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之死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nonono 2017-05-04 20:29:36

    有些书对我来说是可以续命的,虽然我仍然想死,我多想我想死多久就死多久。

  • 8 独自退场 2016-02-05 22:54:20

    那种对现实的直接描摹是容易的,只需要明白现实运行的逻辑。这里我首先想到的是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可能是直接的描述,剔除以及态度。而那种纯粹的虚构写作是艰难的,那些人许多时候甚至无法行走,当他们还是纸片人时。作家写作时,往往都在一个封闭地方,一间房屋,此时他是被囚禁的,但他所写的那些人事却极少只发生在完全封闭的空间,因为这种取消空间的写作比取消时间的写作要难。而当对象局限于一间房屋中时,使得写作能够展开的不是时间和画面(电影),而是叙述。但叙述和叙述之间,亦有区别。

  • 7 魁魁格 2016-05-14 09:42:47

    “伟大的思想都有毒的,你能抗毒,你得到益处。”

  • 6 看不见的城市 2014-06-05 22:07:31

    马龙与有丝分裂。

  • 11 草籽 2019-11-22 12:27:27

    读哭了,贝克特和普鲁斯特,从同一个起点走向两个相反的世界。普鲁斯特从回忆的万花筒中瞥见虚无,贝克特是从虚无中竭力留下存在的痕迹。贝克特只专注于“我”——这个被世界遗弃的垂死之人,周围环绕着如灰尘般不值一提的牲畜、赤贫的人和皱缩的皮囊,语言短促有力,就像奄奄一息之人那竭力想要延续下去的脉搏——如果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就必须让它以最大的幅度印刻在纸页上。

  • 2 陳若望 2015-11-26 19:22:48

    死到深處是獨白啊……

  • 2 沈筼筜 2020-07-01 17:39:02

    就像一位不认识的临终之人坐在面前,絮絮叨叨说他的故事,不管有没有兴趣,以及听不听得懂,一旦在听,就不会让你有分神的契机。语言很自由,自由到看的时候可以自由地乱想,那种把人脑里的复杂意识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写得很迷人,一种消匿的虚幻感

  • 1 國際性恐怖份子 2018-07-16 10:51:17

    Nihil in intellectu 智慧中一無所有

  • 0 李唐 2014-10-20 10:45:16

    很少见如此自由的书写,翻译得也很好。准备多读几部贝克特了。。

  • 1 沐祺. 2023-10-23 16:38:39 韩国

    我不宽恕任何人。我祝愿所有人过一种残酷的生活,然后便是地狱的烈焰与冰山,愿未来的万恶的后代怀有可称誉的回忆。 此处安息着一个可怜的傻瓜,一切于他,皆为朔风。

  • 1 言小非 2018-12-03 21:16:58

    死亡被生活吞没

  • 0 王大可天天开心 2014-07-13 15:54:41

    本来想说这“他妈是谷歌翻译的吧”,看看隔壁全集书评转念“凡是看不懂的都是极好的”。不打星,因为没看懂。

  • 0 馬臠 2014-11-30 11:26:29

    4.30///5.00×萨泼,驴子,胖路易,母鸡

  • 0 乙左左 2018-07-27 13:19:23

    总有一天,我也要写这样的小说。

  • 0 Debbysin 2016-06-10 17:03:08

    1其实哪个是我并不重要,所有人和虚构出来的人都在空中飘荡。2也是习得了一种酷酷的创作方式,我不仅作为我书写,我还可以作为各种身份的人书写,反正无论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都在谈论自我,而且说不定他者比自我更像自我

  • 0 刘川 2018-07-03 12:01:47

    自叙也是一个自我分解的过程,在这里马龙的自我主导着意识的序列,但是意识反过来也慢慢向着封闭的世界倾斜,在这种施压下,阅读是一种痛苦的跋涉

  • 1 Ken 2015-09-06 14:21:22

    令我想起失眠夜里脑洞大开的扩展联想,念头就像有丝分裂那样不断扩散,却没有任何东西能使我停止联想。

  • 1 张荒 2014-08-25 01:01:26

    译的不好。而书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思维令我惊艳。贝克特的语言太跳痛,阅读感受不好。

  • 0 Ocap 2021-07-17 21:02:07

    第一部贝克特。

  • 0 Alex 2022-01-29 23:59:50

    曾经如同“马龙”那样,身在一个逼仄无助的空间里,感同身受!身体受限制,但精神不会,只要一思尚明,世界任我畅行。 另外,阅读的时候尽量少思考,多随意念行动,感受会特别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