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和其他人的没落
原作名: 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
译者: 周晋
出版年: 2013-11
页数: 288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39055
内容简介 · · · · · ·
当今,在市场和技术革新的冲击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财富拥有者。“富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警醒人心的是,社会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存在于1%的富人和其余99%的人之间,而存在与最富的0.1%与1%之间——他们以飞速的资产扩张成为新一代全球超级富豪,将所谓的有钱人远远抛在身后。他们钟情于英国公立学校,毫不低调地干慈善事业,他们自身的重要理念是自创的而非衣钵而来。
作者深入追踪全世界富豪近20年,以原汁原味的采访资料为依据,深刻的全方位解析,为我们解密新镀金年代精英们的生活方式与吸金门道,为我们打开巨富的隐秘世界,窥探其中不为人知的规则。本书试图通过观察全球新贵来理解世界经济的变化形态:他们是谁、如何赚钱、如何思考,以及是如何同他人联系的。作者对“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的新贵阶层与经济现状进行了揭秘与分析,既有指导性...
当今,在市场和技术革新的冲击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财富拥有者。“富人”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警醒人心的是,社会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存在于1%的富人和其余99%的人之间,而存在与最富的0.1%与1%之间——他们以飞速的资产扩张成为新一代全球超级富豪,将所谓的有钱人远远抛在身后。他们钟情于英国公立学校,毫不低调地干慈善事业,他们自身的重要理念是自创的而非衣钵而来。
作者深入追踪全世界富豪近20年,以原汁原味的采访资料为依据,深刻的全方位解析,为我们解密新镀金年代精英们的生活方式与吸金门道,为我们打开巨富的隐秘世界,窥探其中不为人知的规则。本书试图通过观察全球新贵来理解世界经济的变化形态:他们是谁、如何赚钱、如何思考,以及是如何同他人联系的。作者对“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的新贵阶层与经济现状进行了揭秘与分析,既有指导性,又警醒人心。同时,本书也从政治和社会科技革命的角度,分析了这些顶级富豪阶层的崛起以及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
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曾获得“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路透社资深编辑,为纽约和伦敦的《金融时报》工作,加拿大《环球邮报》副主编。长期为《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撰稿。弗里兰的 上一部作品是《世纪大拍卖》。 现为加拿大国会议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历史及其重要性
第二次“镀金时代”
第一次“镀金时代”
“金砖四国”与“镀金时代”
“双生镀金时代”
“中国综合征”
快乐的农民和沮丧的百万富豪
赢家:数据说明一切
第二章 顶级富豪文化
你闻所未闻的美国经济学家
实干的富豪
技术极客的崛起
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
资本孤儿
摧毁“自我”的机器
世俗圣人
谁把夏天卖了?
世界公民
有思想的贵族
慈善始于家乡,但家乡在哪儿?
慈善资本主义
百万富豪与亿万富豪之战
女性到哪儿去了?
第三章 超级明星
通往阶级权力之路上的知识分子
伊丽莎白•比林顿——第一次“镀金时代”的歌剧女主角
查理•卓别林——更好的形势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说对了
舍温•罗森也说对了
马丁效应——人才与资本之战
市井百姓和超级明星
亿万富豪圈
马太效应
资本的反击
第四章 响应变革
索罗斯的午餐会
两组变革
响应有益
俄罗斯寡头
索罗斯的“雷达”
印度弄潮儿
终生难遇的机遇
技术革命
大数据
“积极惰性”
“转身”
第五章 寻租
拉詹的演讲
世纪大拍卖
历史上谁最富?
“执照统治”的终结
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寻租
第六章 顶级富豪与其他人
传递幸福
穿牛仔裤的亿万富豪
美国中产阶层需要减薪
我的高尔夫球童引发了金融危机
高尔特峡谷
激烈的争辩
认知控制
谁的新阶层?
