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朴素的言语,循序渐进,缓缓道来,一幅人生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会是一首流行的音乐,而将是一曲清新的古筝之音,悠远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这到底是离题万里的散扯呢,还是蕴藉着聪明的游戏呢,抑或是得了中国散文的精髓之作?揣测着,仿佛看到季老眯着眼睛微微一笑。
病榻杂记的创作者
· · · · · ·
-
季羡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我的小学和中学
目录 · · · · · ·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笑着走
输液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封笔问题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p>我的小学和中学<br />
回忆一师附小<br />
回忆新育小学<br />
回忆正谊中学<br />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br />
回忆济南高中<br />
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br />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br />
忆念张天麟<br />
寅恪先生二三事<br />
痛悼钟敬文先生<br />
痛悼克家<br />
悼巴老<br />
追忆哈隆教授<br />
当时只道是寻常<br />
元旦思母<br />
天上人间<br />
忆念宁朝秀大叔<br />
病房杂忆<br />
公德(一)<br />
公德(二)<br />
公德(三)<br />
公德(四)<br />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br />
时间<br />
再谈老年<br />
老年四“得”<br />
在病中<br />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br />
回家<br />
难得糊涂<br />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br />
三进宫<br />
我的座右铭<br />
座右铭(老年时期)<br />
我的美人观<br />
九三述怀<br />
九十五岁初度<br />
笑着走<br />
输液<br />
白衣天使新赞<br />
护士长<br />
赠301医院<br />
封笔问题<br />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br />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p>
· · · · · · (收起)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笑着走
输液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封笔问题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p>我的小学和中学<br />
回忆一师附小<br />
回忆新育小学<br />
回忆正谊中学<br />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br />
回忆济南高中<br />
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br />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br />
忆念张天麟<br />
寅恪先生二三事<br />
痛悼钟敬文先生<br />
痛悼克家<br />
悼巴老<br />
追忆哈隆教授<br />
当时只道是寻常<br />
元旦思母<br />
天上人间<br />
忆念宁朝秀大叔<br />
病房杂忆<br />
公德(一)<br />
公德(二)<br />
公德(三)<br />
公德(四)<br />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br />
时间<br />
再谈老年<br />
老年四“得”<br />
在病中<br />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br />
回家<br />
难得糊涂<br />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br />
三进宫<br />
我的座右铭<br />
座右铭(老年时期)<br />
我的美人观<br />
九三述怀<br />
九十五岁初度<br />
笑着走<br />
输液<br />
白衣天使新赞<br />
护士长<br />
赠301医院<br />
封笔问题<br />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br />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p>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季羡林代表作系列(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留德十年》《人生絮语》《北京记忆》
。
喜欢读"病榻杂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病榻杂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病榻杂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情是很敬重的,一个在病榻上的耄耋老人一直笔耕不辍的专注于思考和写作,正如季老自己说的那样 “一寸光阴不可轻,”这句话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实用的。可见老先生珍视生命、珍视时光的态度。 这本书像一本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书,老先生用平淡无奇的语言为... (展开)
老骥伏枥,志在十里。
借用一句季老自己的座右铭,来表达季老,虽到暮年,壮心不已之情,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九三高龄,都是在家抱孙子,与同辈闲聊人生惬意之事,或是在病榻上消磨着余下的日子。季老人虽在病榻上,但思想依旧神游在天地间,时而回忆往事,时而感悟今生,宛如一条活泼的鱼儿,在...
(展开)

且听听一个老人的回忆录
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平时是怎么过日子的?脑子里会想些什么?他面对即将来临而又不可避免的死亡是什么态度?这是一个很让我好奇的问题。 季羡林老人一身著作等身,在语言学方面是泰山北斗,功成名就,算是非常有智慧的人。纵观全书,回忆少年求学时期的文章最为精彩,其他评论...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新世界出版社 (2007)7.4分 850人读过
-
武汉出版社 (2011)7.0分 138人读过
-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 (2006.12)8.0分 25人读过
-
武汉出版社 (201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西城新书(2012年10月起) (壁虎漫步)
- 2014,Dumbledore's Army (小北)
- 国文集-历史、随笔及其他 (桔子荔枝)
- 自备 (内地) (良生。)
- 我的其他藏书单(七) (风~.宿命'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病榻杂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漆园酒徒 2020-04-10 16:17:14
读之无甚大味,弃之亦不可惜
0 有用 Steven 2018-03-14 00:18:59
随便看看还可以,很多重复的内容,以及301赞歌
0 有用 freedom 2018-01-13 20:15:05
季老的晚年,弥留之际,垂死之言。谓之言善。陶诗的确适合晚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生本如此,生死随天命。
1 有用 好大一只咩啊 2020-02-05 00:18:27
主要是高龄住院后的回忆和感想吧,言语比较朴素,到后面有点儿闲聊的感觉,现在有点儿好奇自己老了以后躺在病床上会想些什么
0 有用 向往神驴 2022-09-13 21:41:22 上海
90多岁的老人,还能组织出这样逻辑清晰的文字,心向往之,感觉不间歇的脑力训练是很重要的因素,不用则废。也有一些朴素简单的句子,比如,“人世间的真理都是平凡的”,还有他介绍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毕竟年纪大了,文章前后有重复,回忆反复出现,自己也许也忘了自己曾经曰过,不能苛责;301的大段篇幅也部分解释了他长寿的道理,毕竟,一个国家将自己的顶级知识分子给予将军般的特殊待遇,也算善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