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人的衰落 短评

热门
  • 9 小p 2015-03-05 02:44:25

    这本书,尤其是第四部分有很多格言金句,有些段落颇有洞察力。但我觉得整本书显得非常神棍,没有论证只有修辞,而且从头到尾作者都没有说明白,理想的公共生活是如何开展的。

  • 4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6-01-29 23:05:53

    算是今年看到脑洞比较大的一本

  • 5 dormouse 2014-05-29 11:10:05

    新版入手所以重新标记一下。很独到的观点,不过重人格轻行为这种事其实不是现代专有的吧,与其说是因为追求亲密性,不如说是人的天性本来就对评价个体比判断难以把握的客观事务更感兴趣?

  • 4 晚城书童 2020-05-21 04:56:37

    第二本桑内特的书,三年前读完《身体与石头》膜拜的五体投地,这本书继续膜拜。不明白这么好的书为啥会有人给2星?? 桑内特从历史的角度描绘出公共人的衰落,创造出一个视角,用于审视看似人性实则危险的有有关现代生活的信念,期望和迷思。 P.S. 阅读缘分真是神奇的事情~上个月刚看到路斯对街道与街道中人的外表的思考,卡尔维诺对德拉克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分析,阿伦特中对德雷福斯事件的详细介绍与评述,这本书里就再次讨论了这些。的确要多读书!!!

  • 1 诺斯艾利斯激情 2023-12-11 18:10:51 上海

    “《公共人的衰落》是对一种现代特有的社会疾病的诊断:现代人为什么会习惯于用亲密情感来衡量包括各种非人格的社会因素在内的一切?作者将这种疾病称为“亲密性的专制统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桑内特回溯了18世纪初期以来巴黎和伦敦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非人格的社会关系和自我迷恋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的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

  • 1 Jeremy 2021-01-21 21:18:32

    读得有些崩溃,结论写得不错,但是不知道全书怎么就论证到了自恋文化以及亲密性的专制统治这个结论。大名鼎鼎的李继宏在译后记中写道“哈贝马斯和阿伦特在我国学术界炙手可热”。炙手可热竟然也能这样用?您的翻译水准能让人相信吗……

  • 2 XD|醒来。你在。 2015-09-08 00:15:37

    跳梁小丑李继宏。明星印刷路金波。

  • 0 小彩虹 2015-05-26 00:54:48

    目前只读了导言和第一部分 公共领域vs私人领域的讨论有启发

  • 0 小黄花鹅 2016-02-18 04:27:10

    第二遍。尽管在具体叙述中略嫌散乱,四个结构还是比较明确叻

  • 0 予秋 2019-12-10 16:37:51

    同质化而引发的窒息

  • 1 Hier Tanze 2022-03-29 04:00:42

    师从埃里克森和里斯曼,以人格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演变理解当代公共性的衰弱的历史沿革,提供了与阿伦特和哈贝马斯不同的对城市生活的“唯物主义戏剧学”描述。公共和私人领域二分的崩溃,在于19世纪人们对人格完善和人际亲密的追求,这一追求源于祛魅世界转向自身以及对资本主义异化的不满,然而,这也导向了对公共领域的去情感化的非人格的贬低,使得政治被心理学化,幻想出集体人格和集体共同体,以情感人格而非阿伦特式的行动去判断政治人,不断为自我的真诚性辩护,不断划分敌我,丧失政治行动能力。对德雷福斯案的分析极为精妙,左拉提供了共同体的情感语言,政治成为人格表达。当代共同体狭隘化为地区和民族,亲密性社会的个体是自恋的,不与陌生人交流,与外部无真实关系。桑内特希望回到18世纪公共私人两方并存相互纠正之境,重建公共性。

  • 0 卡波丽corn 2021-12-28 21:05:00

    看懂了油好像没有

  • 0 Sisyphus 2021-11-13 09:45:38

    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 金句颇多

  • 0 飘荡的果壳 2022-12-25 15:50:19 河南

    快看吐了。

  • 0 嗯嗯嗯 2023-05-17 10:12:41 重庆

    毕业论文读物。

  • 0 溪山 2023-05-13 13:51:52 浙江

    如何重建公共性的回答

  • 0 陈翊 2022-11-08 17:29:18 上海

    桑内特从人类亲密关系、情感的角度切入公共领域,也谈到了媒介在其中的重要性,有点意思。

  • 0 Bonbons 2023-03-29 10:40:02 江苏

    看最后一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