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范儿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润物 2013-12-04 01:21:08

    京味儿作家的一部新作,回味老北京的优美散文。你可以从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感受老北京那种地道的劲头儿,那种纯粹的味道,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儿”。全书分三大块回忆和描绘了老北京的种种,伴随着作者本人亲身成长的经历与当下走访的成果,把那些正在逐渐从人们生活视野中消失的老东西重新激活了,但无论作者用何等至真至切的态度与何种发自肺腑的文字,我想产生强烈共鸣并且乐在其中的大多数还是那些跟他有着同样成长环境的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因为有些东西是打小儿就扎在了思想的根儿里的。从每篇文字的结尾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现实北京的失望以及对传统民俗没落的慨叹,那种惆怅与无奈我相信存在于所有对北京有着强烈乡土情愫的人们之中。的确,北京近二十年变化之快可谓前无古人,而可怕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变化,而是北京传统文化的消逝

  • 3 九万风 2015-08-26 19:23:49

    很薄的一本书,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也闹不清楚哪里来的这种熟稔劲儿。作者追忆再也找不到的老北京生活,哪怕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再回不到记忆里的故乡,放之全国,谁又能回到从前呢?徒增伤感罢了。

  • 0 凉公子 2019-12-06 10:21:18

    get了很多典故。很棒!

  • 1 撒旦的表妹 2018-01-12 18:09:37

    更像民俗杂记,想写出北京的风韵,但文笔中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 1 soloist 2015-07-26 21:44:09

    说实话我的评价并不高。作者笔下流露出的对老北京的那种留恋,我可以理解。但我觉得作者没有把老北京的魂儿写出来,文字有些浅,没办法让人深入进去。相比而言,汪曾祺不是老北京,写出来的文字却更让人神往,其中深浅,高下立判。2015年7月读完

  • 0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2018-01-23 15:33:59

    每每感动,都是因为那一丝一缕残存的记忆,和“再也回不来了”的遗憾……看这本书,和老妈多了很多话题,尤其水汆儿,给我讲解半天

  • 1 呆呆 2014-04-16 12:38:20

    读得有些伤感,虽不曾在那样的京城生活过,却也怀念那时的京城,那时的京范儿。PS:《吃药同仁堂》那篇,好感人呀~

  • 1 EnigmaYu 2014-05-17 02:09:33

    还真有些不知道的.

  • 0 新西兰孙小社 2013-12-01 10:53:56

    已经读过了崔先生的京味儿系列,深感崔先生对故乡北京的热爱。然而就北京民俗文化来说,若求面面俱到,必然是长篇累牍,故崔先生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进行描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北京,崔先生亦然。每篇散文的结尾都包含着深深的哀伤,那是对一个时代注定逝去,无能为力将其挽回或保留的悲伤。

  • 0 going 2015-04-26 22:43:22

    作者说的后来,都带着童年的影子,作者说的场景,都是曾经的记忆,作者说的玩意儿,都深深的吸引过我 。谁也说不好京范儿是什么,其实,就是心里的一种感觉吧,对北京的感情、对北京生活的体会、对北京的眷恋和生活在这个城市鱼如得水的顺畅和舒服

  • 0 豆力仆 2014-05-28 19:07:31

    真的是太好的书。。。就是那种值得收藏的书。。。等再版了纸张好点儿我收一本= =撂跤那段最后是精华。。

  • 0 琵琶莲花郁轮袍 2015-01-03 17:44:17

    读以来一般,五行八作部分有点意思

  • 0 苏颜 2014-11-03 08:39:12

    先买的是老崔的京味儿,后买的京范儿,可是先看完的却是后买的京范儿。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口气看完的,打算再去北京玩的时候带上一本跟着玩

  • 0 好想吃肉 2014-06-22 19:25:41

    写这本花了很大功夫吧。原来街巷、店铺的名字,习俗的内容,读者看去不过是几个排比句而已,但作者背后做了多少功课啊。不过有一点,感觉作者有点儿夸耀过头了,把原来的北京美得有点做作的嫌疑。

  • 0 hazel 2014-10-13 09:42:50

    看一下书看一下表没有看进去 五行八作都记不起来几个 有机会认真再看一遍

  • 0 Sybil 2014-12-31 12:25:24

    作者写北京的书那是最好的。

  • 0 骨小头 2013-10-10 18:46:07

    一个强迫症患者的买书轨迹,关于北京的故事可以看几十本书看不够,想去看黄叶子了。

  • 0 洛梦蝶 2014-02-21 13:42:22

    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用细腻的笔调着力刻画很多植根于这个极具包容性、文化底蕴和厚重历史的古都,却正在消逝的人、景、事。北京是一个受到历史负重和现代化双重挤压的城市,有些东西注定要进博物馆仅留后人凭吊,但如果我们任凭那些应当被铭记和传承的文化散落风中,坐视历史的遗迹被拆迁、被改造、被摧毁,挥霍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那么终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 0 的云 2014-01-28 23:42:15

    还是那句话北京的东西你没有经历也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也就没有回忆,没有回忆也就很难理解,所以当老崔在自己的《京味儿》之后试图通过这回的《京范儿》去传道授业解惑时,从文字的感觉上就不如上一部作品那么闲适了,不过老崔的文笔还是很好的,知识面也够,算是当代值得一看的京味儿作家了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