赢家通吃的政治
与保尔森部长共进午餐
约翰•达什伍德的故事
结 语
致 谢
· · · · · · (收起)
"巨富"试读 · · · · · ·
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是世界银行的一名经济学家。20世纪80年代,他在自己的出生地前南斯拉夫攻读博士学位时,第一次对收入不平等现象产生了兴趣。在前南斯拉夫,他发现官方将收入不平等视作“敏感话题”,也就是说政府不希望本国学者对此做深入研究。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平等社会。 可是,米拉诺维奇来到华盛顿后,发现了一件怪事。美国人非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财富金字塔的底部是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而高净值人士(具有100万~5 000万美元的可投资收入)和超高净值人士(具有至少5 000万美元的可投资收入)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趋相似。即便是零散分布在其他地区的高净值人士也会参与同样的世界市场、购买高收益的消费产品。他们的财富组合也极为相似,主要为金融资产,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交易的上市公司的持有股权。 超高净值人士自己也叙述了相同的经历。“银湖”私募股权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格伦•哈钦斯指出,“一个在非洲经营大型银行而后跑到哈佛商学院念书的人与我之间的共同点比他与邻居之间的要多,我与他之间的共同点也比我与自己邻居之间的要多。”哈钦斯解释道,他踏入的圈子由“利益”划分,而不是由“地理范围”划分:“北京离纽约很远,但看上去和纽约很相似。你能见到同样的人,能在同样的饭店吃饭,能在同样的旅店入住。我们的地域观念比以前要弱得多。” 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迪亚•米塔尔的父亲是亿万富豪,也是该集团的创始人。米塔尔不在英国出生,却是接手《观察家》所指的英国传统活动的顶级富豪之一。他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在美国接受教育,持有印度护照,如今在伦敦生活。 “我想,如今因为全球化,这些城市变得那么相似,真是有点儿感伤,”米塔尔在曼哈顿边喝咖啡边对我说,“我指的是身份的差别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对于一名全球商人来说,不论在伦敦、纽约或像新加坡之类的地方,你几乎都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你可以广纳人才,可以找到银行家和律师,可以上好饭店,可以住好宾馆。我认为,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你都能找到业务经营的要素。所以,你能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中生活,从伦敦移居纽约,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当然,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件好事,但是我希望各国不要丢掉太多的个性。” “越来越多的全球首席执行官会议在新兴市场召开,尤其是在中国。”麦肯锡总裁多米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页 -
“我想,拥有500万~1000万美元的人一定不会认为他们赚够了,”她对我说,“拥有私人飞机难道不好吗?即便年收入高达500万美元,也欲壑难填。”对于这些比顶级富豪矮一截的人而言,他们设定了自己无法承受的生活标准。他们刷爆了信用卡,到12月份就一个子儿都没有了,同依靠10万美元收入生活的中产阶层没什么两样。我不认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富有。他们想豪赌一把,可是有些事他们也无能为力,最后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实在是件令人沮丧的怪事,可这就是真相。” 看一下数据你就能明白收入分布图的顶端发生了什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表现中心的两位经济学家布雷恩·贝尔和约翰·范·雷南细致地研究了英国的超级富豪。他们在观察前1%富豪群体后发现,1%内部的倾斜同整个收入分布的倾斜程度几乎相当——1998年,前0.02%富豪的总收入占前1%富豪总收入的11%,2008年这一比例达13%。位居英国和美国最富的前1%金融家的财富和人数明显不成比例,收入向分布图顶端的富豪的倾斜尤为突出。 美国政治学家温特斯想出了另外一套方法来观察一般富有人士与超级富豪间的差别。他发明了MPI(material power index,物质力量指数),这一指数是最富的前10%美国人的平均收入除以剩余90%的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得到的数值。结果显示,富裕程度越高,收入极化现象就越严重,好比一座大山越接近顶峰,越是陡峭。最富的前10%美国人MPI值是4,这意味着他们的平均收入是其余90%美国人的4倍。最富的前1%美国人MPI值是15,而前0.1%的MPI值跃升至124。在温特斯看来,这就是一般富有人士与寡头之间的界线。“2007年,大约有15万名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达400万美元以上,”温特斯这样描述前0.1%的美国人,“超过这条线就是寡头的天下了。” 要观察前1%富豪群体的内部动态还可以一窥美国精英大学内的情况。哈佛经济学家劳伦斯·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巨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巨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求证豆瓣中每本书的前几条评论真伪 | 来自hawk | 3 回应 | 2017-12-01 07:26: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Tantor Media Inc (2012)7.8分 31人读过
-
如果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Penguin Press HC, The (201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2)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信阅读佳品[小编卢俊的豆列] (我是卢俊)
- 25位创业和投资圈阅读达人推荐的50本年度好书 (汪小天Will)
- 2012-2014阅读发现,从现在出发。 (Moon)
- 【金融投资】拆解金钱。 (小马过河)
- 政商 (穿风衣的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巨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清河 2018-03-28 19:21:48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财经记者,所以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呈现现象,展示社会图景,只有最后一章有一些理论性的总结和展望。总体来说顶层人士的故事和生活细节很引人入胜。
2 有用 炼狱睡神 2015-12-02 12:04:48
四星给译者。本书结构清晰合理,只不过各章节之间逻辑关联还需加强。
1 有用 Tianna™ 2014-06-18 14:57:37
读完有点说不出的绝望。
31 有用 伊卡洛斯 2013-12-26 11:08:53
《巨富》这本书真是李菊福啊……结合最近看的《新罗马帝国衰亡史》,心里深深的明白了:穷人都是差不多的,富人是千奇百怪而且日新月异的。
0 有用 李小补 2014-02-17 11:58:46
装帧和内容都不错,值得读。
0 有用 已注销 2023-01-11 10:18:45 湖北
世界属于old money,更属于机会主义者,不单要高智高勇反应敏捷,还要无耻。
0 有用 shizao 2022-12-04 21:34:47 北京
非常好看
0 有用 Frankel 2022-10-21 12:41:27 上海
写的啥玩意儿
0 有用 鱼香肉丝不要鱼 2022-08-16 22:28:03
圈子很重要。
0 有用 183****2383 2022-08-02 19:56:04
一本书都是啰哩巴嗦的堆砌,建议乏读,翻译水准也差劲,信达雅,连达都算不上,很多地方太生硬,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