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译者: 钱满素 / 袁华清
出版年: 2018-4
页数: 222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8756562
内容简介 · · · · · ·
《审判》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为一整年。
约瑟夫·K在30岁生日的当天上午被捕,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只是需要定期接受审判;31岁生日的前夜,K再次被捕,而这次他被秘密杀害了。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人告诉他犯了什么罪,他也自问无罪,但是只要审判没有结束,他就不得不为了案子四处奔走。他从律师、法院画师、神父等人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法院和法律的信息,然而K知道的越多,反倒越加困顿、无助,直至一把尖刀刺入他的心脏,审判落幕。
《审判》是法学博士出身的卡夫卡*为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最难懂的一部小说。哲学家怀特海德曾给予它高度赞誉:“所有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同样可以说,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都不过是卡夫卡的注脚。”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卡夫卡(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同梵高一样,卡夫卡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出了大名的人。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传奇经历,按部就班地上学和工作,只是挤出晚上睡觉的时间写作。
他生前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弥留之际嘱托好友焚毁所有手稿。而友人惜才,并未遵守诺言,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引发了世界文坛的大震动。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审判》《城堡》,中篇小说《变形记》,短篇小说《判决》《乡村医生》等为世人讨论最多。爱因斯坦听闻卡夫卡的名声,翻开他的小说后却表示:“这反常得让我看不下去,人类的大脑还没有这么复杂。”
文学对于卡夫卡来说,从不是谋生手段,也不是兴趣爱好,诚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对文学感兴趣,而是我本身就由文学构成,我不是别的什么,也不可能是别的什么。”
译者
钱满素,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卡夫卡(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同梵高一样,卡夫卡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出了大名的人。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传奇经历,按部就班地上学和工作,只是挤出晚上睡觉的时间写作。
他生前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弥留之际嘱托好友焚毁所有手稿。而友人惜才,并未遵守诺言,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引发了世界文坛的大震动。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审判》《城堡》,中篇小说《变形记》,短篇小说《判决》《乡村医生》等为世人讨论最多。爱因斯坦听闻卡夫卡的名声,翻开他的小说后却表示:“这反常得让我看不下去,人类的大脑还没有这么复杂。”
文学对于卡夫卡来说,从不是谋生手段,也不是兴趣爱好,诚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对文学感兴趣,而是我本身就由文学构成,我不是别的什么,也不可能是别的什么。”
译者
钱满素,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华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善于将非常难以驾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代表译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随园食单》《上海宝贝》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被捕/001
第二章先与格鲁巴赫太太、后与布尔斯特纳
小姐的交谈/016
第三章初审/029
第四章在空荡荡的审讯室里——学生——办
公室/045
第五章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朋友/068
第六章打手/076
第七章K的叔叔——莱妮/083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第十一章结尾/20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别这样大声嚷嚷,表示自己的清白。你在其它方面给人家留下的印象不错,这么一嚷嚷,反而会坏事。 法学训练不会只教学生出言不逊——看来你在这方面已经精通到恬不知耻的程度了。 虽然那些一文不名的律师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贸然对法院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分析,但他们却从来不敢提议或坚持改善司法制度。然而,几乎每个被告,即使是其中头脑很简单的人,从一开始起就显露出一种建议改革的热情,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这种热情往往只是徒费时间和精力而已,这些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更有效地用到别的方面去。惟一理智的做法是使自己适应现存条件。即使可以在这儿或那儿作一些局部改进——但是这么想的人准是个疯子——由此得到的好处也只能对将来的被告有利,而提建议的人本身的利益反而会大受损害,因为他冒犯了报复心理极重的法官们。这种犯上的事情千万做不得!不管多么违背自己的意愿,你也应该委曲求全;你要懂得,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它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应该真正放手让律师们工作,不要干涉他们。指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当指责别人的人自己也不十分明白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指责时更是这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你想得到哪种形式的无罪开释处理?有三种可能性,即彻底宣判无罪、表面上的无罪和无限期延缓审判。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审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审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4 条 )




