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意识流分析,不喜欢。只要写字人功底好,这种分析可以无限远,但能否写出导演真实想法,这就存疑了。就像这本书最后二十几页的访谈推翻了不少次作者的观点,让前面二百多页的分析恍恍惚惚晃晃悠悠。
这本书证明了电影学术理论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精神病。本书基本上都是在谈可能连导演本人都没想到的思想理论,只有一点点的技术分析,比波德维尔差太远了。但作为少数研究杜琪峰电影的书籍,还是可以看看。
如果不把老杜每一部作品都看上十几遍是写不出来这么精彩的书的。
第一部关于杜琪峰的专著,虽然里面很多观点,我不是很认同,但能把杜琪峰作品梳理成一个体系,也着实不易。另,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便是附录里的访谈
读得真是烦躁窝火。贵为英语世界最重要香港电影研究者的张建德既不具备宏观性理论消化、使用的能力,微观性的文本细读能力也非常差,很多电影基本的剧情、表达内核都抓不准,有点可笑。东一榔头德勒兹,西一棒子本雅明(要用这些人就好好用,随便说句什么话都要自我贴金式的征用一句太low),与西方类型片毫无必要的强行比较,各种阐释接近胡言乱语痴人说梦。简直像刚学会写论文的生涩新手。
二刷補標,只談缺點。「九龍黑色電影」的論調是有趣的,但作者的詮釋則不夠好,因為他只強調了前者不同於傳統黑色電影強調的「年華易逝」之感慨,全然忽視了Film Noir在真正消亡後,新黑色電影的審美更迭早已剔除了那些的標準符號(因此以一貫維護傳統黑色電影的保羅施拉德為例完全是片面的),但總體而言,高度架空化的香港城市,以及杜氏獨樹一幟的黑色因子,用「九龍黑色電影」一詞來加以概括,也算足夠別緻。其次,以《城市特警》中的暴力與政治隱喻來聯繫《黑社會II:以和為貴》的傳承,實在有些過度解讀,甚至前者中出現馬來西亞角色,便自動聯想到泛亞洲,乃至《全職殺手》的跨國故事,更是牽強附會。【61】
厚厚一本,引用备注数百条,学术性是很高但是没觉得多有用,颇有过度解读之嫌
很严谨的学术探讨
学术气息太浓读起来有点累,而且里面涉及的电影最新到黑社会2,神探、夺命金、文雀、毒战什么的都没有讨论,还是期待看纪录片吧。
越往后读越有削足适履的感觉,尤其是说杜琪峰的男性英雄身上的阴性特质的部分。后来看访谈,原来杜琪峰眼里一直就对女性抱持偏见。对于杜琪峰个人创作时期的划分,个人风格的提炼都还算准确。杜琪峰后来的文雀、神探、夺命金、盲探、扫毒在个人风格上又有了更多探索,虽然没有探讨到,但是用作者的作者论去反观也趣味盎然。
旁征博引,提供了特别多切入视角。然而杜sir在采访里摆摆手,我不是我没有你胡说。
虽说目的是以To的作者导演地位来论证其对香港动作电影的更新和拓展,但基本只是逐片的评论(万幸理论功底还不错,偶有启发),对To与港片动作传统的对话关系缺乏更深入的探讨。行文和整体结构也都显得僵硬,作者成名可能靠的就是填补英文学界的空白吧(第一本香港电影、王家卫、杜琪峰研究专著)。
黑社会系列没有第三部吗?
总体非常不错,对杜琪峰06年之前的“银河映像”作品以及更早期的重要作品进行详细梳理与剖析,娓娓道来巨细无遗,大量理论性分析相当专业和高深,类似90年代的先锋文学评论(如陈晓明),很晦涩,但很有收获,对杜sir的导演心路历程和作品优缺点都很坦白,毫无场面话和敷衍。同时,作者观影丰富,看问题入木三分,严谨细致的评析思路和比较视角,都对普通观众提高电影评判水准很有帮助
特别好,很少能把一本300页研究论文集看得这么仔细而且兴奋的!很多电影又想重新再看一遍了!!
