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读随记,既不是读书笔记也不是读后感,更不是书评。本来不应该拿出来献丑的。可是看着版面空着不太好,拿来凑数吧。
这是一本描述未来的书
这种感受是我读了一部分之后就得到的。因为当时也正在读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在我看来,两本书可以很清楚的描绘中国税收本质性的问题根源,而两本书相加则可以描绘我们国家税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吴思先生所描述的是过去我们的税收模式和现状的成因,而《税权手册》讲的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的目标。过去已经不能改变,现在我们正在体验,而未来,没有人能说必然会是什么样子,然而我们需要有个蓝图。看看未来的蓝图吧。美好么?不知道,体会了才知道,但看上去更合理罢。
《税权手册》从税收的角度出发,进而阐发宪政的理念,其具体而直接的做法,不在《蕶八宪璋》之下,而对于税收的问题的关注又显得更加具体,例子阐述平易近人,而且受众似乎也很明确。这类读物真的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介绍英国租税法定义的历史沿革的时候,也提到了,它的起因是分封贵族联合对抗国王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对抗是一种实力基本相当的对抗。当一方掌握着所有的暴力机器,而另一方毫无招架之力的时候,这样的讨价还价如何能够进行?恐怕所谓的契约更无从谈起。对于分封制的弊端,中国的统治者早就发现了,千年秦法政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分封的贵族和国王讨价还价。这一制度一用就是两千多年,日臻完善,时至今日已经造成了虎狼羊的单向格局,光谈西方历史,似乎于今无加啊。
在后面的实例中,提到了梭罗的“公民的不服从”理念。我真的很想对照一下吴思先生《血酬定律》中那段出卖英雄的故事。一个西方的宪政理念,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放到华夏大地的土壤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结果,那过程就如一个石子投入到粼粼湖水,激起一朵水花,泛起一阵涟漪,稍顷便复归从前了。
发觉自己又开始悲观了。
读完了。书里面讲的内容都能理解,因为毕竟实例丰富语言浅近。想评论几句却又想不起说什么。大概是因为本人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只有学习接受的份儿。这次算是受教了。
《2008税权手册》随记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