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司马先森读完此书大约会隔两千年握李长之老师手说:你!懂!我!——可见天才毕竟不寂寞。知音永流传~
其实我自己不是很认同这种根据自己的推测赋予历史人物过多意义的写法,当然,在这个批评史学这个流派中备受推崇的李长之,比起一般作者又慎重得多,所有的论断都是建立在足够的史料基础上,因此看上去还是有理有据的,4颗星
这种狂飙式的生命总让人担心热情的退却和才华的衰亡,之前读李长之写司马迁颇有“作者知我”之叹,如今重阅就觉得有些“以己度人”了。此书诸论全靠作者细读文本,归类对比、文字分析用起来得心应手,前人读书细致如此,我辈惶然。
文筆甚佳,感情真摯,論證活稍嫌不足。
一个秉性极优的评论家,或者文学家,都不仅仅是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而已,而是在林林总总之中,刻画了与他最相近的“自己”。人只有对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是最感兴趣的。李长之者,实在让我觉得瑰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他的《李白》了。司马迁是中学语文人格的代表,文本必须细读、反复读。阅读仅仅能刚刚好“够”得到的书,是吸收最快最高的。
读来畅快,李陵案尽显司马迁之个性,为之喟叹。
写于民国时期,真是文采斐然。
以德国浪漫主义观太史公,而周文,孔孟无不典雅璀璨;泰山、东海无不飘渺倜傥。写太史公之饱读诗书,进而壮游风土,进而痛尝自己的时代,再进而游历并重新创造过去的一切时代和灵魂,盖长之所谓「灵魂之无数肉身」。历史的、风土的、理性的、情感的一切塑造了太史公的灵魂,而这已然丰厚的灵魂则通过著作使前三千年的一切悲欢啼笑、成毁壮阔都成为自己灵魂的肉身,见诸言而达意乎千古。如此悲歌慷慨之中,著者与所著者的生死一同流转于未必可究诘的否定性之中。灵魂于此获得肉身,同时也获得肉身的伤口和鲜血。「万古以来所有人类精神生活的尘埃的精血,全部在它身上,它走到我们面前已是鲜血淋漓,伤痕遍体…」读是书后再观百三十篇,无数浪漫的时代,一个浪漫的灵魂与整个浪漫的宇宙拂面而来,焉能不感谢李长之动情的释读、感谢太史公劲峭瑰丽的歌咏?
读完,下一步可以拿起史记
狂飙突进式的,抒情的语言,缺点在于揣度有点过度,加之理论手段单薄,读完颇有不得其要领的感觉。 当然,司马迁肯定会握着李长之的手说,知音呐,知音呐!(乐
409
在浪漫文人的笔下,司马迁的浪漫人文情怀真可谓淋漓尽致。在对史记的导读方面,作者也能做到史料支撑。
文学概论的期中读书报告 比想象中有趣得多
写中国史学史作业用,有可取之处,槽点也蛮多的。
是许多年前的作品,所以观点给不了我新鲜。新鲜的是作者的语气,原来做学术也能这样可爱。作者受德国文化影响很深吧,逃不开的浪漫主义和生命力。
激情澎湃。
李长之先生本性中的热情和浪漫,兼有着现代西方古典哲学美学训练的理性以及体系化分析,在本书中再一次地展现出来,“史料不可贵,可贵的是在史料中所看出的意义”------自读毕先生笔下的鲁迅、李白、司马迁,他们全都变得不但立体而且生动活泼起来,李先生的文字实实在在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千秋太史公,李长之先生着重突出太史公作为文学家,一位浪漫自然主义的抒情诗人本质,这是另一个视角的太史公。全文意气纵横,文采飞扬,颇有当时特色,读之亦畅然,心潮随太史公之际遇而涌动,最终也难免被一种悲怆的命运感所缠绕。
有种饭圈追星的既视感。不过司马迁也不愧于追捧。《史记》诚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很好的《史记》导读,谈司马迁的人与书及其所处时代。 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肯过江东”的悲剧精神总是令人瞩目。太史公不愧是伟大的人!大抵李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所以文章写得重述情而少考据。这种才子,总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托古而写自己,看到其后经历,不免唏嘘。
>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6 有用 夏明明 2014-02-07 12:00:43
司马先森读完此书大约会隔两千年握李长之老师手说:你!懂!我!——可见天才毕竟不寂寞。知音永流传~
2 有用 namik_ercan 2014-06-13 07:01:56
其实我自己不是很认同这种根据自己的推测赋予历史人物过多意义的写法,当然,在这个批评史学这个流派中备受推崇的李长之,比起一般作者又慎重得多,所有的论断都是建立在足够的史料基础上,因此看上去还是有理有据的,4颗星
2 有用 罔两 2020-01-12 21:53:34
