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第一次看是在2009年的2月份看的,当时看到这本书很喜欢,上面写满了当时的读书感悟,五年后重新拾起来阅读这本书,发现还是那么的喜欢,还是有那么的感悟,正应了这句话,在不同时点阅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因为人所处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所以想法也会不一样.
本书一开始就讲到"人生苦难重重",所以作者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请不要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的结查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当时是看了这本书,所以很多时候在遇到困难时,虽然心理也想去逃避,但是我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当我这么做时,发现自己在这几年里成长了很多,也要感谢这些年来的朋友,感谢他们一直支持着我,陪伴着我,也要感谢最伟大的自己,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用心去经历,去感受,让自己的心智不断成熟.
本书是从四个方面讲到心智成熟的旅程:
1.自律:本书对自律的定义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就一直强调个人的自律部分,如一日三省,慎思笃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讲解个人自律的重要性,只有个人的成长做到了才能达济天下.
2.爱:这是一个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但是很少人真正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男女之爱等,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认为我要给孩子我足够多的爱,让他少受苦,不要像自己一样,所以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但因为如此而忽略了对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他们给孩孩子的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或说很多父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完成自己未完成使命的接棒者,孩子就像一个玩偶一样,以爱之名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么多的家庭问题.
而男女之爱,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真正的爱,时刻为对方着想,把对方放在自己最重要的位置,在作者看来,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仿佛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感觉到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二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方不可理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之爱,是一种心灵的退化,是让我们回归到童年时期,真正的爱不是双方的心灵退化,而是让双方的心灵都得到共同的成长,容许对方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希望对方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周国平的书中就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亲密有间",不管关系如何,都有保持一定的空间.
3..成长与宗教: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未意识到,这里的宗教不是仅指我们常说的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其实是指我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这个来绑架他们,用这个来衡量周围的所有人,就像印度神话里的那个皇帝,制订一个黄金床,将所有国民的身高和床的长度进行对比,太长了则锯掉,太短了则想尽办法拉长,这个故事看到了我们可能会觉得很搞笑,对这个国王的行为感到可恨,但在我们的内心中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可恶的国王,我们很多时候会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评判别人,这个你不对,那个你不对,其实呢,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才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
4.神奇的力量:这部分讲解的是潜意识的力量,对于潜意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在被他操控着,用冰山理论来说就是5%的行为是受意识控制,95%的是受潜意识控制着,潜意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积极正面的语言或行为来给自己灌输正面的信念,让这些慢慢成为我们的潜意识.
PS:由于这本书是在3.12就完成了的,当时很有感触,就想把感悟写下来,但是一拖再拖,想去写时发现那种感觉已经不再了,所以下次看完书后就要把感受写下来,不然都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就像现在看自己五年前写的读书笔记,现在看都不知道是自己写的一样.
<少有人走的路>总结
|
我记得以前有个热评,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最近我又读了一遍,事实确实如此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