偏重于导演电影的个案研究,提炼了杜琪峰重要作品的不同侧面,性别研究似乎是作者偏爱叙述的角度,《枪火》中的女性决定论,又如阴性暴力的角度来解读《黑社会》不失为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文本的中心则在于解读杜琪峰作品与类型电影的联系与差异,指出了类型的变化观,也肯定了杜琪峰的作者身份,数次提及佩金帕与黑泽明对其的影响,雨的概念暗示了杜琪峰电影中的悲剧命运,也指出了杜琪峰电影中静止反映运动的观念,宿命感的永恒在场永远是杜琪峰最迷人的一抹色彩,但个案研究比例过重,整体风格、美学方面提炼略微不足。
1,杜琪峰作为我很喜欢的导演,本书对2005年之前杜的电影解读之详尽,对影迷建立起杜氏电影的框架很有作用。对比分析,像《非常突然》和《枪火》两种截然不同结局(一部里主角配角全死了,另一部则全部活下),会更人一种很惊奇的感受。当然,作者扯上的一些哲学上的东西,感觉稍微有点故弄玄虚了;2,杜是类型片导演,但后期转型拍摄了《单身男女》这样的爱情片,在商业上也算成功,碍于本书出版日期,并没有将其写入。同样,作为杜琪峰北上的代表作《毒战》也不在其中;相信对这些“新”电影做文本、内涵等分析会有很大收获;3,我重新去看了《柔道龙虎榜》的酒吧那场戏,镜头转换果然犀利;4,作为作者导演,杜琪峰的努力让人敬佩!
主要还是内容分析和文化分析,有一些看得很细分析独到,但写剧情也写得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分析的太少,引用的部分还是有一些为引而引的感觉....其实这样按片写也有好处...因为毕竟人家还没死,等到再拍个几部又可以写本书了.....出续集....
前段时间听说家里领导居然对香港电影颇有研究,于是在便捷性原则下找来一些看上去专业的书恶补一下,结果就是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回顾了杜琪峰作品中的动作片,尤其是警匪黑帮片。可以说这本书并不如书后建议的畅销书那般,而是一本实打实的电影评论学术著作,全书充满了各种我没看过的经典电影和我不明白的叙事分析,再加上各种高大上的解构名词和理论,让这本书的阅读于我十分艰难。硬着头皮看完以后觉得要想读懂此书,我需要大补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和观看大量的电影,而现在真是食之不知其味。不过总算对杜琪峰的宿命隐喻和暴力表达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也算是自己的收获了吧。
其实整体可读性就4星,奈何对几部我很喜欢的作品的论述很独到,虽然这种电影解析有过度解读导演意图的隐患,但是有些作者的分析角度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说实话,很佩服作者,毕竟不把银河这些个作品看个5-6遍甚至10遍的话可能很难写出这么一本偏学术论文风格的解析。对我个人而言,拜读之后倒是对银河的一些偏商业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的确有些作品理应被当作具有实验性质的商业片看待,并不是纯粹为了赚钱。缺陷其实除了风格过于学术,还有就是建议想读的朋友,把银河映像的作品看过一半以上再读这个,不然到处都是剧透……还好里面提到的所有我之前都已看过,不然阅读体验就会很差了。
> 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
21 有用 十四哟 2014-08-29 22:18:46