这种狂飙式的生命总让人担心热情的退却和才华的衰亡,之前读李长之写司马迁颇有“作者知我”之叹,如今重阅就觉得有些“以己度人”了。此书诸论全靠作者细读文本,归类对比、文字分析用起来得心应手,前人读书细致如此,我辈惶然。
1 有用 誓言 2014-01-20 22:38:12
文筆甚佳,感情真摯,論證活稍嫌不足。
0 有用 桑田 2015-03-21 08:08:49
一个秉性极优的评论家,或者文学家,都不仅仅是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而已,而是在林林总总之中,刻画了与他最相近的“自己”。人只有对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是最感兴趣的。李长之者,实在让我觉得瑰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他的《李白》了。司马迁是中学语文人格的代表,文本必须细读、反复读。阅读仅仅能刚刚好“够”得到的书,是吸收最快最高的。
0 有用 Lee 2016-04-23 15:10:21
读来畅快,李陵案尽显司马迁之个性,为之喟叹。
0 有用 峰峦叠翠 2023-08-13 18:37:34 上海
写于民国时期,真是文采斐然。
0 有用 推止窝 2023-01-28 16:00:57 安徽
以德国浪漫主义观太史公,而周文,孔孟无不典雅璀璨;泰山、东海无不飘渺倜傥。写太史公之饱读诗书,进而壮游风土,进而痛尝自己的时代,再进而游历并重新创造过去的一切时代和灵魂,盖长之所谓「灵魂之无数肉身」。历史的、风土的、理性的、情感的一切塑造了太史公的灵魂,而这已然丰厚的灵魂则通过著作使前三千年的一切悲欢啼笑、成毁壮阔都成为自己灵魂的肉身,见诸言而达意乎千古。如此悲歌慷慨之中,著者与所著者的生死一同流转于未必可究诘的否定性之中。灵魂于此获得肉身,同时也获得肉身的伤口和鲜血。「万古以来所有人类精神生活的尘埃的精血,全部在它身上,它走到我们面前已是鲜血淋漓,伤痕遍体…」读是书后再观百三十篇,无数浪漫的时代,一个浪漫的灵魂与整个浪漫的宇宙拂面而来,焉能不感谢李长之动情的释读、感谢太史公劲峭瑰丽的歌咏?
0 有用 evilnessss 2023-01-20 10:36:20 浙江
读完,下一步可以拿起史记
0 有用 深海乌贼 2023-02-27 21:10:35 广东
狂飙突进式的,抒情的语言,缺点在于揣度有点过度,加之理论手段单薄,读完颇有不得其要领的感觉。 当然,司马迁肯定会握着李长之的手说,知音呐,知音呐!(乐
0 有用 夏日疾风 2015-08-02 23:58:01
409
0 有用 伏波山人 2017-03-25 16:00:45
在浪漫文人的笔下,司马迁的浪漫人文情怀真可谓淋漓尽致。在对史记的导读方面,作者也能做到史料支撑。
1 有用 深蓝与湖蓝. 2016-12-03 17:24:32
文学概论的期中读书报告 比想象中有趣得多
0 有用 缘督 2019-05-02 18:52:58
写中国史学史作业用,有可取之处,槽点也蛮多的。
0 有用 秦时暮 2020-08-21 19:35:52
是许多年前的作品,所以观点给不了我新鲜。新鲜的是作者的语气,原来做学术也能这样可爱。作者受德国文化影响很深吧,逃不开的浪漫主义和生命力。
0 有用 柳川 2020-12-24 15:58:37
激情澎湃。
0 有用 薇妮 2022-02-19 16:54:35
李长之先生本性中的热情和浪漫,兼有着现代西方古典哲学美学训练的理性以及体系化分析,在本书中再一次地展现出来,“史料不可贵,可贵的是在史料中所看出的意义”------自读毕先生笔下的鲁迅、李白、司马迁,他们全都变得不但立体而且生动活泼起来,李先生的文字实实在在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0 有用 Sejarah 2021-11-03 20:34:07
千秋太史公,李长之先生着重突出太史公作为文学家,一位浪漫自然主义的抒情诗人本质,这是另一个视角的太史公。全文意气纵横,文采飞扬,颇有当时特色,读之亦畅然,心潮随太史公之际遇而涌动,最终也难免被一种悲怆的命运感所缠绕。
0 有用 世界需要超越 2024-03-29 12:41:14 江苏
有种饭圈追星的既视感。不过司马迁也不愧于追捧。《史记》诚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0 有用 热饭好吃😋 2025-03-03 22:07:14 陕西
很好的《史记》导读,谈司马迁的人与书及其所处时代。 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肯过江东”的悲剧精神总是令人瞩目。太史公不愧是伟大的人!大抵李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所以文章写得重述情而少考据。这种才子,总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托古而写自己,看到其后经历,不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