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短评

热门 最新
  • 32 连山 2016-05-20 07:39:40

    我们的某些康德专家在阿伦特的这本书面前简直是一文不值~~~~

  • 16 俞晓之 2015-10-31 16:04:29

    阿伦特眼中的康德,可再读。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全看当时思想到何处,需要到何处。结论不重要,注意分析推导过程。

  • 6 胖达叔 2016-08-24 10:49:38

    上海开会时,听宋伟老师提了此书观点立马觉得必须一读。果然没失望,阿伦特解读康德的能力太强,如果能跟随这样一位老师做文本细读,会发现以前的康德都白读了,得推倒重来,当然,也发现以前太赶趟,太爱八卦,其实没怎么读懂阿伦特。皆须重读。

  • 15 大甜甜~~ 2013-12-16 20:56:49

    虽然只是讲稿,但是阿伦特苍凉遒劲的思想风格依旧力透纸背。想象力勾连起的是一种共同感,这是阿伦特在康德的美学和政治学之间搭起的桥梁。老实说,且不论康德的本意应当理解,阿伦特的这一判断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这些年我渐渐认同,对一个大思想家而言,为我所用,六经注我是可以接受的。

  • 5 יוֹחָנָן 2018-02-26 16:35:42

    阿伦特的这本著作从早年政治理论转向了政治哲学甚至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她探讨《判断力批判》主要是为了解决早期政治理论中的未曾触及的问题。如果说早年的理论集中于“共在”,现在则将个人的“判断”作为中心,尤其是进入到探讨“判断”在人的官能中的地位,到底与意志和理性是什么关系。另一方面,那种无兴趣利益的旁观者形成的判断群是否真的是人类历史的评判者,这一问题仍然是未解的。

  • 6 十四卷 2015-10-27 09:21:54

    极具诱惑力 极具误导性

  • 3 vivi 2016-07-08 10:52:03

    每一本阿伦特都是相似的阅读体验:文字晦涩,读起来费神,一边读一边想,有时得想很久才想通,然后一直读到最后,醍醐灌顶。那种透彻真是太爽了。这一本,有一种终于把之前读过的阿伦特联通起来的感觉,“引导阿伦特毕生事业的,不只是康德,还有奥古斯丁和尼采;她一次又一次地从他们那里找到了自己的难题。”尤其当最后以卡夫卡和尼采做结,除了奉上膝盖也没什么可做的了。

  • 7 非职业推土机 2020-01-29 08:15:36

    准确的说应该是,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讲稿

  • 2 Rapheal 2015-07-14 10:59:38

    恰可与托多罗夫的卢梭相对照

  • 3 苍崖云树 2014-04-23 21:06:21

    “为了成为一个人,再大的努力也值得付出”。

  • 2 朝霞不出门 2014-11-04 20:05:31

    汗,不明白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译者不懂康德去翻译这本书,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啊。

  • 2 Wenqian Li 2014-02-06 17:13:51

    阿伦特在《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中对康德政治哲学的“重构”,是出人意外的,因为这一“重构”所依据的文本,并非康德直接谈论政治的文字,而是一般被视为美学著作的《判断力批判》。阿伦特在其阐释中,通过对“判断”、“共同感”等概念的考察,对人之社会性,思想的公共性、可交流性等问题,尤多强调。

  • 1 白岛风和 2020-08-23 22:08:44

    还是看了这本,感叹阿伦特超拔于文本的能力,完全无需漂浮在术语的泡沫之上,虽然个人风格太强烈,但其中对品味、判断力、共同感等概念的解析是目前看过的文献中比较有启发的

  • 1 橙汁美式🍊 2023-10-31 08:45:10 湖北

    十三篇政治哲学讲稿完全可以五星,想象力的那篇也很精彩!(感觉现代和研究古典的哲学家之间像是隔了层壁…)“批判”可能不是尖锐的,而只是重新论证认识本身的条件限定,是形成体系的预备阶段。批判性思考,意味着让自己经受“自由而公开的省查的考验”,它是一种对话。公开对话/普遍交流意味着“从他者的视角不偏不倚地审视我的种种判断”,以扩展我原有的看法,争取获得第三种观点。但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考本身,通过重现他人立场,同时保持开放,以超越偏颇的立场,完成自我的扩展,争取实现立场的普遍化(理想状态)。重要的是理解,而非解释,“意义或者真理,只有从行动中抽身出来的人才能体察到。”“想象力,是让不在场的,变为当下在场”这个论述真是妙啊!“思考-行动-判断”这个△,在阿伦特那儿还真是重要。

  • 2 有念有月 2021-12-11 09:44:05

    暴论一句,共同感延伸出来的理解力不能帮助人们获得反抗性的姿态,但是有望增强反抗所必须依托的力量。

  • 2 Liberequal 2023-02-02 15:09:06 上海

    本书不仅是阿伦特对康德政治思想另辟蹊径的解读,也包括她对判批的看法。当她阐述自己的观念时,恍惚间像是读人的境况。阿伦特认为,判断力批判正是一把钥匙,能够解开理性主义与历史主义的难题,想象力与共通感就是最关键的齿痕。此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她看来就是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关系,真正重要的是进行公开讨论的旁观者,行动者往往是偏狭的而看不到整体的意义,深层次反映的是康德哲学中进步主义与人类尊严的矛盾,亦即显现与隐藏、一般与特殊间的冲突。另外,暂不论此种阐释路径是否合适,能够感受到阿伦特对康德思想的透彻理解,以及超越文本与自身关切的巧妙结合。

  • 1 足够温柔的翅膀 2023-09-23 22:42:19 广东

    读完这本要接着读康德的作品,希望有能读懂康德的那一天。终于读完,汉娜·阿伦特一如既往令我喜欢是因为能发现有一些被忽略的问题是我们理应关心的。我在几年前就想读这本书,预约后一个同事说帮我拿到我办公桌去了可是我没看到,这本书也找不到了,现在才读上。这本书是17年第2次印刷的,竟然这么久了还没卖完。译者很努力在翻译,感觉译者是既懂德语也懂英语的,并加了注释。老发现“鹄的”这个词,我甚至在想难道是打错了,因为我代入“目的”读起来是挺顺的,读完查了一下是个确实存在的我孤陋不认识的汉语词汇。因为这本书还标记了许多感觉可以读的书。

  • 1 X96 2024-02-23 23:21:21 广东

    “去爱(Amo: Volo tu sis)”实际上说的是“我想让你存在(to be)”。通过回溯性的反思构成对刹那的证成:喜欢“让每一个刹那都成为某一天——即审判日——的一个引证”这个说法。行文流畅,逻辑明确,语言清晰,翻译到位,最后的编者述评太精彩了。 初中时逛某独立小书店淘到的这本书,重翻出来一口气读完了。想到那家书店现在已经倒闭,酣畅淋漓的同时又怅然若失,现在除了大型图书馆,还有哪里能够提供如此纯粹的学术研究氛围呢

  • 1 momo 2014-08-14 19:56:57

    没怎么看明白,就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