意识流分析,不喜欢。只要写字人功底好,这种分析可以无限远,但能否写出导演真实想法,这就存疑了。就像这本书最后二十几页的访谈推翻了不少次作者的观点,让前面二百多页的分析恍恍惚惚晃晃悠悠。
16 有用 麦提爽 2014-01-06 16:26:31
这本书证明了电影学术理论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精神病。本书基本上都是在谈可能连导演本人都没想到的思想理论,只有一点点的技术分析,比波德维尔差太远了。但作为少数研究杜琪峰电影的书籍,还是可以看看。
8 有用 尾生 2014-04-13 17:32:14
如果不把老杜每一部作品都看上十几遍是写不出来这么精彩的书的。
4 有用 任丘 2014-04-17 08:59:12
第一部关于杜琪峰的专著,虽然里面很多观点,我不是很认同,但能把杜琪峰作品梳理成一个体系,也着实不易。另,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便是附录里的访谈
5 有用 LOOK 2021-07-19 09:55:25
读得真是烦躁窝火。贵为英语世界最重要香港电影研究者的张建德既不具备宏观性理论消化、使用的能力,微观性的文本细读能力也非常差,很多电影基本的剧情、表达内核都抓不准,有点可笑。东一榔头德勒兹,西一棒子本雅明(要用这些人就好好用,随便说句什么话都要自我贴金式的征用一句太low),与西方类型片毫无必要的强行比较,各种阐释接近胡言乱语痴人说梦。简直像刚学会写论文的生涩新手。
3 有用 奔兔吉尔 2021-07-29 16:53:03
二刷補標,只談缺點。「九龍黑色電影」的論調是有趣的,但作者的詮釋則不夠好,因為他只強調了前者不同於傳統黑色電影強調的「年華易逝」之感慨,全然忽視了Film Noir在真正消亡後,新黑色電影的審美更迭早已剔除了那些的標準符號(因此以一貫維護傳統黑色電影的保羅施拉德為例完全是片面的),但總體而言,高度架空化的香港城市,以及杜氏獨樹一幟的黑色因子,用「九龍黑色電影」一詞來加以概括,也算足夠別緻。其次,以《城市特警》中的暴力與政治隱喻來聯繫《黑社會II:以和為貴》的傳承,實在有些過度解讀,甚至前者中出現馬來西亞角色,便自動聯想到泛亞洲,乃至《全職殺手》的跨國故事,更是牽強附會。【61】
3 有用 健三快跑 2015-06-06 15:23:58
厚厚一本,引用备注数百条,学术性是很高但是没觉得多有用,颇有过度解读之嫌
2 有用 慕鸥 2013-12-02 10:58:32
很严谨的学术探讨
2 有用 九個9 2014-07-29 17:23:57
学术气息太浓读起来有点累,而且里面涉及的电影最新到黑社会2,神探、夺命金、文雀、毒战什么的都没有讨论,还是期待看纪录片吧。
1 有用 狐 2013-12-30 09:53:57
越往后读越有削足适履的感觉,尤其是说杜琪峰的男性英雄身上的阴性特质的部分。后来看访谈,原来杜琪峰眼里一直就对女性抱持偏见。对于杜琪峰个人创作时期的划分,个人风格的提炼都还算准确。杜琪峰后来的文雀、神探、夺命金、盲探、扫毒在个人风格上又有了更多探索,虽然没有探讨到,但是用作者的作者论去反观也趣味盎然。
2 有用 拜拜菠萝油 2018-11-21 10:43:21
旁征博引,提供了特别多切入视角。然而杜sir在采访里摆摆手,我不是我没有你胡说。
1 有用 今天去海边了吗 2017-10-23 20:34:59
虽说目的是以To的作者导演地位来论证其对香港动作电影的更新和拓展,但基本只是逐片的评论(万幸理论功底还不错,偶有启发),对To与港片动作传统的对话关系缺乏更深入的探讨。行文和整体结构也都显得僵硬,作者成名可能靠的就是填补英文学界的空白吧(第一本香港电影、王家卫、杜琪峰研究专著)。
0 有用 李小补 2014-01-12 15:56:14
黑社会系列没有第三部吗?