当 代 社 畜 代 言 人 卡 夫 卡

今天我们来“深扒”一下卡夫卡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迷幻法途——卡夫卡小说《诉讼》读书笔记 卡夫卡喜欢在荒诞中寓意现实。 他的这部《诉讼》(又译《审判》),讲的是银行襄理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地宣布逮捕,然后鬼使神差地按时找到到阁楼上的法庭,参加一场莫名其妙的审判,不断找人帮助以证清白,在大教堂... (展开)-
据大家说,他们进去后连嘀咕一声也不敢,因为虽然那些不起眼的小律师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贸然对法院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但他们从来不敢提议或坚持改善司法制度。然而,几乎每个被告,即使是其中头脑很简单的人,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一种建议改革的热情,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这种热情往往只是徒费时间和精力而已,这些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更有效地用到别的方面去。唯一理智的做法是使自己适应现存条件。即使可以在这儿或那儿... (1回应)
2020-11-19 19:31:03 1人喜欢
据大家说,他们进去后连嘀咕一声也不敢,因为虽然那些不起眼的小律师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贸然对法院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但他们从来不敢提议或坚持改善司法制度。然而,几乎每个被告,即使是其中头脑很简单的人,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一种建议改革的热情,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这种热情往往只是徒费时间和精力而已,这些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更有效地用到别的方面去。唯一理智的做法是使自己适应现存条件。即使可以在这儿或那儿做一些局部改进——但是这么想的人准时个疯子——由此得到的好处也只能对将来的被告有利,而提建议的人本身的利益反而会大受损害,因为他冒犯了报复心极重的法官们,这种犯上的事情千万做不得!不管多么违背自己的意愿,你也应该委曲求全。你要懂得,这个庞大的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要改变周围的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以依赖本身其他部分的补偿作用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儿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
1回应 2020-11-19 19:31:03 -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
2022-04-20 22:12:38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监察官和其最大优点便是明白自己不中用的预审法官,而且还拥有一批高级的甚至是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听差、办事员、警察和其他助手,或许还有刽子手呢,我不忌讳用这个词。先生们,为什么要有这个庞大的机构呢?不外乎是诬告清白无辜的人,对他们进行荒谬的审讯,这种审讯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得不到什么结果,就像在我的这桩案子里一样。但是,既然整个机构都是荒谬的,上司又怎么能防止他们的下属贪赃枉法呢?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个机构中的最高法官也不得不默许他的法院里的受贿现象。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他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儿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指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当指责别人的人自己也不十分明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指责时更是这样。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司法女神应该站稳双脚,否则天平就要摇晃,做出的判决就不可能公正。”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当一个人的活动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律师压低声音、心平气和地说,“就不会出现什么真正新鲜的东西了。"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委托人最后忘记了世间万物,只是寄希望于沿着一条其实是错误的道路蹒跚移步,直到能看到案子的结果为止。委托人不再称其为委托人了,而成了律师的一条狗。如果律师命令此人钻到床底下去好像钻进狗窝里一样一并且在那里学狗叫,他准会高高兴兴地照办。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他的目光落在采石场旁边的那座房子的顶层上。那儿亮光一闪,好像有人开了灯,一扇窗户蓦地打开了。一个人的身子突然探出窗口,他的双手远远伸出窗外,由于他离得远,站得高,所以他的形象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这个人是谁?一个朋友?一个好人?一个同情者?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仅仅是他一个人吗?还是整个人类?马上就会有人来帮忙吗?是不是以前被忽略的有利于他的论点又有人提出来了?当然,这样的论点应该有。逻辑无疑是不可动摇的,但它阻挡不了一个想活下去的人。他从未见过的法官在何处?他从来没能够进入的最高法院又在哪里? 引自 第十一章结尾/200 回应 2022-04-20 22:12:38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2022-02-14 18:26:25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你别以为我是在评价律师的工作,那份申诉书不过是许许多多申诉书中的一份而已。不过,不管怎么说,我没有看出我的案子有了任何进展。这就是我要说的意思。”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回应 2022-02-14 18:26:25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他只得回忆一生的经历,甚至最微不足道的行为和事件也得从各个角度讲清楚、分析透。这将是一项啰唆透顶的任务! 这种事情也许让一个处于生命的第二个童年时代、总得把每天的时间消磨掉的退休人员来做是甚为合适的。可是K现在需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他的每一个小时都排得满满的。 警醒2022-02-14 17:56:17
