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犬(双语珍藏本) 短评

热门
  • 7 布丁! 2017-07-21 01:47:18

    水准摆在那里,翻译也到位,哪怕是人文关怀的主题,老麦写出来仍然是让人细思极恐。“如果一条黑狗代表的是个人的抑郁,那么两条则是文明的抑郁。”。笔触太细腻,一万个跪服。

  • 3 Duchine 2016-05-13 19:16:27

    序章写得真好,特别喜欢这种平静温和又有一点伤感的笔调……倒是觉得后面几部没有序和第一部棒了。「就在她说着这番话的时候,种种意象和印象,就如在洞中坠落的爱丽丝或者她所超越的那些碎石杂屑那样滚落下来,从一个不断变宽的时空漏斗中穿过」这样的比喻太美。还有第一部末尾主角一行参加完琼的葬礼,走出墓园的道路一直延伸夏日生机勃勃草地,死与生之间的转换竟然可以处理得这么自然只能说麦克尤恩功力非凡啊…总的说是一个非常有人性美的故事。

  • 1 苏比 2015-08-24 22:52:34

    前方,肯定是琼曾经想象过的图景: 孩子们在拉绳内外玩耍, 服务员们穿着硬挺的白色夹克,从身后用布帘遮住的支架上取下饮料,而最先到达的客人,一对年轻的夫妇,已经懒洋洋地坐在了茵茵草地上了。

  • 1 青岩 2015-09-20 21:17:56

    看着看着总觉得这像是在讲出世与入世

  • 1 momo 2015-10-09 13:50:24

    起初没看明白(我的英文水平就是这样悲剧),感觉并不是特别有趣的内容。但后来好像琢磨出一点什么了,但好像也说不出来……

  • 0 9 Crimes 2014-02-11 22:16:40

    一种邪恶的天性,一股周期性的暗流

  • 0 HUIRUO 2019-05-24 12:48:09

    这一部一口气看完,荡气回肠,感觉是麦克尤恩特别大气的一个作品。人文关怀,哲学思考,信仰与精神生活,小细节也有精彩之处,比如,序言的一章,还有恐怖的片段……总之,水准一直在线,👍。

  • 0 睡 蛹 2014-09-07 00:16:59

    第一部写得太好了。醉人的语感。

  • 0 qngss 2016-06-01 17:49:46

    只看了中文部分,前言部分的故事十分出彩。失去双亲的少年很有同学的“父母缘”,和外甥女一同躲避家庭不幸的漩涡之类的事情意外的吸引人。黑犬作为隐喻直到中后部分才点出。每人心中都有黑犬,每人都会试图驱赶。

  • 0 默然 2015-05-19 15:53:58

    郭国良的译作不失水准,以历史事件作为写作线索,黑犬的意象有点模糊不清,似乎有很多含义,政治和历史的调子让此书读起来少了好多乐趣。

  • 0 Shin 2015-03-06 15:45:46

    如果我的知识范围再广阔些,或许我会给这本书打更高的分。麦克尤恩的每一部作品都像个黑洞,吸附着脑细胞。不管是当年的赎罪、后来接触的水泥花园、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等等很多,每一部都很触动。这部也是一个顶峰,两种性别、两种信仰的对立,从从一见钟情到相爱到无法磨合,反射着整个战后欧洲的变化,很发人深思。

  • 0 Abraham Riya 2022-04-03 21:11:26

    看了100来页,也许从两个宏大的主题转向家庭伦理剧,即使有人生那么大的背景,也觉得了无生趣。 收回我的话,第三部简直神来之笔,他给转成多角度了。唯一的遗憾只有我没有两个人格可以共看这本书。 今天看完,刚刚说那什来之笔,只不过也是提了一嘴。结果我还是那么觉得。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不相信怪力乱神。以前不觉得有无信仰会是交往的重大问题,现在好像也这样。琼究竟怀疑的,感受的是她的怀疑和感受,还是她情绪的衍生品?另外,这岳父岳母两个主人公,莫名有一种知识分子热忱轻浮,有时常令我觉得讨厌,也许是出于对他们的嫉妒,也说不定,

  • 0 2022-01-17 03:33:07

    幸亏他语言技巧好……充续了这个乏味干瘪刻意构造的故事读下去的动力……

  • 0 譬如朝露 2023-12-29 22:52:04 天津

    以前经历的生活和遭遇的纷扰仍将持续下去,直到生命终结,也没有什么最终的定论,没有纯粹超然的评价。麦克尤恩的长篇比短篇要易读得多,厚厚的氛围铺垫让人更容易体会到角色在岁月长河中仿佛微不足道的小事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扭转。如果一只黑犬是丘吉尔常伴终生的忧郁症,那么两只黑犬的低吼绝不仅仅如作者所言只是战后欧洲萦绕着的恶之思潮,它悄然遍布在整个世界,于每个人的灵魂间迂回。

  • 0 西西里岛土豆泥 2025-01-15 02:27:57 江苏

    琼·崔曼是在1987年7月离世的,在她婚姻存续的41年里,她的丈夫伯纳德·崔曼或许一直爱她,在两人长时间分居异地时也从不曾背叛她。但他真正理解并懂得了她,是在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的那个晚上,佩戴着纳粹徽章的年轻人一脚踹在他的胫骨上,垂垂老矣的伯纳德身体蜷曲着倒在人行道上的那一刹吧,这份理解迟来了41年......黑犬是政治隐喻不错,但也像译者在译后记里谈到的,是潜伏徘徊在人们正常生活中、伺机掠食的“邪恶幽灵”,是一个时代的哀伤。第一本麦克尤恩,3天读完,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感恩感激。

  • 0 想做熊的孩子 2025-04-09 21:00:13 云南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开头那个没有归属感的孩子

  • 0 十七芋 2014-11-27 10:04:00

    和其他挑战伦理的题材不同,这个故事从中规中矩的家庭视角,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反应二战以来欧洲的变化,动荡,反思,很有温情。

  • 0 灿烂星光 2015-06-07 14:22:53

    主体的理念差异导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不也是一种暴力的体现?看此书的时候常常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一件小事会让你对一个人的认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会试着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暂时性的错觉,但结果往往是,那个瞬间仿佛定格了一般,他永远在那里注视着我,并且不停的提醒我,然后这种偶然的差异逐渐被撕扯,距离越来越大,最后就只有分道扬镳。麦克尤恩对这种心里变化的暗流琢磨的精准。更重要的是在这其中他没有沉入自我情感的碎片中,通过对“黑犬”这么一个亦真亦幻的事物的陈述,让人看到的是战争的幕后恐惧,以及由此带来的关于信仰和虚无的对峙,一部让人细思极恐的书。

  • 0 -Narchy 2016-07-07 00:14:50

    除了看不懂以外 很多短评也不够帮助理解这本书吧。 也不太懂什么惊悚恐怖 什么历史文明的 我看的还算认真的 虽然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想复杂了觉得看不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