0 有用 笑望江湖 2016-02-23 18:10:07
总体非常不错,对杜琪峰06年之前的“银河映像”作品以及更早期的重要作品进行详细梳理与剖析,娓娓道来巨细无遗,大量理论性分析相当专业和高深,类似90年代的先锋文学评论(如陈晓明),很晦涩,但很有收获,对杜sir的导演心路历程和作品优缺点都很坦白,毫无场面话和敷衍。同时,作者观影丰富,看问题入木三分,严谨细致的评析思路和比较视角,都对普通观众提高电影评判水准很有帮助
0 有用 陆小包 2014-07-24 09:08:24
特别好,很少能把一本300页研究论文集看得这么仔细而且兴奋的!很多电影又想重新再看一遍了!!
1 有用 炯之 2018-09-06 21:18:16
偏重于导演电影的个案研究,提炼了杜琪峰重要作品的不同侧面,性别研究似乎是作者偏爱叙述的角度,《枪火》中的女性决定论,又如阴性暴力的角度来解读《黑社会》不失为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文本的中心则在于解读杜琪峰作品与类型电影的联系与差异,指出了类型的变化观,也肯定了杜琪峰的作者身份,数次提及佩金帕与黑泽明对其的影响,雨的概念暗示了杜琪峰电影中的悲剧命运,也指出了杜琪峰电影中静止反映运动的观念,宿命感的永恒在场永远是杜琪峰最迷人的一抹色彩,但个案研究比例过重,整体风格、美学方面提炼略微不足。
1 有用 苏南 2014-02-13 18:24:19
1,杜琪峰作为我很喜欢的导演,本书对2005年之前杜的电影解读之详尽,对影迷建立起杜氏电影的框架很有作用。对比分析,像《非常突然》和《枪火》两种截然不同结局(一部里主角配角全死了,另一部则全部活下),会更人一种很惊奇的感受。当然,作者扯上的一些哲学上的东西,感觉稍微有点故弄玄虚了;2,杜是类型片导演,但后期转型拍摄了《单身男女》这样的爱情片,在商业上也算成功,碍于本书出版日期,并没有将其写入。同样,作为杜琪峰北上的代表作《毒战》也不在其中;相信对这些“新”电影做文本、内涵等分析会有很大收获;3,我重新去看了《柔道龙虎榜》的酒吧那场戏,镜头转换果然犀利;4,作为作者导演,杜琪峰的努力让人敬佩!
0 有用 韩梦想 2013-12-17 21:48:06
主要还是内容分析和文化分析,有一些看得很细分析独到,但写剧情也写得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分析的太少,引用的部分还是有一些为引而引的感觉....其实这样按片写也有好处...因为毕竟人家还没死,等到再拍个几部又可以写本书了.....出续集....
1 有用 含竹飘荡 2014-06-28 07:47:05
前段时间听说家里领导居然对香港电影颇有研究,于是在便捷性原则下找来一些看上去专业的书恶补一下,结果就是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回顾了杜琪峰作品中的动作片,尤其是警匪黑帮片。可以说这本书并不如书后建议的畅销书那般,而是一本实打实的电影评论学术著作,全书充满了各种我没看过的经典电影和我不明白的叙事分析,再加上各种高大上的解构名词和理论,让这本书的阅读于我十分艰难。硬着头皮看完以后觉得要想读懂此书,我需要大补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和观看大量的电影,而现在真是食之不知其味。不过总算对杜琪峰的宿命隐喻和暴力表达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也算是自己的收获了吧。
1 有用 銀河映像創作組 2019-02-25 13:33:11
其实整体可读性就4星,奈何对几部我很喜欢的作品的论述很独到,虽然这种电影解析有过度解读导演意图的隐患,但是有些作者的分析角度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说实话,很佩服作者,毕竟不把银河这些个作品看个5-6遍甚至10遍的话可能很难写出这么一本偏学术论文风格的解析。对我个人而言,拜读之后倒是对银河的一些偏商业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的确有些作品理应被当作具有实验性质的商业片看待,并不是纯粹为了赚钱。缺陷其实除了风格过于学术,还有就是建议想读的朋友,把银河映像的作品看过一半以上再读这个,不然到处都是剧透……还好里面提到的所有我之前都已看过,不然阅读体验就会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