-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
2022-04-20 22:12:38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监察官和其最大优点便是明白自己不中用的预审法官,而且还拥有一批高级的甚至是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听差、办事员、警察和其他助手,或许还有刽子手呢,我不忌讳用这个词。先生们,为什么要有这个庞大的机构呢?不外乎是诬告清白无辜的人,对他们进行荒谬的审讯,这种审讯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得不到什么结果,就像在我的这桩案子里一样。但是,既然整个机构都是荒谬的,上司又怎么能防止他们的下属贪赃枉法呢?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个机构中的最高法官也不得不默许他的法院里的受贿现象。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他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儿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指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当指责别人的人自己也不十分明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指责时更是这样。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司法女神应该站稳双脚,否则天平就要摇晃,做出的判决就不可能公正。”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当一个人的活动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律师压低声音、心平气和地说,“就不会出现什么真正新鲜的东西了。"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委托人最后忘记了世间万物,只是寄希望于沿着一条其实是错误的道路蹒跚移步,直到能看到案子的结果为止。委托人不再称其为委托人了,而成了律师的一条狗。如果律师命令此人钻到床底下去好像钻进狗窝里一样一并且在那里学狗叫,他准会高高兴兴地照办。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他的目光落在采石场旁边的那座房子的顶层上。那儿亮光一闪,好像有人开了灯,一扇窗户蓦地打开了。一个人的身子突然探出窗口,他的双手远远伸出窗外,由于他离得远,站得高,所以他的形象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这个人是谁?一个朋友?一个好人?一个同情者?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仅仅是他一个人吗?还是整个人类?马上就会有人来帮忙吗?是不是以前被忽略的有利于他的论点又有人提出来了?当然,这样的论点应该有。逻辑无疑是不可动摇的,但它阻挡不了一个想活下去的人。他从未见过的法官在何处?他从来没能够进入的最高法院又在哪里? 引自 第十一章结尾/200 回应 2022-04-20 22:12:38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2022-02-14 18:26:25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你别以为我是在评价律师的工作,那份申诉书不过是许许多多申诉书中的一份而已。不过,不管怎么说,我没有看出我的案子有了任何进展。这就是我要说的意思。”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回应 2022-02-14 18:26:25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他只得回忆一生的经历,甚至最微不足道的行为和事件也得从各个角度讲清楚、分析透。这将是一项啰唆透顶的任务! 这种事情也许让一个处于生命的第二个童年时代、总得把每天的时间消磨掉的退休人员来做是甚为合适的。可是K现在需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他的每一个小时都排得满满的。 警醒2022-02-14 17:56:17
-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
2022-04-20 22:12:38
“我遇到的事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就其本身来说没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因为我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然而,它却代表着一种错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是针对着其他许多人的。我正是为了这些人的利益才在这里表明立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一我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我的案子中所采取的逮捕我和今天审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一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不仅雇用受贿的看守、愚蠢的监察官和其最大优点便是明白自己不中用的预审法官,而且还拥有一批高级的甚至是最高级的法官,这些人还有大量不可缺少的听差、办事员、警察和其他助手,或许还有刽子手呢,我不忌讳用这个词。先生们,为什么要有这个庞大的机构呢?不外乎是诬告清白无辜的人,对他们进行荒谬的审讯,这种审讯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得不到什么结果,就像在我的这桩案子里一样。但是,既然整个机构都是荒谬的,上司又怎么能防止他们的下属贪赃枉法呢?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个机构中的最高法官也不得不默许他的法院里的受贿现象。 