没有深化,也毫无自己创新的认识,还不如不谈。
0 有用 cocoonysus 2020-10-14 09:24:20
这本书的阅读时长最多两个小时,甚至只用看目录就可
0 有用 林空鹿饮溪 2025-05-26 20:19:33 北京
第五章中的业余知识分子概念很有趣。 第六章提到的永恒的民族性往往会走向民族沙文主义,真的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往往由善意铺就啊。 写的最好的是第七章,但分析的也算浅薄,前面算文献综述,后面还算不错的关于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意蕴及其限度的这篇论文。其他比如第九章,涉及了太多太多的马克思分析,有点让人厌倦了。哎,虽然从阶级的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阶级所拥有的不同文化的考量会使得分析更为复杂,在第八章浅尝辄... 第五章中的业余知识分子概念很有趣。 第六章提到的永恒的民族性往往会走向民族沙文主义,真的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往往由善意铺就啊。 写的最好的是第七章,但分析的也算浅薄,前面算文献综述,后面还算不错的关于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精神分析意蕴及其限度的这篇论文。其他比如第九章,涉及了太多太多的马克思分析,有点让人厌倦了。哎,虽然从阶级的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阶级所拥有的不同文化的考量会使得分析更为复杂,在第八章浅尝辄止的分析也能看到。 总的来说,写的很一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