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黑格尔 (Hegel G.W.F)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黑格尔著作集3
原作名: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译者: 先刚
出版年: 2013-10-1
页数: 515
定价: CNY 5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1012591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黑格尔著作集3
原作名: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译者: 先刚
出版年: 2013-10-1
页数: 515
定价: CNY 5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10125916
内容简介 · · · · · ·
《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精神现象学》新译本完全基于黑格尔的德语原文,积八年之功而完成。译者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不仅精通德语,对于黑格尔哲学更有深厚的理解。相比50多年前的旧译本,新译本准确可靠,文字平实通达而不失深邃,忠实地还原了黑格尔思想的原貌。
精神现象学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目录 · · · · · ·
总序(张世英)
译序(先刚)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或物与错觉
第三章 力与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
第四章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第六章 精神
第七章 宗教
第八章 绝对知识
· · · · · · (收起)
译序(先刚)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或物与错觉
第三章 力与知性,现象和超感性世界
第四章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
第六章 精神
第七章 宗教
第八章 绝对知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于是,我们在这个指明活动中仅仅看到一个运动,以及这个运动的后续进程:1)首先,我指明“这时”,宣称它是真相,但在这种情况下我指出它是一个曾经存在的或已经遭到扬弃的东西,因此扬弃了第一个真理。2)现在我宣布:“这时”曾经存在,换言之已经遭到扬弃——这是第二个真理。3)但是,曾经存在的东西并未存在着,因此我扬弃了“曾经存在”或“遭到扬弃的存在”,亦即扬弃了第二个真理,随之也否定了对于“这时”的否定,并回到最初的那个主张:“这时”存在着。 (——原文并无分段,此处为查视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这时”,还是对于“这时”的指明活动,都不是一个直接的单纯事物,而是一个本身包含着不同环节的运动。它被设定为这一个东西,但真正被设定的确是一个他者,换言之,“这一个”已经被扬弃了。在这之后,他者存在或对于“这一个”的扬弃重新遭到扬弃,因此返回到起初的“这一个”。但是,折返回自身的“这一个”与起初的“这一个”并不完全是同一个东西,确切地说,它不再是一个直接事物,而是一个折返回自身的事物,或一个在他者存在中保持不变的单纯东西:一个作为无限多“这时”的“这时”,而这才是真正的“这时”。“这时”作为单纯的一天在自身内包含着许多“这时”,亦即时辰,而时辰的“这时”在自身内同样包含着许多“这时”,亦即分钟,如此以至无穷。——就此而言,指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它表明真正的“这时”是一个结果,或者说是众多“这时”的一个集合。指明“这时”就是经验到“这时”是一个普遍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谓 -
简言之,只有当以下环节聚在一起,物作为知觉的真相才会最终出现。首先,物是一种漠不相关的、被动的普遍性,是多个属性或确切地说多种质料的“并且”;其次,物同样也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或者说是一个排斥这相反属性的单一体;再者,物就是众多属性本身,是前面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是一个与各种漠不相关的要素相关联、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系列的差别而扩散开来的否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知觉,或物与错觉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精神现象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 I 逻辑学 9.8
-
- 先验唯心论体系 9.0
-
- 近代哲学史 9.6
-
- 逻辑学Ⅰ 9.4
-
- 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9.4
-
- 否定辩证法 8.5
-
- 世界时代 9.5
-
- 马克思与黑格尔研究 8.9
-
- 神性与人性 8.9
-
- 康德的遗产与哥白尼式革命 9.4
精神现象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转】邓晓芒|黑格尔的三种精神标本:浮士德、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读《精神现象学》札记(之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摘要: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把欧洲近代文学中三个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浮士德,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当作西方近代人性形成的三个必经阶段,并详细分析了他们在提升西方人格层次方面所起的作用,描述了西方人在近代社会生活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
(展开)

【转】亚历山大·科耶夫:对《精神现象学》前六章的概括解释
《黑格尔导读》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一解读中,科耶夫将黑格尔哲学发挥为三大主题:即主人-奴隶的辩证法、历史的终结与人的自由的实现,其中主人-奴隶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解读的基础。在这一主题中,欲望、死亡、承认、劳动等内容被呈现出来,体现了...
(展开)

【转】邓晓芒:“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意义
摘要:学者们历来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讨论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这部分的意义重视不够,认为这只不过表达了黑格尔对这两门早已过时的“伪科学”的繁琐甚至多余的批判,没有看到这两门学问作为黑格尔从“观察的理性” 进入到“实践的理性”不可缺少的环节的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
(展开)

【转】先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真相”和“真理”概念
摘要:新译本《精神现象学》揭示出了在旧译本中被遮蔽的“真相”这一重要概念,并将其与“真理”概念明确区分开来。本文充分引据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分别讨论“真相”和“真理”的原文,通过分析表明,前者是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范畴,而后者则是一个认识论意义上的范畴。...
(展开)

【转】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的翻译理念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1)期:27-33 摘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的翻译理念是:通过对西方文化背景的全面了解和熟悉,对黑格尔高度抽象思辨的文句加以疏通,将中国读者带入一种高强度的逻辑思维和体系化思维的训练,提高中国人解读西方思想的隐微之...
(展开)

黑格尔如何解决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章首发公众号:那一只芦苇 《精神现象学》序言 一、黑格尔哲学整体特征及其出发点: 在谈《精神现象学》前,我们必须了解黑格尔整个体系特征。 谢林说过,一切“真正的”哲学必须面对四个问题:1、世界的本原为何?2、有限事物的生成和演化(即本原与有限事物关系)3、人作为... (展开)


> 更多书评 6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6 )
-
人民出版社 (2013)9.3分 849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77)9.3分 189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9.0分 347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7)9.4分 2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Deutsche Sprache (有言无语)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进击的哲学】 (Red-Nietzsche)
- 自用2014 续 (cruyff)
- 哲学类 (kalpa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精神现象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勇敢狗狗 2022-04-24 16:33:12
虽然在思想历史是一个重要的作品,但是故意写不清。而且我特别讨厌哲学有这基督教的股味儿
2 有用 poppoya 2024-06-01 12:55:58 上海
一个基本的绝对反冲的重复,从意识与对象的对立,到意识撤进其自身但又不可避免地设立另一个自身为对象,然后有一次认识到自己与对象是相互以自己为中介相联系的,然后有一次设立对立,直至意识发展到逻辑学的开端。 ps:黑格尔真的很喜欢三。又及,比晚期谢林难读多了。
2 有用 两千蚊 2023-11-28 19:31:35 上海
早先在科耶夫讲稿中读过著名的4A,2018-2022年陆续读也就读到了精神部分。曾经很纠结译本,但是其实译本并非我等门外汉/初学者所该太费心思的,任一合格的译本都足以满足初读的需要。文本上黑格尔读来确实比康德还是狡猾一些,相比于纯批的科学研究般的抽丝剥茧,精现更像是概念魔术?
1 有用 Coccon的生活书 2023-10-09 17:50:21 北京
读了前几章,我的感受是跟道家思想很像,并且感叹道家哲学的言简意赅。西方人写东西好啰嗦😬 我只能说拜服,哲学不是谁都可以学的🤯
4 有用 踏不完 2022-06-21 13:43:46
大道至美,理想之火,人类之光,我贫瘠的语言不配描述它。值得一个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