引自 第三章初审/029 这个庞大机构可以说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如果有人想改变周围事物的排列次序,他就会冒摔跟头和彻底毁灭的危险,而这个机构则可依赖本身其他部分的补偿作用而恢复平衡,因为它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一点儿也不会改变,相反,还很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更加警惕、更加严酷、更加残忍。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指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当指责别人的人自己也不十分明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指责时更是这样。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司法女神应该站稳双脚,否则天平就要摇晃,做出的判决就不可能公正。” 引自 第八章律师——厂主——画家/l 03 “当一个人的活动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律师压低声音、心平气和地说,“就不会出现什么真正新鲜的东西了。"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委托人最后忘记了世间万物,只是寄希望于沿着一条其实是错误的道路蹒跚移步,直到能看到案子的结果为止。委托人不再称其为委托人了,而成了律师的一条狗。如果律师命令此人钻到床底下去好像钻进狗窝里一样一并且在那里学狗叫,他准会高高兴兴地照办。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他的目光落在采石场旁边的那座房子的顶层上。那儿亮光一闪,好像有人开了灯,一扇窗户蓦地打开了。一个人的身子突然探出窗口,他的双手远远伸出窗外,由于他离得远,站得高,所以他的形象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这个人是谁?一个朋友?一个好人?一个同情者?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人?仅仅是他一个人吗?还是整个人类?马上就会有人来帮忙吗?是不是以前被忽略的有利于他的论点又有人提出来了?当然,这样的论点应该有。逻辑无疑是不可动摇的,但它阻挡不了一个想活下去的人。他从未见过的法官在何处?他从来没能够进入的最高法院又在哪里? 引自 第十一章结尾/200 回应 2022-04-20 22:12:38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2022-02-14 18:26:25
我的那些申诉书后来几乎毫无用处。多亏一位法官的好意,我看见过其中的一份。写得很深奥,但是空洞无物。开头塞了一句拉丁文,我看不懂;然后是满满几页向法院进行的一般性申诉;接着吹了某些法官,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精于此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夸的是谁:接下去是律师自我吹嘘一番,与此同时又对法院进行阿谀奉承;最后是分析几个据说和我的情况相似的过去的案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得承认,这种分析是很细致、很精辟的。你别以为我是在评价律师的工作,那份申诉书不过是许许多多申诉书中的一份而已。不过,不管怎么说,我没有看出我的案子有了任何进展。这就是我要说的意思。” 引自 第九章谷物商勃洛克——解聘律师/l 49 回应 2022-02-14 18:26:25 -
Y.S. (robotism, dogism and humanism)
他只得回忆一生的经历,甚至最微不足道的行为和事件也得从各个角度讲清楚、分析透。这将是一项啰唆透顶的任务! 这种事情也许让一个处于生命的第二个童年时代、总得把每天的时间消磨掉的退休人员来做是甚为合适的。可是K现在需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他的每一个小时都排得满满的。 警醒2022-02-14 17:56:17
-
在法的门前站着一名卫士。 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
2021-12-18 16:04:42
在法的门前站着一名卫士。 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他于是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再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你不必认为一切都是真的,只需承认一切都是必然的。” “可悲的观点,"K说,“生生把谎言说成了普遍准则。”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不能不假思索便接受一种看法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在一个所谓有正式宪法,而且所有的法律都在起作用的国家里,银行高级职员约瑟夫・K却无缘无故地被捕了。他犯了什么罪?是谁控告了他?根据什么法律?是谁在执行这些法律?这些问题K始终没有弄明白。起初他以为,既然事情的荒谬是不言自明的,那么一切肯定很快就会得到澄清。初审时他慷慨陈词,试图促使人们进行思考,认识某种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太幼稚无知了,他所面对的是整个庞大的法律机构,绝非任何个人能够与之抗衡。它是人的产物,但已独立于人并且在压迫人,连法官们也只了解它的某个局部,在半盲目的状态下工作着。经过一年的奔波,K终于明白反抗是无用的,他开始时的自信完全被一种失败的耻辱所取代。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被带到郊外处死。 引自 译者序 “对同一件事情的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 引自 第十章在大教堂里/178 因为哪怕是芝麻大小的事,但凡有丝毫不确定,都将成为痛苦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费力就能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话,不如快刀斩乱麻来得更好。 引自 第五章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朋友/068 回应 2021-12-18 16:04:42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7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9.1分 4997人读过
-
限时抢
-
Schocken (1995)8.5分 122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8.8分 4790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8.7分 1171人读过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说 (,)
- 文学 (.)
