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J讲述故事,荷马亦然,我们无法判断他们在叙事实力方面的高下优劣。我们只能说,《创世记》与《出埃及记》、《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奠定了文学的力量或崇高,以后我们就用这种衡量标准去评价但丁和乔叟、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没有哪两位强力的作家像J与荷马那样迥然有别。朗吉努斯和雪莱还暗示说,文学的崇高就是读者的崇高,也就是说,读者必须能够推迟快感,放弃简单的满足,为的是一种比较迟缓的、难度更大的回报。那种难度是原创性的真正标志,这种原创性必须显得古怪,直到它篡得读者的心理空间,作为一个新的核心确立自身。这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理论,甚至比朗吉努斯还古老,因为它可以追溯到阿里斯托芬在《蛙》中的描述。这是关于埃斯库罗斯与欧里庇得斯的一次比赛,而欧里庇得斯则表现了影响焦虑症重患的所有病症。
读布鲁姆简直是提心吊胆,太细致太充沛了,本来读的书就不多读过的其实也跟白读了一样的想法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orz
这部演讲合集依旧体现了布鲁姆“批评的个性”,他的若干经典概念与论说反复出现,并且依旧以“对偶式”批评——如卢梭的观点“没有他人的帮助谁也无法全部享受自己的个性”——为基石,借以一种真正不间断的文学史观念——从影响、焦虑到冲突-竞争的文学史模式,完成了自己对经典的建构。
依旧是影响·误读理论的路数,而且关于荷马-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的论述明显牵强而缺乏说服力。像是基于理论图示推演的结果。
精编版的《西方正典》。
2018年读书001。因为是从希伯来圣经的叙事而起,前面终于不那么看见莎士比亚了,然而,等专门的莎士比亚章节开始,第一莎吹,可就忍不住了。比如,找补一下前面没怎么吹的遗憾:在规范后世英语作家的修辞风格和观点方面,莎士比亚是唯一可以与《圣经》抗衡的作家。
这是一部简装版的西方正典,布鲁姆的学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憎恨学派总是偏爱解构神圣经典,殊不知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还是重建世界的价值体系。我为布鲁姆教授的学术志向钦佩不已。
犹如没预习的听讲,全是知识盲区的噩梦体验,能抓住的线索很有限,好在论点和布老其他作品有重合:一直谈论的审美标杆“崇高”——一种偶然的、古怪的、事实性的原创性,在荷马引领的古希腊竞争精神和耶和华文献作者J引领的父性的(生之祝福)的犹太性一/二元论(内在性、肉身的自我、内驱力)两股洪流中,在信仰与诗歌、真理与意义之间摇摆,“所有强力的诗人都必定要毁灭神圣的真理,让它变成传说和老歌,因为诗歌力量的基本条件是,新歌,自己的歌,始终必定是一个人的自我之歌……每一个并非属于自己的神圣真理都将成为需要更正修改的传说与老歌”;圣经文献学和荷马人类学研究、维吉尔-但丁-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链式竞争、莎翁“人物玩味自身语言造成内在变化的表现手法”、弗洛伊德-卡夫卡-贝克特的诺斯替主义的否定与超越等大为震撼。
没读过旧约和诺斯替,就别看这本书了
:无
在阳台上放了很久,忽然某天消失了,今晚要回家找找
补注。
没文化影响了我对一些厉害点的吸收。。不过依然很好看
神圣真理的毁灭之路勾勒出一副处于影响的焦虑之下的西方正典图谱,文学以其创造性成为理性消散和信仰崩塌之后的新神祇。每次读布鲁姆谈莎士比亚我都感到羞愧,好似自己都是白读和亵渎,不仅对哈姆雷特的超越性是朦朦胧胧一知半解,更是以一种远非创造性的方式误读了福斯塔夫的内在性,“你们中最聪明的也不过是一个对立物,一个植物与幻象的混合物。可是,是我让你们成为幻象、成为植物的吗?”
布鲁姆不推理,只决断
哼哼,前面的都看不懂...
