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 短评

热门 最新
  • 30 㺯春公子 2016-07-08 00:49:38

    此书重要自不待言,为英时先生研究之一阶段总结,以时间为序,探讨“士”成为中国历史独立之阶层,其思想之坚持与变迁,且与吾国历史文化发生影响;最精彩处还是自精神层面对士阶层的形成和演变做了细致梳理,尤其对彼在几个关键历史阶段的群体自觉和内心自觉的分析;各文详略不一,兼可与《朱熹的历史世界》、《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诸书对照阅读

  • 16 亢龙无悔 2015-09-27 09:29:27

    好书,极富创见,学习

  • 14 Philia 2014-06-10 21:39:48

    一、三、十二。中国士人脱胎自封建社会的士贵族,经游士阶段后借制度入仕成为官僚,难能可贵的是,历代均有众多体制之内的士人以弘道为己任,心怀天下。毋宁说,在道统与政统的角力中,士人群体对道与势的认知和选择构成了中国的历史。中国士人传统讲究修身,追求内向超越,同时又安身立命于现世,积极实践——阶级的超越性。只是近现代,在西学和反古浪潮的冲刷下,这种深刻而优秀的传统已经式微。如今多有教书匠、书呆子,商人和盗贼当道;而知道分子太多,知识人乃至士人太少。不过,近几年又让人看到了中国振兴的新希望。

  • 21 margaret🐌 2019-12-27 22:29:25

    好书,大师手笔。考据和引证非常有分量,余英时作为人文学者的严谨与踏实很令我钦佩。每读一本余老的作品,都是一种充盈的学术享受,仿佛沐浴焚香之后的文化饕餮。

  • 7 momo 2017-12-26 23:11:49

    西方的古代知识分子专注于解释世界,中国古代“士”却承担了改变世界的重任。如今改变世界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西方世界普罗大众的身上,中国却仍然只有特定的知识分子秉持古代“士”的信念与重担。什么时候中国的普通民众也能把引领和改善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么“士”的精神才可以说是被充分继承与发扬了。

  • 8 羽觞 2020-04-03 10:44:51

    记得16年本科课堂上听G师讲《士与中国文化》乃是学习中国伦理学的必读书。那时不明就里,谁承想一拖便是四年后才翻阅此书。人能弘道,士志于道,如此而已。

  • 3 Mnemosyne 2014-11-03 11:02:38

    用時半個月,十月十五日至三十日。受益匪淺,但也多有不能消化處。待學力見長再來溫故。

  • 5 冷月无声 2019-04-27 19:26:02

    士为什么要自重?为了弘道。道尊于势,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

  • 6 道道道道道 2020-03-01 10:31:00

    士是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在2000多年历史中,虽然士人的外在形态不断变化,但他们身上有一股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他们处在道统与政统之间,一方面对“道”保持不懈的追求,一方面关心并投身现实政治、社会秩序的建构。士人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努力在政治权力面前保持自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士”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条动脉。虽然到了现代,传统的“士”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士”的灵魂仍然以种种方式,或深或浅地缠绕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 ps:士以天下为己任。

  • 3 一八 2019-12-13 10:53:44

    余大师思路真是开阔。。就有点奇怪俳优、循吏什么的为啥昙花一现;明清写的是商人,由此亦可见彼时商业之盛而为社会研究之主体了。写汉魏晋的转变最喜欢。宋一章好像在《朱熹的世界》里也出现了,一稿多用啊。。。。末两章有点鸡肋

  • 1 站着把钱挣了 2023-12-17 22:45:12 江苏

    此书我必须给满分,余英时先生的士的解释从春秋战国时期士变为四民之一开始讲起,以至于到近代以曾国藩为首的士林的对于儒家经典的阐释。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在看一遍,常看常新。

  • 1 SiangChan 2024-02-26 01:08:02 河南

    前几章在后来的天人之际一书中又有阐发。余英时对于思想变动时期很是关注,商人两篇都很好,援引韦伯来理解明清时期社会和思想的变化,能读出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深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所选文章跨度较大,偶有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之感。

  • 2 王一一 2023-08-11 20:30:08 湖北

    我真的出息了呀,居然敢读余英时的书了

  • 1 审视与反思 2023-07-12 12:10:14 上海

    业师多次提及余英时先生及此书,言辞极为推崇。愚亦于网上见他人之评价,推崇者有之,贬低者亦有之,引愚心之好奇。一书何能引起如此之争议?今日始拜读完毕,方知先生书中暗含之志向,先生欲以此书重塑“士”之精神,与今日知识分子进行衔接,以实现自身之理想也。

  • 1 頨譞 2023-11-07 17:22:24 北京

    道统与正统之间。

  • 2 Dear Margaret 2023-03-21 21:55:18 江苏

    比照自身内心,油然生出了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果然儒家的一套是流在每个读书人的血液里的。

  • 1 吴真君不猛 2023-12-26 01:22:12 上海

    花了十五天认认真真看完的。魏晋南北朝部分做了三万字的笔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 1 是汤圆呀 2024-05-02 10:34:30 重庆

    唐宋时期借助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了三教合一以及禅学在此世发挥的进取精神。而明清时期商人与儒家精神的结合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