- 2021读书单 (阿佑95)
- Masterpiece (履风者)
- 书单|2021购书 (刊谬补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审判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机-丹尼尔-玛格 2020-10-27 20:38:58
不知道是译者两位,导致最后拼凑的译稿。导致了阅读上的神经错乱呢,还是这本书它本来就是在神经错乱下写的。主线支线乱到一塌糊涂。心理活动独白多到能把人压死。中途我还特别留意了它的各种排比句,我甚至动手开始改掉它的xxxx的,xxxx的相同词义,根本没有必要多次重复的场景描述。所以,归根结底,我认为不管它的原著是否晦涩难懂。但是大段地排比句式使得阅读过程疲惫不堪。如果译者是出于卖弄自己的中文能力,必须要... 不知道是译者两位,导致最后拼凑的译稿。导致了阅读上的神经错乱呢,还是这本书它本来就是在神经错乱下写的。主线支线乱到一塌糊涂。心理活动独白多到能把人压死。中途我还特别留意了它的各种排比句,我甚至动手开始改掉它的xxxx的,xxxx的相同词义,根本没有必要多次重复的场景描述。所以,归根结底,我认为不管它的原著是否晦涩难懂。但是大段地排比句式使得阅读过程疲惫不堪。如果译者是出于卖弄自己的中文能力,必须要指出的是,简直弄巧成拙。 以目前阅读下来看,整个故事是在叙述一种“无力感”,讽刺着每个人在这个“无力感”中其实都在尽忠职守。最后那个法的守门人和乡下人的故事,正是K的“故事”,它们一摸一样。最终K被执行死刑,刽子手们在动手前的彼此谦让。让这样的故事显不出一点点悲哀。细思恐极的社会法的结构 (展开)
0 有用 Slmusta 2020-09-28 13:59:30
2020.09.28~17~荒诞虚无晦涩难懂。
3 有用 陳汪汪 2021-03-17 00:08:04
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你问。嗯……还行吧,我说。能不能说详细点,你问。
89 有用 翠翠便要坐石头 2019-05-10 12:46:42
从第八章开始,阅读已经不再是一种享受,看着密密麻麻的中文,只能感受到愈来愈强烈的烦躁,不知道卡夫卡就是这个风格还是我自己理解能力真的太差了,最后三章简直如逃命般看完,最终如同主人公K一样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0 有用 我与狸奴不出门 2020-10-04 19:44:06
荒诞且让人懵逼
0 有用 金同 2022-08-09 13:47:00
这个版本让我好想在看中文配音的译制片,融入不进去~
0 有用 春晖 2022-08-08 22:19:18
读完的无力感让我顺势也放弃了思考。我想我不会执念于见到“法”,我会选择走开,在审判前不多的时日里,更加疯狂的留下扭曲的生的印记
0 有用 深渊一隅 2022-08-07 22:35:38
拖了太长时间看完了。看得我头疼,后边的隐喻多得我消化不过来。
0 有用 乐多🌟 2022-08-01 12:45:49
逃命式的看完最后三章。云里雾里,只觉得荒诞滑稽。
0 有用 L 2022-07-31 17:35:26
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 读完,荒谬极致,所以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