约伯记、弥尔顿和启蒙文学写得太好了,一查布鲁姆果然是犹太人
通篇议论初读难以深透,在接近结尾处有初见曙光之感,便从头翻阅了遍。笔者擅引研究作家的前人观点,常在此之上抒发的观念有立异和原创,福斯塔夫角色的创见是神来之笔,弥尔顿一元论的调调贯穿全书,失乐园不是属于撒旦的悲剧,西方对古典经文的再演绎无处不在……
正典焦虑者的诺顿讲集
卡利马科斯像乔伊斯一样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阿里斯塔克斯像休•肯纳一样是一个研究古文献的现代主义者或现代主义的古文献研究者。在叔本华眼里,自我是幻象,生命是折磨,宇宙是虚空,他正确地将这些洞见归于那个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佛陀。像佛陀或叔本华一样,贝克特也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与休谟为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家中之最优秀作家的位置争吵不休。在阅读叔本华时,我有时会大笑,但是我的笑声是一种防卫。贝克特逗人发笑,像福斯塔夫一样,或像莎士比亚的小丑一样。
> 神圣真理的毁灭
17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9-11-17 14:05:29
J讲述故事,荷马亦然,我们无法判断他们在叙事实力方面的高下优劣。我们只能说,《创世记》与《出埃及记》、《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奠定了文学的力量或崇高,以后我们就用这种衡量标准去评价但丁和乔叟、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没有哪两位强力的作家像J与荷马那样迥然有别。朗吉努斯和雪莱还暗示说,文学的崇高就是读者的崇高,也就是说,读者必须能够推迟快感,放弃简单的满足,为的是一种比较迟缓的、难度更大的回报。那种难度是原创性的真正标志,这种原创性必须显得古怪,直到它篡得读者的心理空间,作为一个新的核心确立自身。这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理论,甚至比朗吉努斯还古老,因为它可以追溯到阿里斯托芬在《蛙》中的描述。这是关于埃斯库罗斯与欧里庇得斯的一次比赛,而欧里庇得斯则表现了影响焦虑症重患的所有病症。
10 有用 楽萸 2014-07-01 20:24:39
读布鲁姆简直是提心吊胆,太细致太充沛了,本来读的书就不多读过的其实也跟白读了一样的想法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orz
5 有用 节 2017-07-01 22:37:12
这部演讲合集依旧体现了布鲁姆“批评的个性”,他的若干经典概念与论说反复出现,并且依旧以“对偶式”批评——如卢梭的观点“没有他人的帮助谁也无法全部享受自己的个性”——为基石,借以一种真正不间断的文学史观念——从影响、焦虑到冲突-竞争的文学史模式,完成了自己对经典的建构。
3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9-20 22:59:35
依旧是影响·误读理论的路数,而且关于荷马-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的论述明显牵强而缺乏说服力。像是基于理论图示推演的结果。
3 有用 废人王亮 2014-05-21 14:23:25
精编版的《西方正典》。
3 有用 微笑迦朵 2018-01-04 09:50:30
2018年读书001。因为是从希伯来圣经的叙事而起,前面终于不那么看见莎士比亚了,然而,等专门的莎士比亚章节开始,第一莎吹,可就忍不住了。比如,找补一下前面没怎么吹的遗憾:在规范后世英语作家的修辞风格和观点方面,莎士比亚是唯一可以与《圣经》抗衡的作家。
2 有用 Booking2023 2016-03-17 00:41:38
这是一部简装版的西方正典,布鲁姆的学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憎恨学派总是偏爱解构神圣经典,殊不知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还是重建世界的价值体系。我为布鲁姆教授的学术志向钦佩不已。
2 有用 IonMaiSheng 2022-02-14 16:49:16
犹如没预习的听讲,全是知识盲区的噩梦体验,能抓住的线索很有限,好在论点和布老其他作品有重合:一直谈论的审美标杆“崇高”——一种偶然的、古怪的、事实性的原创性,在荷马引领的古希腊竞争精神和耶和华文献作者J引领的父性的(生之祝福)的犹太性一/二元论(内在性、肉身的自我、内驱力)两股洪流中,在信仰与诗歌、真理与意义之间摇摆,“所有强力的诗人都必定要毁灭神圣的真理,让它变成传说和老歌,因为诗歌力量的基本条件是,新歌,自己的歌,始终必定是一个人的自我之歌……每一个并非属于自己的神圣真理都将成为需要更正修改的传说与老歌”;圣经文献学和荷马人类学研究、维吉尔-但丁-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链式竞争、莎翁“人物玩味自身语言造成内在变化的表现手法”、弗洛伊德-卡夫卡-贝克特的诺斯替主义的否定与超越等大为震撼。
0 有用 romeobleu 2017-10-07 11:44:39
没读过旧约和诺斯替,就别看这本书了
0 有用 蝉 2014-01-01 12:54:25
:无
1 有用 Tulipe 2018-04-02 09:06:26
在阳台上放了很久,忽然某天消失了,今晚要回家找找
1 有用 陈归礼 2016-06-06 13:56:35
补注。
0 有用 安东妮 2014-11-12 11:42:13
没文化影响了我对一些厉害点的吸收。。不过依然很好看
4 有用 Alain 2020-04-21 20:54:51
神圣真理的毁灭之路勾勒出一副处于影响的焦虑之下的西方正典图谱,文学以其创造性成为理性消散和信仰崩塌之后的新神祇。每次读布鲁姆谈莎士比亚我都感到羞愧,好似自己都是白读和亵渎,不仅对哈姆雷特的超越性是朦朦胧胧一知半解,更是以一种远非创造性的方式误读了福斯塔夫的内在性,“你们中最聪明的也不过是一个对立物,一个植物与幻象的混合物。可是,是我让你们成为幻象、成为植物的吗?”
1 有用 等待野蛮人 2024-12-19 16:19:58 北京
布鲁姆不推理,只决断
0 有用 玻璃柔术街 2015-04-06 23:02:07
哼哼,前面的都看不懂...
0 有用 mo酱 2023-03-06 19:38:34 中国香港
约伯记、弥尔顿和启蒙文学写得太好了,一查布鲁姆果然是犹太人
0 有用 ZWT 2015-12-13 23:46:16
通篇议论初读难以深透,在接近结尾处有初见曙光之感,便从头翻阅了遍。笔者擅引研究作家的前人观点,常在此之上抒发的观念有立异和原创,福斯塔夫角色的创见是神来之笔,弥尔顿一元论的调调贯穿全书,失乐园不是属于撒旦的悲剧,西方对古典经文的再演绎无处不在……
0 有用 上行的黑色 2013-10-31 16:56:39
正典焦虑者的诺顿讲集
0 有用 雪 叁更 2014-07-12 20:54:14
卡利马科斯像乔伊斯一样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阿里斯塔克斯像休•肯纳一样是一个研究古文献的现代主义者或现代主义的古文献研究者。在叔本华眼里,自我是幻象,生命是折磨,宇宙是虚空,他正确地将这些洞见归于那个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佛陀。像佛陀或叔本华一样,贝克特也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与休谟为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家中之最优秀作家的位置争吵不休。在阅读叔本华时,我有时会大笑,但是我的笑声是一种防卫。贝克特逗人发笑,像福斯塔夫一样,或像莎士比亚的小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