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笔记(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沙仑

    氛围一方面是从事自由创作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所隐含的精神气质的表现,另一方面又是创作者本身浸透于历史精神的程度的标志,因而也是创作者同过去和未来一切创作者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的中介。氛围包含的主客两方面的因素,永远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现代技术及其复制能力极大地破坏了氛围,使现代人不愿意在特定的历史间隔中生存,不愿意在历史间隔的反复反思和创造活动中承受必要的悲哀和精神痛苦,更不愿享受必须付出巨大...

    2014-07-13 09:45:33

  • 沙仑

    本雅明说:“过去的真正图像是飞掠而过的。只有当过去作为一种图像在某一个瞬间闪烁而现,而同时又能被确认却看不到的时候,过去才能被把握。”(Benjamin, W. 1942)本雅明在这句话之后不远的地方进一步指出:历史的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虽然隐隐约约地闪烁在历史场合的某一段,但它始终同现实的人息息相关;只是当现实的人,由于其关切的方向和中心点,使过去了的瞬间重新同作为关切者的现实主体发生关联。所以,只有当主体本...

    2014-07-13 09:35:30

  • 沙仑

    根据本雅明在1940年所写并在1942年所发表的《论历史的概念》(U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1940)的基本观点——人类历史是在某种断裂的和充满闪烁不休的时间片段结构中而存在的。历史的展现,伴随着作为历史产物的个人所处的现实位置,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因此,历史也伴随着观察者和思索者的不同现实位置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性和可见性。本雅明的历史观点显然是建立在犹太教色彩浓厚的救世主观念上。

    2014-07-13 09:32:02

  • 沙仑

    本雅明在研究巴洛克艺术时,强调指出:艺术形式固然与特定社会条件或社会语境有密切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形式在不同社会条件或社会语境中的穿插性关联,也不妨碍艺术形式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各种转化更新及其延续的有效性。本雅明指出: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可以承担不同的功能。本雅明还指出:任何讽喻可以从生活语境整体中抽出一段或一个碎片,使之孤立化,并与原有的整体相对立。本雅明认为,讽喻的直观可以把一个意象或符号...

    2014-07-13 09:12:54

  • 沙仑

    本雅明认为,只有在悲悼剧的舞台上,才有可能把现实中已经破碎的历史废墟呈现为一种寓言式的面貌。

    2014-07-13 09:11:19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后现代

>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